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正经,后面调皮,我们都听过这样的笑话。最近,29/27.5混搭轮径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不管是在DH世界杯赛场,还是车友之间的聊天。在你决定把钱砸在车子之前,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究竟混搭轮径是否真的能兼得两种轮径的优点。




什么是混搭轮径?


  混搭轮径是指在一台车上使用轮径不同的前后轮,一般是前大后小,前轮29+后轮27.5的组合比较常见。有些牌子已经把混搭轮径作为标准配置,比如MDE、LAST、Liteville、Foes,以及很多电助力山地车。其他品牌则支持后期改装,你可以把一台27.5的前轮换成29,或者把一台29的后轮换成27.5。纸面上来说,这样的设置很给力:29的前轮抓地力好、通过性强,27.5的后轮在过弯是更加灵活。那么,前29+后27.5的组合是否就等于完美?

1.jpg


你感觉混搭轮径骑起来更爽吗?我们的任务是要搞清楚这件事




混搭轮径并非新鲜事物——历史简介


  最近,混搭轮径成为了大家聚焦的话题,主要是因为在EWS和速降赛场的出现(UCI放宽了对轮径的限制)。职业车手们骑着混搭轮径的山地车出战,让许多好奇心旺盛的玩家跃跃欲试。混搭轮径是否真的有优势?还是说只是把29的轮子装上落伍的车架,让人们过度反应了?不管怎样,混搭轮径的做法早就有了。2004年,Specialized BigHit使用了24寸后轮+26寸前轮;2009年,Trek 69er则使用了26寸后轮和当时还显得非常大的29寸前轮。混搭轮径的概念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为什么一直没有成为主流?我们先来看看不同大小的轮子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2.jpg


我们需要自己动手搞一台混搭轮径的车子。

3.jpg


29寸的轮子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通过性。

4.jpg


27.5寸的轮子容易操控,加速更快。




为什么29寸的轮子在通过性、稳定性和抓地力方面表现更好?


  为什么29寸的轮子通过能力更强?先忽略避震,只考虑轮径的影响。当轮子遇到障碍物的时候会形成一个虚拟坡面。不妨把它看作是障碍物的最高点和轮子的触地点之间的连线。轮子爬上这个坡面就能通过障碍物。坡面的角度越大,轮子就越难通过。轮径更大的轮子,会使得触地点离障碍物更远,坡角就会减小,于是更容易通过障碍物。虽然29寸的这个距离比27.5寸只是增加了大约5%,但是把它重复上千次,你就能感觉到滚动阻力明显降低,骑行也更加省力。29寸轮子的轴心更高,和27.5相比,这意味着车手和整车的重心相对轮轴的位置更低,从而增加了稳定性。最后一点,在相同的气压之下,29寸轮子的触地面积比27.5更大,意味着更好的抓地力。通过简单的力学分析,我们就能知道,29的轮子能更轻松地通过障碍,并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稳定性。

5.jpg


29的轮子需要通过的坡角更小,因此遇到障碍物比27.5的轮组过得更轻松。




为什么27.5的轮子更灵活?


  27.5的轮子虽然在抓地力、通过性和稳定性稍有不如,但依然有自己的有点。更小的直径和更小的滚动质量,意味着在同等输出下27.5加速更快,在泵道和弯墙能获得更快的速度。抓地力也不总是越大越好——27.5轮子更容易抱死漂移。如果你喜欢那样过弯,那小轮子更容易做得到。后轮小了,你在下陡坡的时候,人往后坐不容易碰到后轮。又是通过简单分析,我们就能明白,27.5的轮子加速更快、过弯更灵活、更容易漂移,做动作的时候空间更大。

6.jpg


如果你喜欢走内弯,那么在混搭轮径之下,后轮更容易漂起来。




我应该选择混搭轮径吗?


  理论上是这样的,不过在动手之前,你还得想清楚几件事情。换轮径可是一个大工程,可能要花不少钱。你至少需要一个新的轮子和一条新的轮胎,但往往不止这些,你可能还要把前叉、车把和把立也跟着一起换。改变轮径也会显著地改变车子原来的几何,因此你需要重新调整,不然骑行感受会非常失衡。一旦以上这些问题都处理好,混搭轮径会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方案,在以下几种场景会非常有用:

  在布满石头的路况增加操控:29寸轮子在巨石阵之类的路况,能更好地通过那些落差大的、边缘生硬的障碍物。轮子更少被弹起,车头方向更好控制。

  屁股的空间增加:用29下陡坡,你的屁股经常会被后轮刮到,换成小一点的后轮会增加一些空间。

  过弯更灵活:如果你喜欢走内弯,又觉得29的车子不太好操控,那么把后轮换成27.5会改善这个问题。小的后轮更容易切换方向,也方便你在车上做动作。

  更倾斜的几何:如果你喜欢大胆往前冲,那么你会喜欢稳定性更好的29寸前轮。混搭轮径让头管角度更加倾斜,滚动阻力更低,冲山更畅快。

  这种玩法很酷:也许你还有后备轮子?也许你很好奇,想尝尝新鲜事物?把现有的车子改成混搭轮径,比买一台新车要便宜的多。这是一次不错的实验,不过效果无法保证。




在动手改装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关于混搭轮径的事情


  如果你觉得混搭轮径很不错,想动手试试,那么请先看看以下内容,碰到可能出现的问题,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混搭轮径会改变车辆几何


  好的情况下,设计师会为了一台车的各种参数苦思冥想,在CAD上不断打磨,直到所有角度和长度都达到完美。他们并没有想到,用户要把轮子换成混搭的,从而使得几何完全改变。无论是换上大前轮还是小后轮,都会让车辆几何发生巨大的变化:头管角度和立管角度变得倾斜、前伸量减少、五通高度改变……


7.jpg


无论是换上大前轮还是小后轮,都会让车辆几何发生巨大的变化。



五通高度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运用高中的三角函数知识,我们可以算出,把一台27.5的前轮换成29的话,前轮轴心会抬高20mm(假设轮胎不变),五通高度上升7.1mm(假设轴距为1200mm,后下叉长度为440mm)。相反地,把一台29的后轮换成27.5,同样假设轮胎不变,轴距为1200mm,后下叉长度为440mm的话,后轮轴心会下降20mm,而五通高度则明显下降12.7mm(因为五通更靠近后轮)。如果你的五通高度本来就比较低,那么要小心脚踏会不会打到地。

8.jpg


改变其中一只轮子,会让五通高度发生明显的变化。



用偏心衬套调整五通高度


  偏心衬套是一种特别的后避震衬套,能使得五通高度降低、头管角度变斜,又或者反过来。偏心衬套的作用和双向垫片相同,减少后避震两端之间的有效长度,使得车子变斜变低。偏心衬套并不会改变避震行程。一般来说,使用两个偏心衬套的话,可以让五通高度减少(或增加)多达10mm。值得留意的是,偏心衬套并不适用于吊耳式的后避震。另外,偏心衬套也会同时影响立管角度和头管角度。

9.jpg


偏心衬套可以减少后避震两端之间的有效长度,改变车辆几何。



在避震行程上做大动作并不是好方法


  前叉行程减10mm会让五通高度下降大约3.3mm。如果你想补正把前轮换成29的变化,那么你需要把前叉行程减掉20mm。要对行程进行这么大的变动,不一定可行(或者说效果不好),所以你可能要接受五通高度改变的现实。



前伸量会减少


  当车子的前端抬高,或是后端降低,实际上你是让它绕着后轮轴心在旋转。于是前伸量的有效值会减少,让你感觉车子变小了。如果你想保持原来的感觉,那可能要换长一点的把立,改变车把的抬升,或者拿走头管的垫圈。

10.jpg


前轮变大,相当于车子绕着后轮轴心向后转,使得前伸量变小。



你的头管有装垫圈吗?


  你可以通过加减垫圈来改变有效的前伸量。这样做会改变把立在舵管上的位置。因为头管是倾斜的,所以调整把立的高度,也会带来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假设你的头管角度是65°,通过简单的计算即可得知,每增加10mm的垫圈,把立会垂直向上移动9.06mm,同时水平向后移动4.22mm。反之亦然。

11.jpg


如果你原来装了垫圈,那你可以通过拿掉垫圈来降低堆高量、增加前伸量。



换长把立和小抬升车把


  换上大前轮会让堆高增加、前伸减少,影响手脚的相对位置。你可能需要一根长一点的把立,使得重心回到原来的位置,修正换轮带来的影响。如果你原来的车把抬升比较多,那你可能要换平一点的。和垫圈不同,更换抬升不同的车把不会影响车把两端在水平方向上与头管的相对位置。

12.jpg


你可能需要一根长一点的把立,使得重心回到原来靠前的位置。



你需要把坐垫向前推


  车子堆高增加30-40mm的同时,立管角度会减少大概1-1.5°。你可以把坐垫向前推,以抵消影响。坐垫推到最前和最后可以让有效立管角度差大概2°,不过也会影响水平上管长度(和车把到坐垫的距离有关)。



改轮径不便宜


  至少你需要一个新轮子和一条新轮胎,27.5还是29视乎你的方案是什么。你可能还需要搞一根前叉,如果你准备把27.5的前轮换成29的。有成功把29轮子塞进27.5前叉的案例,不过我们并不推荐,因为这样轮胎和前叉之间的空间非常紧张,而且对轮胎的限制很大。



你可能还要换碟片


  如果你换上了更大的29前轮,考虑到转动质量的增加,也可以把前刹车升级一下。碟片从180mm到200mm,或者从200mm到220mm,能增加大约30%的刹车力,而增重并不明显。



我要重新调校避震吗?


  车辆几何出现大的改变,你在车上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骑乘感受。除非你做足了补偿,否则混搭轮径会让你的重心靠后,因此需要更多气压(更硬的弹簧),增加低速压缩。

13.jpg


前轮变大,会改变你在车上的位置,因此你可能需要增加后避震的弹性系数。



这种操作会影响售后保障吗?


  这个问题不好说,但很有可能会。如果你的车子还在保修期内,建议你先看清楚协议。




所以,混搭轮径真的会更好吗?能让你的山地车变成出鞘利刃吗?我们自己搞了台,试着解答这个问题。



混搭轮径真的比一般车子更好吗?


  我们已经做完理论上的分析了,那么实际如何?我们ENDURO编辑部无法抵挡亲自装车,亲自测试的诱惑,决定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们应该用什么车子进行改装?理想情况下,我们觉得把27.5的前轮改成29会比较有优势。我们很快就锁定了目标。我们之前在《最具性价比的enduro山地车横评》中,对27.5版本Focus SAM的灵活和乐趣非常欢迎,写下来“Focus SAM是一台适合爱玩的用户的车子,总是能在它上面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它不是争分夺秒的高速机器,但能把任何一条路线变成充满乐趣的游乐场。”把这台车的前轮换成29,会出现怎样的效果?是否会增加高速稳定性,而无需牺牲原有充满乐趣的本质?我们装出了自己的混搭轮径山地车。

14.jpg


我们基于充满乐趣的27.5 Focus SAM 9.9,改成29的前轮和前叉,鼓捣出了自己的混搭轮径。

15.jpg


换上了比原来长的50mm把立,并拿掉了20mm垫圈。

16.jpg


我们把前叉行程从170mm降到160mm,以减少堆高值。

17.jpg


用上了偏心衬套,使得头管角度变斜,以及更重要的五通高度降低。



为Focus SAM换上新“发型”——我们改动了什么


  Focus SAM 9.9的行程不小,标配FOX 36 Rhythm 27.5 170mm前叉,前轮轴心到叉肩高度有559.1mm。我们想保留大行程这点,于是换成了160mm的FOX 36 Rhythm 29,前轮轴心到叉肩高度为567.1mm。加上轮径变化带来的前轮轴心升高19.1mm,以及头管角度大概会减少1°到64°(不要太在意小数点后),通过快速计算,我们就能知道,车子的堆高量从623mm增加到646mm,也就是说车把比原来高了23mm。我们的测试车原来装了20mm的垫圈,所以我们现在把它拿掉,于是车把就下降了18mm,并向前9mm。为了进一步修正缩短的前伸量,我们把原厂配备的35mm把立换成了50mm。经过一系列的操作,虽然混搭轮径之后的车头还是比原来短一点、高一点,但是骑行姿势已经非常接近原来的设定了。

18.jpg


这台混搭轮径的车子过弯给力,喜欢漂移切内弯。

19.jpg


稳定的前轮,让你漂移路径更可控。

20.jpg


本来就充满乐趣的Focus SAM 9.9,改成混搭轮径之后更是好玩。

21.jpg


大前轮能让我们埋头猛冲,就算选线稍有瑕疵也可以强行碾压。

  下一步是处理五通高度。按照27.5标准配置,在装备Maxxis Minion DHRII 2.4” WT的情况下,原车的五通离地高度是338mm。换上29前轮之后,五通高度增加到了346mm。我们给FOX DPX2后避震换上了两个偏心衬套,使得五通高度降回到340mm,只比原车高了2mm。偏心衬套还让头管进一步倾斜。通过测量(我们的仪器足够精确),改装后的头管角度是63.4°(原车64.8°),立管角度是73.8°(原车75°)。最后一步,我们把坐垫向前推2cm,弥补立管角度的变化,还有将车把上的指拔、刹把转回原来的角度。现在混搭轮径版的Focus SAM算是搞好了,样子看起来很劲爆!不知道骑起来又是怎样的呢?

  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虽然我们修正了车把的位置,但是一骑上去就能感觉到骑车的姿势不一样了。改装后车子感觉变小了,而且肉眼可见地倾斜了,看上去就像一台小号速降车。速度起来之后,大前轮提供陀螺仪般的稳定性,能够明显地感受得到。再加上倾斜的头管,前轮在直线的稳定性增加许多,轨迹更稳定,不容易被冲击影响。虽然前叉行程少了10mm,但混搭轮径的Focus SAM在通过树根和巨石阵时明显更加稳定,遇到障碍也更少被弹起。

22.jpg


骑混搭轮径,你能在每次过弯都闹得很欢

23.jpg


Trev的摆尾技术很辣鸡,然而他无法抵挡小后轮的诱惑。

24.jpg


我们必须坦白承认,我们爱上了这台混搭轮径,而且这次实验并不怎么花钱。

25.jpg


灵活的小后轮,在下陡坡的时候更加宽裕。

  “我们在巨石阵能冲得更猛,走线更直。重心靠后,各种动作得心应手,就算是菜鸟也能把前轮抬起来。”

  在29前轮的稳定性对比下,27.5后轮的飘显得更加突出。由于触地面积和转动惯性较小,混搭轮径版Focus SAM很容易甩尾。不管是侧向抬压、漂移还是切内弯都很轻松。小后轮怂恿我们耍起来,而大前轮则确保我们玩过火了也不至于出问题。下陡坡的时候,较高的车头,以及后轮和屁股之间的充足空间,都让动作更加轻松,还能做出29er做不到的直角拐弯。在陡坡和骑行乐趣方面,混搭轮径山地车大获全胜。

  但是……当我们不得不开始爬坡的时候,就发现这些改动并非毫无破绽。设计师们为了车辆几何绞尽脑汁是有原因的,想让一台车在各方面表现均衡一点也不容易。把29前轮塞进27.5的车子上,在比较平缓、比较颠簸的路况骑行时,失衡的感觉特别严重,过弯的时候有种在前轮后面跟着走而不是坐在车子中间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一定是不好的,可是很显然,我们让一台原本感觉前后非常平衡的车子变得很不一样。混搭轮径爬坡也十分麻烦。重心靠后压不住前轮,面对陡坡和技术点很难控制。我们试过换成更长的把立,或者不用偏心衬套,但这又会在过弯出现问题。我们发现,每做一点改进,都会在别的地方付出代价。混搭轮径在下坡和骑行乐趣方面表现突出,过弯很畅快,但总的来说车子是有缺陷的。

  “我们很享受给Focus SAM一个新‘发型’。或许下次你会看见它从内弯冲出来!”



简单概括一下混搭轮径版Focus SAM的优点:


前轮稳定性增强,特别是通过树根和巨石阵
喜欢漂移和切内弯的车手会喜欢这台车
下陡坡很棒



缺点:

在平路骑起来不是很平衡
爬坡不给力,前轮会飘
坐骑的时候不够舒展

26.jpg


骑着混搭轮径在弯道之间窜来窜去超级好玩。




值得你动手改装吗?


  这个问题的变量太多,很难给出唯一的答案。虽然那些变化不全是好的,但我们很喜欢这台混搭轮径版Focus SAM漂来漂去的感觉,以及下坡时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然而,这些改变是否值得让你花钱买一套新前叉、前轮、轮胎、把立、偏心衬套?如果我们要自掏腰包的话,那我们肯定不会这么搞了。对于有些人来说,混搭轮径确实值得。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改装之后骑乘乐趣很充足,但我们还是更想念设计师给出的均衡的感觉。

27.jpg




回到现实。


  理论上,混搭轮径很不错,但你要知道实际操作的结果是很难估计的。当然,随着山地车运动从追求“速度”追求到“好玩”,这样的混搭轮径山地车肯定会有它的一席之地。我们将来会看到更多为了漂移和过弯设计的混搭轮径山地车,但总体表现会更加均衡。准备好在弯道掀起一片又一片尘土吧。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