2025-04-01 18:45:00 | 1楼 只看该作者 |
|
英雄出少年! 2025第十届GDL速降联赛第一站(泉林) 3月30日下午,随着公开U29组选手涂玄州从赛道最后一道路隙一跃而过并顺利冲过终点线,第十届GDL速降联赛第一站宣告在中山泉林大河山地车公园圆满落幕。GDL速降联赛品牌持有者聚能体育连续两个周末参与执行了两场国内首屈一指的山地赛事,继上周保障了总计480人次的2025中国速降联赛亚锦赛选拔赛的顺利进行,本周又圆满地执行了360人次的2025GDL联赛第一站。 从2016年创赛至今,历经十年的坚持与执着,成就了GDL赛事IP。据统计,联赛累计举办了115场速降赛,覆盖全国多达37条赛道,联赛的注册选手6000+人,参加过GDL赛事的选手超过2万人次。
高精度图片,2K以上显示器、手机浏览器横屏观赏效果更佳。摄影:阮世捷,文章:阮世捷。未经许可,禁止上传到轮火竞赛网之外的任何网站、论坛、微博、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请勿与商标名称并列展示,请勿裁切和修改水印,不可用于商业场合的展示和播放。关注轮火山地车资讯请加微信:13580341108。 |
2025-04-02 03:56:42 | 2楼 只看该作者 |
|
以往我们多数按照片拍摄的顺序讲故事,这回倒序,先带大家来看看决赛的盛况。时间轴先拧到3月30日下午13点50分,最先登场的是儿童U13组决赛,上图为获得该组第十名的选手陈胤孜。此组别要求年龄在11-13岁。这回采用的蓝线全长2公里,落差255米。相比以往赛道进行过全面的修改,现在出现了非常多抛面,约5-10米就会有一处抛面,弯道也比以住更流畅,因为速度的大幅提升,赛道边做了很多护网,以保障大家的安全。赛道的中段有一个超远距离的梯形大跳台,当然你可以选择发射远一点,也可以贴地飞行,赛道的末尾有一处弯道紧接8米宽的路隙,非常考验选手在短时间内处理多种技术点的能力。其余技术特征主要是弯道和波浪地形。 GDL今年进行了重大改革,细分了年龄组,最低年龄从萌娃U10组开始,接着是U13,然后是U15,U17,U19,成人则有U29,U39以及大师40+组,不过女子成年还是只有一组,看来我们的女子山地车爱好者要加把劲。从年龄划分看,似乎已经覆盖了全人类,若干年后会包括外星人。这样的话,一场比赛要产生9个冠军。组委会的办赛花费肯定也高了,因为要准备非常多的奖杯来应对这样的变化。等一下!上面飞行的两位是不是外星人?不对,他们是库克颂雅和她的老父亲,最终库克颂雅获得U13组第七名。 李思谚位列U13组决赛第六名,一看就是有经验的“飞行员”。 梁振熙的最终成绩是03:44.095,排在儿童组第五名。 郭一卜用时03:35.332,位列U13组决赛第三名。 杨佳铭用时 03:29.798,斩下U13组亚军。 U13组决赛冠军当属天津豹仔,他本名房宇泽,03:15.424这个用时在U29组可以位列第七,可能会让部分成年组车手轻微尴尬。据了解豹仔今年11岁,玩单车总共才一年,他最先接触的是泵道,然后第一次山地赛是去年富龙,成绩不理想,爸爸让他继续骑好泵道,时隔半年后,车感变好了。当我们问豹仔他比同组选手那里做得更好,他表示压抬做得也许好一点。豹仔说:“这条线路速度非常快,技巧要求很高,玩车要多跟厉害的人一起骑才会进步,平时周六日在本地俱乐部练车,去年GDL总决赛的时候来玩过黑线,几乎所有难点都能骑下来。相比这次的蓝线,我更喜欢泉林比较颠簸的黑线。” 接着是萌娃组决赛,吴彦一 位列第七名,用时04:15.357。过去几年,青少年组确实给GDL带来了很多惊喜,例如输送到成年组的涂玄州,还在青少年组打拼的陈俊熙和吴庭礼。那么送给十周年GDL的礼物是什么,当然要数萌娃组,他们从何而来?说来话长,速降单车在港澳台,大陆的北京以及广东等地发展得非常早,2000年左右中国大陆还有专业队,只是后来解散了,到了2010年左右,国内出现了第2个玩速降的浪潮。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自然就会有很多新老玩家,老玩家去了大师组,随着爱好以及感情的延伸,大师组选手们开办了很多培训教学班,这些娃娃就是他们带过来的。另外,早几年的泵道教学培训班也培养了很多基础扎实的小朋友,他们很快就会选择山地车来接替泵道骑行。因为泵道始终是一门训练课,训练是通往山地车的必经途径,并不是终点,最终爱好两轮的青少年都会最终骑山地车。 王骁汉以03:48.904的用时,位居萌娃组决赛第三名。 来自美国的小朋友魏莱用时03:49.145,位列该组第四名。 GDL的老朋友,9岁的王莺嘉,凭借03:37.883的用时,斩下萌娃组第二名。就这样一位9岁小女生,她的成绩能在成年女子组中位列第四名。据我们了解王莺嘉除了学习速降山地车之处,还学习自由式BMX,从小就进行了很多项目的针对性训练和学习。相比更多从末进行过针对性训练的成年车手来说,自然就具备很多优势。 曹一沐用时03:51.881,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 用时03:33.400的曾乐晞,揽下萌娃组决赛金牌。据乐晞的教练AY称:“乐晞小朋友可能是所有参赛小朋友中来泉林最多的一位,甚至在一至五也会一个人来泉林找教练骑车,大量的赛道实战练习,自然就具备了一些优势,第二点是,教练会就小朋友的条件来输入一些竞赛相关的思维、心态,让他们在比赛当中发挥更稳定”。 “我现在8岁,我是从3岁开始骑自行车,到现在可能有5年了,平时玩BMX和山地车,我觉得我能拿第一,可能是飞包比其它小朋友更好。”——曾乐晞 刚刚在国外留学归来的广东佛山车友邓嘉仪用时 04:21.565,在女子组中位列第八名,她一连参加了这两个周末的国赛选拔赛和GDL第一站。 香港车手余海廸取得了女子组季军,她的用时是 03:36.797。如果没记错,她是去年开始参加GDL的比赛。 用时03:43.780的吴凯晴,位列女子组第四名。 台湾车手蔡季伶决赛用时03:34.212,比排位赛少用了9秒,斩下女子组决赛第二名。 “台湾一般在上一年进行亚锦赛选拔,在彰化进行的选拔赛,我最近确实需要为亚锦赛做一些准备。我非常喜欢泉林的线路,速度很快,跟其它地方骑野路的体验感非常不一样。台湾基本没有自行车公园,跟早期广州车友玩车的感觉差不多,在野路子上面修理出来线路,然后在上面玩,大部分没有公园的地方,车友们都是按照这种形式在玩。我目前也在从事自行车培训,从平衡车再到脚踏车,再藉由我的热爱去推广这项运动,让他们也有机会接触到山地车,虽然环境条件都不是很齐全,但是想让他们去认识这项运动,虽然台湾没有小轮车BMXRACING场地,但是我也会介绍这项运动给他们,他们有兴趣就跟着我出外骑车。从没有一手的耳濡目染到组织出门骑车比赛,这颇有难度。”——蔡季伶 陈深莹排位赛位居女子组第二,决赛失误,用时03:52.548,惜获第五名。 “这次比赛我提前2天就来到了中山泉林来训练了,预赛的时候成绩还可以,但是在决赛的时候我在快到终点的一段失误了,没控制好,整个人前空翻滚了出去,但是摔了之后我立马起来,忍着疼痛重新的跨上车继续踩踏冲向终点,到了终点之后我整个人趴在地上。我现在还在香港读书,星期三请了假然后收拾完行李在星期三晚上抵达公园,一直呆到星期六还有星期日。我在gdl的比赛里我的目标是拿到第一。 排位赛第一,决赛少用了5秒,还是第一。李海欣用时03:24.265,夺得女子组冠军。 “我们接下都在备战亚洲锦标赛,在泉林练习了两周,过弯可能比其它选手要好一点,赛道里非常多弯道,每个地方省一点时间,累计就能省不少时间。赛道里要选好路线,腾空时要压好车,有几段踩踏,对体能要求也高。平时不比赛的时候也经常去健身房,进行一些体能以及力量训练。”——李海欣 你方唱罢我登场,女子组之后大师组登场。呂培健用时03:29.726,决赛取得第四名。从这一角度可以感受到赛道的流畅。 |
2025-04-02 18:29:47 | 3楼 只看该作者 |
|
同样也是GDL每一站的常客,香港车手高伯贤决赛用时03:29.231,比排位赛少用了6秒,排位赛第三,决赛也是第三。裸露的地方很容易水土流失,特别是在雨水丰沛的广东,维护赛道的成本非常高,在南方运营山地车公园的成本高昂。 库克布赖恩以03:24.624 的成绩夺得大师组第二名。决赛少用5秒,保住第二。大师组排位赛前三与决赛前三相同。 香港车手刘树森,顾名思义,他是前15年速降界的常青树,长期承包广东、香港境内以及大陆南方速降赛的第一名。这回用时03:07.029 斩下大师组第一名,比排位用时减少7秒,稳守第一,他的成绩放到U29组能位列第四名。 公开组U39上场,用时03:49.131的佛山车友梁发淋,7秒的用时削减,让他从排位赛的第五名,来到了决赛第四名。很多人都承认吨位在下坡运动中肯定具备某种优势,要不那些UCI速降车队为何为要在车子底下加配重的铅锭。纵观GDL的比赛,胖子一般都拿到了比较好的成绩,比如AY、史老师、吴奥等等,胖子玩速降是天赋,所以,胖子都应当来试试这项运动,600磅弹簧不行还可以900磅。 何庭俊用时03:26.889,稳定发挥,收获排位及决赛的双季军。 林敏聪削减了10秒用时, 从排位的第二来到了决赛的冠军,最终成绩定格在03:18.572。 一段时间不见苏虎 ,归来仍是少年,03:18.780的成绩足够荣获公开U39组亚军。据他说,因为在较短时间内,家中添了两个宝宝,所以缺席了一段时间。 组委会的组别发车顺序可能是个迷,一下子又到了U15,如果新生代代表激情,那老饼组代表“一垢很辣的姜”?辣也会尖叫呀!估计是想让观众们此起彼伏地尖叫吧? 张峻凯以03:37.163的成绩,位列U15组的第15名。 赛道中段的一处不是十分明确的隆起位置。赛道的修建可以精益求精,但是移动土方,准确地拿捏形状,需要非常高的成本。陈冠文用时03:32.241,位居该组第十名。 陈奕佳用时03:31.643,从排位的第十二来到了决赛第八。听他说,这是他在GDL的第一次站台,也许这就是他的的开局。 林皓唯决赛位居第十一名。除了波浪还有波浪,全线几乎没有石头。 谢熙诚决赛用时03:31.948,夺得第九名。 03:22.462的成绩帮助许言鑫在决赛拿下第四名。5秒的时间削减还不够,但也可以说是稳定发挥。 U15组决赛亚军谢熙桐,03:16.172的成绩,8秒大幅削减用时,硬生生地将库克颂礼挤到了第三名。 成绩定格在03:16.779,库克颂礼在决赛挤压用时不力,惜获第三名。 赛道的抛位上尽是陈俊熙留下的妖娆的空中水平或者甩尾。陈俊熙可以说是GDL以及泉林山地车公园的“场主”, 凭借03:07.331的用时,大幅挤掉了6秒水分,又一次站上了颁奖台的最高点。 “赛前我在这里训练了大概有一周,赛道修改后更顺畅,弯墙里没有那么多坑了,上周我在亚锦赛青少年组拿了第一,但是能不能去参加还是未知数,如果年龄范围在17以上,我可能无法参加,我现在只有14岁,现在还在等通知中。这两天比赛路线有点潮湿,我会降一点胎压,避震器调硬了一点。相比同组选手,我的优点可能是对线路更加熟悉,还有技术积累也许也有原因。”——陈俊熙 造成很多选手爆胎的疑凶之一? U17 车手开枪! 德国车手BENJAMIN JAKOB WILHELM ,03:27.567的成绩,从排位的第八来到了决赛第九名。 从周六开始,两天的阴雨天气,气温骤降,狂风大作,但是雨水的威力却不算大,只为土壤增加了些许的湿度和粘性。周六的路况相对更好一些,周日的路况水份略大,但是赛道全段几乎没有变泥泞,感谢天公作美,避免了一场泥战。周六最低12度,周日最低温度更是下潜到了9摄氏度,接近100%的湿度和大风,让工作人员感受到了极寒的体感,甚至体感可能低于零度,对比工作人员的静止岗位,这种气温对于运动中的车手来说,则应当还算是比较舒适的。上图的车手黄彦凯第七名进账。 林正安用时03:13.876,获得U17组决赛第四名。 |
2025-04-04 00:20:53 | 4楼 只看该作者 |
|
冷宥蓁在U17 位居第五名,成绩是03:17.396。肉眼可见弯道相比以往变得更圆润了。 高速之下,赛道增加了许多护网。区嘉杰决赛更进一步,揽下U17组亚军,用时03:12.660,相比排位少用了6秒。 虽然在决赛减少了4秒用时,但仍然将第二拱手相让,马易明用时03:13.431,憾获第三名。 询问了一圈,似乎很多小伙伴都不太清楚吴庭礼的训练方式,以及他平时在那里骑车,有点神秘的选手。但是02:57.712的成绩却很真实,U17冠军当仁不让,他还创造了全场最快战绩,似乎是又一个版本的涂玄州。GDL每一站都会带给大家很多惊喜。 今天发出的最后一个青年组U19,何峻德决赛排在第十五名。 吴奥从排位赛第十杀进决赛第三,决赛用时03:15.472,相比之下少用了11秒之多。可见重力加速度工式的可怕之处。 苗觉文排位赛第十二,决赛第十三,稳定发挥。 江宇持排位赛似乎有些失误,决赛以03:09.568的成绩登顶U19,这一用时在U29的话可入前五。 美国车手Jason Pringle用时03:24.338,位列U19组第十二名。 吴万喜原本排位赛第五,决赛有些失误来到了第九位。 澳大利亚车手MIGUEL Poole 用时03:16.244,决赛第四名。赛道相比以往速度高太多了,而且大部分位置狭窄,视线不佳,拍摄非常困难,高速之下无法捕捉也属正常。 3秒的用时削减远远还不够,冼嘉朗决赛成绩03:16.841,由排位赛第二名,被挤到了决赛第五名。 于歌扬决赛用时03:10.059,排位和决赛的用时相差不多,可谓稳定 ,但同组有黑马,无奈最终屈居第二名。 成年组U29选手压轴出场,香港车手陈俊桦稳定发挥,决赛用时03:25.646,位居第十二。此处为赛道末尾附近的一个路隙,至少要飞越8米才能通过。 “歌手”吴奇隆稳定发挥,决赛用时03:20.434,拿下第八的好成绩,他的到来为GDL增添了许多欢乐。 钟鸣灏充分地运用了物理学”重力加速度“工式的优势,过线成绩定格在03:17.738,轻松夺得决赛第七名,真的是胖子中的典范。 决赛用时03:21.344的魏健,稳定发挥,可恨的是同组选手都对用时进行了大幅度的挤压,无奈,憾居第七名。 黄俊泓对国赛选拔似乎没有太大兴趣,但对GDL情有独钟, 03:14.908的成绩助他拿下了决赛的老六。 决赛用时03:02.441,多达10秒的惊人用时削减,帮助荣康从排位赛第四来到了决赛的第二名。在上周的比赛中,他成功地入围了亚锦赛集训队,成为代表中国参加速降亚锦赛的四名成年男子运动员之一。 赵振杰继上周补充了亚锦赛的最后一个名额之后,本周又以03:09.780的成绩,取得GDL第一站的第五名。 “我最近到了瓶颈期,在湿滑,狭窄的弯道我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提高速度。这条赛道特别耗体能,体能有点吃不消,已经尽力,但是还是这个成绩,感觉被锁定一样,挺苦恼的。上周第四名,前后两场比赛线路差不多,主要是上半段决定了成绩,这两场比赛都没有失误,正常发挥。 我是2016年开始骑车,相当于GDL陪伴了我九年时间,从少年组到成年组,站台的次数已经很难统计了,太多了。GDL的赛道从最早我们选手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推车到山顶,非常辛苦,一天最多只能练习四趟的那种,直到我们有了缆车,一天可以练习10几趟,条件的变化非常大。从规模性,到计时设备,到制度,GDL越来越规范化了,跟UCI的架构越来越接近。选手们参赛即可体验到非常专业的竞赛服务。未来希望GDL的分站更多,在省外有更多的分站赛。” ——赵振杰 成年U29组中的又一位亚锦赛运动员肖聪 ,用时03:03.064,夺得GDL今年第一站的第三名。 "蓝线现在越来越高速了,我认为飞包再缓一点会更加顺畅。我换了新的轮胎来防止打滑,但是踩踏路段较多,我又把轮胎胎压打打到后35psi前30psi的高胎压来减小滚阻。这次比赛有非常多的小朋友参赛,可以看到山地车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令人兴奋不已。我的体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近期准备在长沙骑一骑公路车恶补,其他的交给时间,慢慢进步,接下来的方向希望多练一些动作。 青年组的选手们,很小的时间就开始接触山地车运动,而且有那么好的赛事和公园,这是非常令我羡慕的他们从小接触山地车练的就是童子功了,会比我们骑得更加流畅,也会少走很多弯路。相信他们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参加世界锦标赛。"——肖聪 从排位赛第一,到决赛4秒用时削减,最终成绩定格在03:01.917,涂玄州登顶U29。 “新的蓝线变得流畅了很多,现在的弯墙变的比较平整,平整的弯墙能让我们过的更顺畅。这次比赛我还是比较的顺利,最近连续两个星期的比赛也没有出现摔车和擦伤。 |
2025-04-02 18:17:31 | 5楼 只看该作者 |
|
萌娃组U10 前八名车手颁奖:1 曾乐晞 2 王莺嘉 3 王骁汉 4 魏莱 5 曹一沐 6 梁晓悠 7 吴彦一 8 黄子麟 儿童组U13 前八名车手颁奖:1 房宇泽 2 杨佳铭 3 郭一卜 4 王凯 5 梁振熙 6 李思谚 7 库克颂雅 8 沈焯文 青少年组U15 前八名车手颁奖:1 陈俊熙 2 谢熙桐 3 库克颂礼 4 许言鑫 5 况韩俊 6 谭宇恒 7 张耿语 8 陈奕佳 青少年组U17 前八名车手颁奖:1 吴庭礼 2 区嘉杰 3 马易明 4 林正安 5 冷宥蓁 6 董帛霖 7 黄彦凯 8 黄岳演 青少年组U19 前八名车手颁奖:1 江宇持 2 于歌扬 3 吴奥 4 MIGUEL Poole 5 冼嘉朗 6 李乐颂 7 黄佳鑫 8 邝浩然 公开组U39 前八名车手颁奖:1 林敏聪 2 苏虎 3 何庭俊 4 梁发淋 5 陈建安 6 赵一飞 7 林泽涛 大师组40+ 前八名车手颁奖:1 刘树森 2 库克布赖恩 3 高伯贤 4 呂培健 5 黄岳峰 6 梁子行 7 杜健全 8 游伟东 女子组 前八名车手颁奖:1 李海欣 2 蔡季伶 3 余海廸 4 吴凯晴 5 陈深莹 6 莫兰 7 冯绮晴 8 邓嘉仪 公开组U29 前八名车手颁奖:1 涂玄州 2 荣康 3 肖聪 4 唐梦麒 5 赵振杰 6 黄俊泓 7 钟鸣灏 8 吴奇隆 |
2025-04-02 20:10:54 | 6楼 只看该作者 |
|
接下来带大家看看3月30日上午排位赛的一些情况,文字描述相对会概括一些。 众所周知,GDL联赛的时间是规定得非常严格的,错过一秒也许就会被取消参赛资格。 参赛车手的发车时间细节到1分钟内,萌娃组排位赛在9点整开始,大家都需要提早赶往山顶的发车点。 ![]() ![]() ![]() 车检处,需要检查护具等等是否到位。 大河山地车公园售票处,周六赛道还能骑出烟尘,周日就让人有点担心,起床后到处湿漉漉的,狂风猛吹。 ![]() ![]() 萌娃组第一个下山的车手,被请到了热椅的中央,不过估计没坐烫就要被抢走了。 ![]() 从轮胎的泥巴判断,赛道其实保持得还好,车手的身上还没有泥浆。 ![]() 竟然有三位选手差点儿同时抵达终点,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计时设备的机敏性了。 ![]() 到了交换赛道里发生的故事环节。 家长们的呐喊声响彻山谷。 有的在老父亲的保驾护航下,有的在教练的陪伴下骑下来。
在接近9度的天气,冒着小雨,从255米高的地方骑下来,绝对是一名勇敢的小朋友。
萌娃组之后是儿童U13组,这一组别的选手非常带劲,各种技术点对于他们来说如同虚设。
比赛对于各种年龄组别都没有技术点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飞跃线路中的技术点。
帽檐在风中飘扬,却全然不顾,可见他们集中注意力的程度,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
最厉害的儿童组选手豹仔,接触自行车迄今只有一年。
看到长发飘飘,你就知道这是什么组了。
广东沿海地区的地域性植物。 |
2025-04-02 21:26:26 | 7楼 只看该作者 |
|
看到这位奇装异服选手,你就知道,大师组上场了,游伟东长期在DH比赛里使用越野摩托车的护具。 ![]() ![]() ![]() 看样子寒流也影响了选手,排位赛期间他们用雨衣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 ![]() ![]() 苏虎所在的U39组。 ![]() 公园的另一侧在修马路。 ![]() ![]() ![]() 那么近,这么远。 ![]() ![]() ![]() 大家可以一睹青少年组的风采。
赛道中段的一棵区树。
同一弯道可以拍这么多相片?赛道变得非常高速,深入赛道边沿非常危险,摄影师应当尽量选择安全的辅道,但是辅道又很难拍到好的相片。中国南方大部分山地都非常陡峭,建设山地车公园非常不容易,即使建设出来的线路肯定也是非常狭窄的,不像欧洲或者北美,到处都是大山。
弯道与弯道。
大量护网,保障比赛的安全。
赛道相比以往变得棱角分明,该抛就抛,结构比较清晰。以前结构比较混沌,适合高手,比较难骑出漂亮的姿势,这是一点小编的浅见。但是,明确的结构面对广东地区的暴雨可能比较难抵挡,所以维护的成本肯定非常高,希望来玩的车友能理解公园的付出,付钱要爽快一点。
移动比较慢的例如摄影师以及志愿者、救援队这种静止不动的岗位,受到低温的影响最大,周日的体感低于零度。小编在比赛结束的第二天就躺下,剧烈头痛,缓了两天才好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