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奥利•莫里斯(Olly Morris)担任着MS Mondraker车队的教练,主要工作是帮助劳里•格林兰(Laurie Greenland),让这位车手的骑行技巧与单车设置达到最佳配合。奥利也是Pro Ride MTB Coaching训练营的主人,为需要提升骑行技术的车手提供建议。这就是我认识奥利的原因,去年我去那里上了一系列的课程。我很开心,奥利跟我一样是个单车技术迷,我们一起讨论了速降赛的避震设置,以及单车设置与骑行技巧之间如何相互影响。


  最重要的,我们还谈到了赛场趋势,世界杯等级的比赛和主流比赛中,单车设置逐渐向更快的回弹阻尼转变,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Ibis的Traction Tune车型。

  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继续这个话题,看他作为教练对这个趋势抱有怎样的观点,也向他询问了单车设置与骑行技巧之间的深度关系。奥利密切注视着世界杯动向,参与MS Mondraker车队的测试程序,也能给我这样的周末斗士提供独特的见解。我从这半个小时的谈话中学到了很多,并把主要内容写了出来,供读者一览,希望你们能从中受益。

2.jpg



奥利•莫里斯(Olly Morris)
MS Mondrake车队骑行教练
Pro Ride MTB Coaching训练营所有人
专业速降车手

居住地:英国




小编:奥利,我想问你,世界杯速降车手已经在使用更轻的阻尼了吗,尤其是回弹阻尼。

奥利:从我认识的车手来看,包括一起骑车的,一起共事的,确实是这样。就像你说的,尤其在回弹方面,确实变得更轻了。我不知道原因是否仅仅在于阻尼器品质的提升,但我可以肯定这是一方面,目前这是个热点问题,所有人都开始利用数据和遥控技术,试图进一步去认识其中的原因。



小编:你已经使用过Motion Instruments公司的遥测系统了,对吧?

奥利:是的,在Mondraker车队与劳里•格林兰一起。使用这套系统真的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东西,我相信这就是意义所在,它让我们开始思考几年前就在猜测的东西。




小编:我跟Motion instruments的人沟通过,他们认为很多人都把单车回弹设置得过慢。你有想过吗?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把回弹设置得那么慢?而现在情况却反转了,尤其在顶级赛场上,这难道跟我们几年前猜测的一样吗?

奥利:很有可能。但我认为,所有单车设置的风潮都一样,我们所做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折中状态。举个例子,在F1赛事领域,他们会更经常说“有得必有失”。我认为这句话更适合成熟的山地车领域,只是我们还没有发展得那么成熟。换句话说,我们可能听说,更快的回弹就等同于车速更快。劳里•格林兰将回弹设置得更快了,所以我也这样。老实说,我觉得这样的跟风很正常。

3.jpg




小编:难道这只是为了跟风?

奥利:肯定是这样。但并不是说这种趋势不对,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再延伸多一些,但我认为本质上这就是跟风。

举一个比较合适的例子,曾经大家都使用平直的把横,幸好这个趋势并没有演变得太过分。好像是从布兰金索普开的头,后来大家都照着做。平直的把横到现在也可能很有用,取决于车手身高,舵管多长以及别的因素。在回弹速度更快这个话题上,目前肯定是有用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单车和赛道决定了单车的设置。而且从现状来看,车手也更偏爱这种设置。



小编:哈哈,我想重点强调把横高度这个例子。我认为很多矮个子车手将把横设置得太高了,而很多高个子车手将把横设置得太低。但我同意,确实有某段时间,所有车手都想安装平把横,不管他们身高怎么样。回到正题,流行趋势总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当你用Motion Instruments遥测系统时,得到的数据会给你提供深层次的参考吗,会在整体上影响到回弹或者避震设置吗?

奥利:确实是这样。回弹速度是我们一定需要优化的。在某些赛段上,我认为可以让回弹到达峰值,而这肯定会让单车速度更快,但我并不建议这样做。

你可以将回弹设置得那么快,但有些线路上,我们发现这种设置并没有好处。我们从Motion Instruments学到的最重要的不仅是回弹速度,回弹速度是否平衡也很关键。我说的平衡,指的是单车前后的平衡,也就是前叉和后避震器的平衡。就算回弹设置得太快或太慢,只要能达到平衡,那也比单纯的追求快更好。


  “在某些赛段上,我认为可以让回弹到达峰值,而这肯定会让单车速度更快,但我并不建议这样做。”



小编:你这个说法还挺有趣的。那么单车前后设置不平衡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些什么?

奥利:车手最主要的感觉,就算我们不用Motion Instruments系统也可以看出来,不管是什么水平的车手,当我拍摄时都可以在一旁看到他们骑车的感受,因为单车会像摇摆木马一样,前后摆动。前三角会前后摇摆,这会让骑行中的车手有多余的身体动作,他们会前后调整身体,对单车的动态做出反应。当回弹速度适宜而且平衡时,前三角的运动也会平衡,车手会感到更舒适,他们不再感觉到自己身处颠簸的路面上。或许我形容的有点夸张,但整体感觉大概就是这样。


4.jpg




小编:哈哈,我的意思是,如果是威廉堡站顶部的线路,不管你怎么设置单车,都不会感到路面平坦。

奥利:回弹速度太快,会有明显的缺点,你腾空跃起的可能越大,单车处理大落差或者速度较慢的石头路段时,有可能不那么平稳。但如果你快速通过高频率震动的颠簸路段,从理论上来说,快速的回弹会更好。所以呢,我认为主要还是看路面状况。



小编:我想问你,这些与骑行技巧是怎么相互关联的?因为回弹快时,车手要用更多身体工作去控制避震系统的震荡,尤其是从跳台起飞和落地的瞬间。我在想,如果处理这类低频震动的落差时,更强调的是车手能力,那么制造单车时,就应该优化单车处理高频震动的能力,那些车手无法处理的高频震动。你作为教练,认同我说的这些吗?

奥利:我很认同,我觉得你说的很多都是对的。我的意思是,具体要取决于我们怎么样给“快”这个字下定义。但我也听过很多刚学飞台的车手说,他们认为单车突然腾跳并不是因为回弹设置过快,而是因为车手自己起跳的方式和处理跳台的技巧存在问题。但是,单车腾跳就要将回弹速度调慢吗?还是需要仔细辨别真实的原因。除非回弹真的太快了,我并不认为该把主要原因归结在回弹速度上。

但是,如果是更有经验的车手遇到这种情况,确实可以归因于回弹速度。我们发现,有时候如果快速地从右到左转弯,过快的回弹会让单车过弯时很不稳定,这种情况甚至超出了车手可预测的范围。依我之见,在快速回弹设置之下,车手在弯道中转移身体重心的时候,抓地力可能不够,从而引发单车腾跳的情况。 

  “单车突然腾跳并不是因为回弹设置过快,而是因为车手自己起跳的方式和处理跳台的技巧存在问题。”

5.jpg


对劳里•格林兰来说,快速回弹设置并不会影响到腾空表现。




小编:我明白了,所以像劳里•格林兰这样的车手,单车腾跳是回弹过快导致的问题之一?

奥利:没错,可以这样说。单车腾跳确实与路面状况、弯道弧度这些有关,但回弹设置远比路面本身特点的影响更大。但还是要强调,这与车手的骑行水平直接相关。



小编:就算是顶级车手,骑行技术与单车有活跃,都是可以设置的,并不会给骑行带来问题。几年前,威廉堡有一场比赛,很多人都在高速直道上电梯前的最后一个跳台翻车。你当然可以用单车设置来解答,“可能是因为后避震器升温,回弹速度太快造成的。”但是,如果车手精力充沛,他们一定可以用同样的回弹速度顺利通过跳台,所以,是身体的疲劳和器材的设置共同导致了翻车的结果。

你赞同吗?一位不太疲劳的顶级车手可以处理好这个跳台,而不那么出色的车手,或者疲劳的车手,在同样的避震设置下,也许很难顺利通过这个跳台?

奥利:确实是这样。当你提出这个问题时,我在想,身体是否疲劳比单车设置对竞赛表现的影响更大。但再次重申,单车腾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前叉和后避震器的速度不平衡,而不是回弹有多快。如果前后避震器都一齐往后运作,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车手将后避震器调快回弹,不管前叉,这时候就会出状况了。还是拿威廉堡来举例子,车手疲劳当然是相关因素,但如果我们只谈论避震系统,原因可能在于,后避震器比前叉温度高,这是很常见的情况。如果确实这样,很有可能存在你提到的问题。但是,如果有用的话,我会让林道车的气压后避震器差不多完全放开回弹。或许只有几档,但差不多在全开状态。这样设置气压后避震器,会让单车腾跳得很厉害。

6.jpg


奥利很喜欢将林道车的后避震器调到几乎全开的状态,尽管他大部分的测试使用速降车做的。




小编:那么前叉呢,也是设置成几乎全开的状态吗?

奥利:并不全开,但回弹速度相当快,或许还可以更快一点,当然我还没用林道车测试过。



小编:所以你已经用遥测系统测试过速降车了。你会在回弹速度方面严格要求前后平衡吗?我听Motion的人说,通常很多车手喜欢让前叉比后避震器的回弹更快一些,我自己也是这样。

奥利:我也听说过,或许现实就是如此,具体还要看车手能接受的差异范围。但我们发现,前后避震器的回弹速度越接近越好。我还记得第一次将回弹调快是在圣雷莫,那是最适合测试避震器的地方,我还记得当时把后避震器调得快了很多,下坡时被单车抛离的感觉把我吓得不轻。曾经的我遇到这种情况会做两件事:调慢后避震器回弹速度,或者将前叉调得更紧,通过调整压缩阻止前三角下沉。 

那时候我还没有遥测系统,所以我最后选择了将前叉回弹调快,让前后趋于一致,尽管不是完全一样,但确实前后避震器的设置很接近。后避震器与以前一样回弹很快,接下来的骑行让我感觉很平衡。老实说,这个瞬间让我大开眼界,“哇噢,一切尽在掌控中!”我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设置,但那时候,我真的感觉到单车的掌控效果发生了质的变化。

  “老实说,这个瞬间让我大开眼界,我真的感觉到单车的掌控效果发生了质的变化。”

7.jpg


劳里•格林兰差点翻车的瞬间,很难想象当时他在最险峻的路段是怎么挽救回来的。




小编:说的很有意思,当你发现前叉后避震器都比自己习惯的更快,居然操作起来也很受控?

奥利:确实,前后避震器都设置得很快,看起来是没问题的。但一个过快另一个不快,就会引起问题。作为教练,我们经常在赛道边观察车手,会看到单车不断腾跳,车手在尽力控车。

看一看EWS和速降赛场,我们来探讨个人参赛车手和有赞助的厂队职业车手之间的差别。数据采集系统并不便宜,所以个人参赛车手应该不会使用,或者在家训练时会租用设备。当他们来到EWS或世界杯赛道,单车四处弹跳时,车手必须求助于赞助商来解决单车故障。我估计你也有看到这种场景。



小编:所以,你认为看现场直播也能看到这些画面?

奥利:回顾上个赛季,就我所知,有些个人参赛车手确实表现很强,他们有更强的战斗力,因为比职业车手有更强烈的获胜动机,希望能进入职业车队,你完全可以看出来。作为个人车手,他们经常会听到厂队里发生的事情,并套到自己身上使用,他们可能听到,“调快回弹很有效”,但因为没有数据,所以得到的信息并不完整。所以个人参赛车手有可能在单站站上颁奖台,但他们不太可能在一年中所有场次的比赛都站台。因为这一个星期他们很幸运,能得到上天的眷顾,一切顺风顺水,避震系统运作正常,单车设置与赛道状况完美匹配,于是车手水到渠成地站台了。但是,布鲁尼就是一个不靠运气吃饭的例子,单车设置总处于最佳状态,很明显,如果单车设置出错,结果就是成绩会落后好几名,很可能从第一跌到第五。但他能一直保持最佳状态。



小编:确实是这样,回顾圣雷莫的那场比赛,你认为怎样设置单车更有优势?你会将回弹速度调得更快吗?

奥利:测试是为劳里设计的,而不是我。所以我在赛道上的用时并不重要,但从劳里的用时来看,答案很简单,确实如此。不仅在圣雷莫是这样,我们在其他地方做测试时结果也一样。总而言之,当避震系统设置正确时,骑行速度有明显的提升。如你所知,在用时方面,最难做到的就是表现一致。

没错,在计时的情况下,总会遇到很多关键性的问题,比如动机,心里状态,或者只是因为线路恰好符合车手的特点而骑得很快。很难有不变的因素能让我们能肯定地说,“我改变了单车设置,这就是让我骑得更快的原因。”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劳里第一次飞过跳台用了4秒,第二次只用了3秒,只因为设置上的小小改变。我承认,速度加快了并不是因为那一点点的调整。但这也意味着,在比赛当天,如果车手这样设置了,会有更高的几率赢得比赛。

8.jpg


劳里在2019年Crankworx Innsbruck单车节使用的单车,避震系统的最终设置是经过多次测试的结果。



小编:我估计这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对吗?会不会存在某种设置,会让车手感觉更好,可以让车手充满信心,这样的设置确实会让单车提速?

奥利:确实,我们会利用所有车手的反馈,当我们保留某项设置参数,是因为时间到了,必须要确定数值。我们会使用车手的反馈,教练的反馈(我看到的,还有我拍下的视频资料),机械师的反馈可以让我们看到单车表现如何,当然我们也要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确定单车设置需要衡量很多方面,而不是仅仅是单一的因素。我记得你提到过心理状态,在所有因素中,这是不是影响最大的?如果车手精神状态高涨,那他应该在比赛中表现更好。所以这就是成功了一半,你认为对吗?



小编:我觉得是这样。我一直想知道,到底是心理状态还是避震系统导致比赛成绩的不同,但我认为,只要能赢,哪个是主因并不重要。

奥利:可以百分百肯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小编:回到我们原来的话题,可以这么说,基本上车手现在设置的单车回弹速度比以前快。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这样设置可行,而以前不行呢?举个例子,我估计现代单车轮轴距更长,让你可以使用更轻的阻尼,而不会带来太多的车架移动。或者是因为骑行方式与以往不同了?

奥利:你这个观点挺好的,但我觉得很难回答。我认为肯定与单车尺码以及几何相关。回到平衡方面,如果单车前后不平衡,那么轴距短的单车问题会更加突出。对长轴距的单车来说,平衡更加重要。所以呢,单车本身的特点对是否采用较快回弹设置有很大的影响。

对我来说,这或许仅仅是山地车运动的进化。单车一直在变,但不能把平衡丢到一边。如果你改变了局部,必然会影响到全局。尽管不是所有车手都会这样做,但请记住,当我们将回弹调快一点点,单车其他方面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改变了局部,必然会影响到全局。”

9.jpg


劳里•格林兰像烈火一样冲下山,加入精英组的第一个赛季,便收获了第二名。



小编:最重要的就是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单车设计不断演变,骑行方式在改变,单车速度在提升,如何在某个局部做到最好,也是在变化的。

奥利:没错。我能开心地坐在这里,是因为我很享受测试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测试不就是为了弄清楚哪些设置是合理的吗?我们大概会反复使用“测试”这个词,因为我发现它很有意思,测试,就是进行不同的配置,看哪一种最合适。只要你热衷于尝试不同的东西,当然你确实就是这样做的,测试过后,你就会找到答案。



小编:我同意,如果你尝试过将不同的设置进行组合,就像制作库存的单车那样,不同的弹簧刚度,体积垫圈,压缩和回弹等,测试不同组合的工作量绝对会超乎想象。举个例子,我们都在讨论回弹,但如果改变弹簧刚度和压缩阻尼值,最佳回弹设置会很不一样。所以,当你同时考虑所有相互影响的变量时,绝对会出现一个难解的谜团。

奥利:有些改变存在几年了,但没有人告诉我们。车手和教练都会得到新部件,然后就安装在单车上使用,这是与原来不同的部件,所以不得不再次尝新和测试,看新部件是否会对单车其他方面产生影响,比如转向、避震和车架尺码,当然最重要的,是否会影响车手表现。

10.jpg




小编: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过去几年在骑行风格上有什么重大变化,会影响到如今避震设置和单车设置的方向吗?

奥利:可以说,车手的变化很大,而且我认为,这个事实很有趣,因为仔细探究一下,就会有这些疑惑:车手改变了自己的骑行方式,所以单车为迎合车手做出了改变?或者是因为单车改变了,而车手主动去适应单车?随便拿一位顶级车手来看,他们身上存在一种特质,是我很难把这种特质教给其他级别车手的,那就是顶级车手对单车与地面的反馈,也就是车胎与地面的接触点,有着超乎寻常的感觉。如果你让水平很高的车手骑长轴距的单车,车手很快会适应,因为他们会主动去改变。或许他们需要骑几趟,或许一个周末,他们会主动改变自己的骑行方式,他们并不会去想单车怎么样。他们只会想,怎样才能让单车有最大程度的抓地力?所以他们会前后调整身体,只要去适应单车就行。我认为车手会处理好与新车的磨合,因为他们会随着感觉去调整。

对于刚接触山地车的新手,他们没有这种感觉,他们只是复制一些能增加自己信心的动作,对吧?这些动作会让车手感觉不那么危险,比如通过陡峭的斜坡,飞离坠台,或者跃过树根时。所以他们希望一切都在舒适区,回弹不能太快,而且单车轴距不能太短,稳定性不能差。

但职业车手不一样,可以说,主要的变化在于,他们现在的骑行姿势处于两个车轮之间。我们都看过皮特和明纳10年或者15年前的骑行视频,他们的身体很靠后。如果身体在单车中间,而单车轴距很短,就会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我说,主要的变化在于车手的骑行姿势更居中,但问题在于,我不确定这个变化是由单车设计还是车手骑行风格变化造成的。



小编: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我记得格雷格•明纳(Greg Minnaar)曾在2002年说过,赞助商给他做了一个特别长的车架,轴距大概有1250mm,从现在的标准来看算是很短。但显而易见,在当时他认为单车太大了,他还是选择了原来的标准版量产版单车。单车设计与骑行风格之间的关系很奇怪,并不单纯像这样,“哇,这台单车速度很快”。而且两者并不是单向的影响,而是双向影响的关系。

奥利:我很同意这个说法,双向影响关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小编:那我做个总结吧,不要期待着将回弹完全打开能让骑行速度立即变快,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但对有些车手在特定的赛道上,有时候需要将阻尼全开,让单车更好地处理高频震动,前提是车手能保持平衡。跟你讨论过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保持平衡很关键。只要前后避震设置平衡,或许我们都可以试一下更快的回弹。

奥利:哈哈,我认为你总结得很到位。


翻译:轮火竞赛,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