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山地车长什么样?
2018年12月04日 16:13 来源:bikeradar 作者:Seb Stott
我们设计出了未来的山地车。
我们足够幸运,有机会试骑大量来自全球的最新款、最出色的单车。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有用,这个行业在发生什么改变,所以才能有根据地推断出山地车会如何发展。我们从当下的趋势开始推测,加上一点创意,然后得出逻辑性的结论。我们将这种并不严谨的逻辑运用到单车上,作出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预测,以下就是我们为未来设计的单车。最终的结果其实是山地车行业中的最新科技和理念组合成的大杂烩,更棒的是,丹尼尔•贡纳松(Daniel Gunnarsson)为我们将这些单车变成了像素图像。
这是我们的弗兰肯斯坦怪兽。高位导轮、高位转点、可拆卸的电池电机模组、后轮辐条数更多、更粗的轮胎。
更直的立管,未来会去到80度。
与车架连成一体的联杆前叉,使用一支避震器支撑。
山地车几何的未来
有人可能会说,芬兰品牌Pole在山地车几何创新方面处于最前列。山地车的前伸量越来越长,这并不只是当前流行的趋势,也是因为这项运动诞生之后稳定进步的趋势。在我们看来,正是这个原因,现代单车比前几年的单车更简单、速度更快,安全性能也更好。

也有一些游离在主流之外的品牌,比如Pole和Nicolai,也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总结,跟随了这种趋势。我们可能很难找到比他们1300mm轴距更长的单车,但Transition的SBG几何,还有Specialized的Stumpjumper EVO,都将“长轴距、趴头管”变成了主流趋势。
并非所有人都合适这种长而趴的几何,我们想知道是否有不喜欢全避震车搭配较直立管角度的车手。我们估计,单车还会变得更长,或者还有更大的品牌运用Pole/Nicolai的做法。这也是我们对未来单车几何作如此之多猜测的灵感来源之一。
另外,单车后下叉会根据车架尺寸增加(这种做法是Norco带的头),身材极高的车手也能找到尺码合适的单车,前伸量和叠高量也会增加。整体来说,单车几何会更加照顾车手的身高。
立管很短,这是为了将单车上管高度最小化。电控的升降座杆最大能达到200mm的伸缩行程。
最后,未来的单车立管角度会到80度,长而趴的几何并不适合所有车手,我们目前还没找到不喜欢“直立管软尾车”的车手,也没有发现哪款因为座包靠前而爬坡表现不佳的单车。
山地车传动系统的未来:再见变速器
不久之前,我们都在为10速传动兴奋不已,这个齿比范围刚好足够我们使用单盘传动(如果你膝盖够强的话)。不久之后,11速传动出现了,SRAM的十一速传动是专门为单盘设计的。再过一段时间,SRAM 和Shimano相继发布12速传动,之后Rotor推出13速传动。这个趋势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无穷的齿比范围!
CVT无极变速器运用在一些汽车上,让变速系统可以无限调整,而不是按照档位来跳动。在汽车上,无极变速系统可以让引擎处于最佳RPM,加速时可以频繁改变传动比。
如果这套系统安装到单车上,你的传动系统会有非常大的齿比范围,且不用担心变换齿比时链条跨越的幅度太大。更重要的是,在电子系统的帮助下,你可以设置自动调整齿比,在任何速度下都能保持你最偏爱的节奏,你的齿比永远是正确的。
其实为单车设计的无极变速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存在了,内变牙盘了解一下。
理想的单车将抛弃后轮上的变速器,内变速不仅没那么脆弱,而且更润滑更加简单,但变速系统的重量依附在了车架上,而非轮组上。轮组更加轻巧,车架更重,让避震系统反应更灵敏,提升骑行舒适度和循迹性。
现代的变速箱也能提供这样的好处,但相互咬合在一起的齿轮让这种系统非常沉重。更糟糕的是,在大力踩踏时不能变速,尤其是在跳台起飞之前,或者遇到技术型爬坡需要冲刺时。
我们的单车内部CVT变速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结合后轮皮带传动,这就意味着零维护,还有无极变速,更好的避震表现。
连杆前叉
Trust Performance也有连杆前叉。
我们确实有点难以推测,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没有试骑过上列的这款前叉,我们接触到最新的连杆前叉安装在Whyte PRST-1山地车上,但是这款前叉使用效果很糟糕。
然而从理论上来说,连杆前叉比伸缩前叉有更多好处。首先,连杆前叉围绕着轴承转动,而不是在内管上进行结构式滑动,可大幅度减少摩擦力。与伸缩式前叉不同,连杆前叉的运动并不局限在与头管平行的直线上,这就意味着连杆前叉可以减少前叉偏移量,在避震系统压缩时,让头管角度更趴。这样的机械运作有助于保持转向稳定性,因为前叉会在刹车时像潜水那样下沉,而不是像伸缩式前叉那样直线下降。最后,连杆前叉可以通过刹车扭矩避免在刹车时急剧下沉,所以前叉在大力刹车的情况下能保持较高的位置。
对比之下,后避震系统使用的导轮设计已经在顶级赛场证明了自己的作用。阿穆里•皮埃伦(Amaury Pierron)赢得了2018年世界杯速降赛总积分冠军,他的Commencal Supreme战车使用的是相似的设计。
高位置转点避震结构,创造出向后运行的轴心轨迹,有助于吸收强烈冲击,也能在踩踏时减少后避震行程的下沉量。导轮让皮带在主转点附近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能大幅度减少踏板回击,让骑行更顺畅。
电助力车
整合式部件
当你花了几千英镑买了一辆汽车,却发现车灯和仪表板只能用橡皮筋、魔术贴和扎带来固定,你一定会很失望。所以,我们梦想中的单车要有整合式LED灯,显示屏镶嵌在把横上的。一套优秀的GPS系统就该显示这些信息:速度、功率、剩余电量、车胎气压和其他数据。
山地车手都很矫情,一定要在车架上放置饮用水瓶,我们也不例外。但如果将水瓶放置在下管上方,会被泥浆覆盖,或者跌落,这样的话,骑行时就很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铁三车上吸收灵感。车管的内侧使用一个口袋来收纳饮用水瓶,通过上管的吸管来喝水。这不仅解决了饮水问题,还为车架留出空间,放置可拆卸的电池。
轮组和车胎
前轮和后轮各司其职,我们后轮损坏的次数远比前轮多,因为后轮承受了更多冲击。比如Crankbrothers Synthesis和其他轮组,我们将为后轮增加更多辐条数,车圈也会更加坚固。
不仅如此,在使用27.5后轮组的同时,我们会搭配29寸前轮组。并不是说混搭轮组会提供更好的掌控优势(除非换成小轮组,可以降低头管角度,同时降低BB高度),但能提升后轮强度,让身材小的车手不会太靠近后轮。随着UCI最近放宽了混搭轮组尺寸的规定,我们或许有希望看到世界杯速降车手这样设置。和Spectral类似,后车胎会比前车胎更大,分别是2.8寸和2.6寸,让后轮更服帖,让转向更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