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每隔几个月,山地车领域总会掀起一场对电助力车的热议,导火索可能是网站上的某篇文章和读者评判的言论,或者制造商发布新款电助力山地车时在压力下崩溃。不管你是否对电助力车感到好奇,山地车手心中悬而未决的感觉源于同一个起点,我们的心里有个声音在说,电助力车不属于任何一种山地车类别。我们有这种感觉,或许是因为电助力车确实不属于已知的任何一个类别。


  电助力山地车与传统山地车不同,这是一种不同的工具,用于另一种运动。公路越野车也是一种该区别对待的单车。尽管与山地车有共同点,但电助力山地车这种工具、使用者的体验,都与传统山地车不一样。滑雪领域也有类似的例子,我们有特里马滑雪,也有速降滑雪。两种类型的滑雪看似都是从雪坡滑下来,但装备有细微的差别,下滑的方式却很不一样。进入eMTB网站,也会与传统的山地车网站有些不同。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2.jpg


会有人因为SRAM AXS变成电子装备而担忧吗?

  过去几年,我测试过一些电助力车。我对电助力车的印象是,车身很重,速度很慢,趣味性不算高,主观上说,我并不喜欢骑电助力车。我发现Class 1等级的发动机会让下坡乐趣减少。发动机助力在单车时速达到20英里时自动切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时速经常在20英里以上。那么下坡时踩踏加速冲刺会面临两种情况:时速在20英里以下,直到你的时速达到20英里(没有趣味),这时候电助力自动切断了,或者时速超过20英里,但一直没有助力,这就更加没意思了。如果发动机不能增加推进力,车手必须要克服变速箱、2.8寸车胎和50磅重型单车额外带来的摩擦力。总而言之,电助力车比普通山地车的下坡速度会更慢,操作更加笨拙。

  我并是唯一一个认为电助力车没有乐趣的人。

  在一场媒体夏令营活动中,我们第一天接触的是电助力车,第二天则是传统的林道车。第二天,在骑车下山的中途,夏令营领队告诉我们传统山地车的速度有多快。很多和我一样骑车的编辑都同意这一点,传统山地车比电助力车更快,更好玩。

  很多品牌都承认,他们并不知道在美国哪些人会购买电助力车。

  第一次用电助力车爬坡确实让人感觉发现了新世界,但随着骑行不断深入,这种感觉也就变得平淡了。没错,不需要用多少力气就上坡的感觉很好,更棒的是,只需要极小的体力输出,就能达到最快的上坡速度。所以有人会说,这就是关键。这也没错,他们只想找到一种与传统山地车不同的骑行体验。我并不享受爬坡的感觉,但如果辛辛苦苦上了山顶,我最想要的是下坡的快感。这就回到了我们上文提到的下坡体验。


3.jpg


辛辛苦苦爬上山顶,让下坡在车轮的高速运转下燃烧起来,这就是林道车。

  根据我们手头上的美国内部销售资料来看,美国的电助力车销量在增加,但前景并不是很乐观。电助力车发展速度很快,但对某些公司来说,占到总销量的百分比只是个位数。各大品牌忙着制造电助力山地车的行为真的让人很迷惑,而且似乎有点恐慌的味道,如果哪个品牌没有赶上电助力车的趋势,好像就会错失重大机会似的。出现这种情况真的挺可悲,好像是角色颠倒,买的人不急,反而是卖的人急。很多品牌都承认,他们并不知道美国的电助力车消费群体是哪一部分人,他们希望是用山地车冲锋陷阵的那群人,结果呢,似乎在公园闲逛的玩家更有可能购买电助力车,用Porsche发动机来解放车胎和电池的尺寸。


4.jpg


  Vital MTB对读者的调查从2014年开始,超过1万读者填写了我们2019年的调查表,5.5%的读者表示,他们打算购买电助力山地车。

  引人深思:如果电助力山地车真的有那么好,为什么职业车手只在针对性训练中使用这种单车,而不会在其他场景使用?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7000美金的电助力车一年中只骑过几次,放在那里积累灰尘的时间比骑行时间更长。或许这样想对电助力车怀有恶意,但确实让我感到很有趣。


5.jpg


确实有点傻,但这种描述很中肯。

  这让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已经有少数人说了:我的院子里不会有电助力车。

  最后,我的结论是,电助力车并不适合风格激进的山地车手。电助力车只是一种工具,帮助那些上坡能力不够的车手,以测试的名义,让他们在回家路上更轻松。这样很好,我并不打算摧毁别人对“骑行乐趣”的定义。我也听过很多传闻,有些人只能骑电助力山地车,我的朋友保尔•巴萨戈蒂亚(Paul Basagoitia)就是其中之一,在坠山赛上,受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膝盖以下的身体全部瘫痪。如果没有电助力车,他可能再也不能骑单车了。曾经我的贴纸上写着“I ride for Paul”,为保尔骑车,但现在改成了“I ride for Paul”,与保尔骑车,我感到很骄傲,当把新贴纸贴在卡车上时,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尽管如此,当我和保尔一直沉浸在8公里爬坡的痛苦中时,他告诉我,如果不是因为受伤,他不会买电助力山地车。


6.jpg


  这些信息让你有什么想法?已经有少数人说过了,“反正我的院子里不会有电助力车”。换句话说,这个山地车网站不再报道电助力车,山地车杂志上不再有电助力车的页面,没有电助力车的广告,也没有电助力新车发布,让专门的电助力车渠道去处理这些信息。如果产品没有外力助推,很可能就会销声匿迹。


7.jpg


  加州猛犸山是最先将电助力山地车视为专门一个类别的地方,他们在公路的另一边放了很大的标志牌,告诉车手不允许在这里骑电助力车。

  问题是,我是美国人,但世界上大部分人不是。如果我的媒体生涯让我学到了什么,那就是美国之外的电助力车市场发展很快,尽管美国内电助力车还是小众。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境内很多骑行线路拒绝对装有发动机的运载工具开放,其中就包含电助力山地车。我们一直反对这种做法,对这个话题也有很多讨论。现在已经有专门的People for Bikes团队来改变这种现状。

  这个团队正在代表单车制造商四处游说,希望能让Class-1等级的电助力车获得更多线路使用权限。他们希望电助力车有更多骑行的地方,这就可以让更多人来到这些地方骑车,享受大自然,购买电助力山地车。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来确定一些具体的问题:线路侵蚀、无经验车手深入野外骑行、以及骑行线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增加等。当然,据说还没有线路因为电助力山地车而被封闭,但这是因为首先就不允许电助力车去那些地方骑行。有时候这种逻辑真的让人很难理解。


8.1.jpg


太平洋西北海岸地带的森林,很适合骑着轻型单车前来探险。

  所以,我们有不同的单车,因为不同的原因而使用它们,使用者互不相干,不同的单车却通过同样的品牌和渠道进行市场营销。这不是Transworld Motocross越野摩托车杂志上刊登单车测评文章那样的跨界营销,而是单车公司在eMTB研发方面花费了巨大投资之后,就算传统山地车销量已经让公路车黯然失色,他们还在尝试着推销电助力车。

  电助力车的销量,可用的骑行线路,以及为争取骑行场地而进行的游说,这些问题都很复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出鲜明的立场,老实说,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什么结果。我们只知道很多单车公司都在制造电助力山地车。有些人愿意购买电助力车,有些人在不允许电助力车出现的地方骑电助力车。现在,或许我们应该对最基本问题有一致看法:电助力山地车不是山地车。这种车不属于山地车文化的主流部分,不管出于什么意图和目的,电助力车都应该与山地车区分开来。


8.jpg


乘坐缆车上山,并不需要电助力单车。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