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Mike Levy不喜欢锁死线控,不过科学证明他的想法是不对的。


  你有没有想过,使用锁死线控究竟有没有用?显然,结实的锁死能够给人一种效率更高的感觉,但这真的能让爬坡更快吗?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在相同的出力之下能快多少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反复多次地骑同一段爬坡,借助功率计和秒表来进行测试,看看能不能得出结论。为了能够在真实环境中更好地控制变量,我选择了一条海拔上升44米、坡度平均的公路来进行测试。

  爬坡比较短,我可以反复地骑行并计时,看看是不是锁死避震的状态下真的会比没有锁死更快。如果只是骑几遍的话,你是无法确定的。

  这段爬坡的坡度是平均的,这点非常重要。如果在爬坡的过程中需要换挡或者改变节奏,那么很难保证不同的骑行都是一样的出力。我挑了一个没风的日子,每次骑行都保持相同的姿势,确保空气动力学因素不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我反复地骑同一个路段,记录下每次的用时和平均功率。骑的时候按照大约80的踏频和315W的功率,平稳地骑行。我用两台自行车总共记录了12次爬坡,对比锁死和没锁死的区别。

2.jpg


我紧盯着码表上的功率,尽量保持稳定地骑行。

3.jpg


SRM功率脚踏负责测量功率。

4.jpg


Privateer 161.

5.jpg


Geometron G1。

  我用Privateer 161骑了八次,四次锁死、四次没有锁死。然后我还用Geometron G1骑了四次,两次锁死、两次没有锁死。

  Privateer 161的后轮行程是161mm,在预压值的抗下沉是120%,是一台踩踏效率不俗的山地车。但是RockShox SuperDeluxe后避震器的阻尼可以调节,使得在打开状态下有一点弹跳。锁死开关则可以让后避震在锁死状态下没有任何弹跳,使得我的测试产生更加明显的对比。Geometron G1使用EXT Storia Lok后避震器,有着175mm的后轮行程。这台车的抗下沉大约100%,在避震全开的状态下有更加明显的踩踏弹跳。抗下沉值是重心的变化,因为我比较高,所以需要抗下沉超过100%的车子,来减轻踩踏弹跳的现象。

  想要保持每次都是同样的功率,并不容易。有时候比315W高几瓦,有时又少几瓦。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数学计算轻松解决。在陡坡上,爬坡速度和功率输出接近成正比(我已经在这段爬坡上通过不同功率的骑行验证过这一点)。所以想要估算出用315W爬上这段坡的时间是比较容易的。





测试结果

  用Privateer骑行,打开避震的四次平均时间位3分14秒70,而锁死避震的四次平均时间位3分13秒90。也就是说,锁死比没有锁死快了0.4%。而在G1上的数据则是锁死比没有锁死快了0.8%。

  纵观两台车产生的数据,锁死避震和打开避震之间有着显著的差距。换言之,把避震锁死总是能够爬得更快,而且要说避震对速度没有影响,那是非常不可能的。

6.jpg


在enduro比赛中,更快、更省力地爬坡,对成绩有很大影响。





避震锁死会骑得更快,但影响大吗?


  基于以上测试数据,如果在一段一小时的铺装路面爬坡,那么在Privateer上锁死避震能够节约14.4秒,而在G1上锁死避震的话更是能够节约28.8秒。对于普通车友来说不算很大的区别,但是如果你在竞逐一场XC山地马拉松,又或者在EWS要赶着下一个计时点,那么这点时间就很重要了。

  换一个角度去解读。在一段陡峭而路况简单的爬坡上,时间和车手加上车子的总重量是成正比的。如果你和车子的总重量是100kg,那么骑Privateer你要减重400g才能弥补没有锁死避震的差距,骑G1的话则要减重800g。我认为,避震锁死的影响,比车子减重两三百克的影响更大。

  但是,假如打开和关闭锁死开关的动作要浪费你两秒钟的时间,那么你需要面对八分钟以上的爬坡,才能把这个时间争取回来(假设使用Privateer 161)。





结论

  总的来说,在以上条件下,避震锁死和没有锁死之间的区别是无法忽略的,但也并不大。可以说,是否摇车、踩踏技巧、车子的抗下沉,这些因素对爬坡效率的影响更大。以上结果只能较低程度地说明(在enduro山地车上)避震锁死的影响。想要测出在摇车姿势下锁死和没有锁死的区别是比较难的,因为摇车的话很难保证稳定、均匀地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陡峭而均匀的爬坡上,锁死避震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提供较为直立的骑行姿势,方便发力。速度上的增益可以视为一种“添头”。

  在颠簸的爬坡上,锁死的作用又是不一样的问题了。我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想看看究竟路面的颠簸程度要去到什么水平,才会让锁死避震变得没有效率,反而降低了速度。将来也许有机会再研究这个问题。


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