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16-01-02  热门但不真实的运动心理学.jpg


  在主流观念中,有很多讹传的运动心理学理论,不管这些观念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或者是被认证过其虚假,现在的媒体依然会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或者应用到教学中,但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在社交网络上出现很多反驳的声音,通常可以确定一个理论是错的。


  我们先来看某些不靠谱的讹传…


022016-01-02  热门但不真实的运动心理学.jpg


当你站在出发线上,“别去想”其实很难做到。

思考中断法:“只要别去想就行了”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建议。这种是为了中断那些扰乱思绪的想法,告诉自己别想太多,或者尝试思考与比赛无关的事情。结果却是,一旦不再试图控制思绪,那些让你紧张的想法统统会回来,而且比之前更难以被忽略。其实这个过程就足够让你分心,它让你与自己的思想为敌,haunted很多时间和经历驱逐这些想法,但实际上毫无用处。简而言之,这种做法耗费心神,让人分神,却没有效果。


  我们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首先承认自己会有这些讨厌的、恼人的想法,接受这些抛不开的想法,我们可以试着将注意力停留在此时此刻,还有手头上的任务,就算这些思绪依然存在。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习惯带着侵扰的想法继续比赛,学会分心时依然能集中注意力。最重要的是,不必试图把自己和想法割裂,而是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尽管分心的想法一直都在。

总结:当负面想法让你分心,先接受这些的想法,再把注意力转回到眼下。


032016-01-02  热门但不真实的运动心理学.jpg


赛前固定仪式,比如这位大人物必须要喝两杯咖啡,否则就不会上车。

赛前固定仪式


  很多车手都有赛前固定的仪式,他们认为所有比赛之前都要做这件事。教练通常鼓励这种做法,也是很典型的讹传。可怕的是,这些仪式通常会发展成迷信和强迫行为。比如,如果不穿这对袜子,就觉得自己肯定不能赢得比赛;开始骑车之前,一定要绕汽车转三圈。


  仪式的危险在于,运动员可能在心理上对之产生依赖。

  这个讹传是这样起源的,在大赛事之前,比如高尔夫,为了能进球,要在赛前做一些特定的仪式。但不幸的是,这种做法鼓励我们盲目依赖,其实对比赛表现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仪式的危险在于,运动员可能在心理上对之产生依赖,相信这种做法能促成更好的竞赛表现,比如,如果没进行仪式成绩会下降,其实仪式并不能提高表现,而是因为我们相信仪式有这种效果,当没能完成仪式就会让我们紧张。

  更好的解决办法是,在重大事件或者高难度动作还没开始之前,学习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客观条件对你不利的时刻。成为杰出山地车手的一个重大层面,就是面对困境时依然能集中注意力,在比赛中做到这点尤为重要。

积极思考,自我对话

  这是很有效果的方法,自助手册、动员大会、社交媒体都可以多用这个窍门。这个点子是这样的,“积极思考”会覆盖“负面思维”,这种想法似乎有魔法,能将你塑造成令人惊诧的运动员、工人、爱人……当然,这个技巧非常基础。

  “想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行动”。

  事实证明,“积极思考”、“自我对话”和“负面思维”一样令人分心。用一种想法覆盖另一种想法很费神,最后只会让大脑一片乱糟糟。想想一下,电台里正在播放“消极电台”,如果再用另一台机器播放“积极电台”,结果是更加混肴不清的噪音。更重要的是,光有想法并不代表能改变现状,没有下一步的后续行动,想法永远只是想法。


  更好的办法是,当你被思绪分神时,不管是积极想法还是消极想法,都不必再顺势分神,而是要把注意力转移到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上。想法并不重要,你的行动才重要,而且这些行动贴合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这意味着平衡你“想达到的高度”和“愿接受的风险”,并且你要训练处足够的技能,允许你达成目标,甚至在沮丧时、分心时也不例外。


进入状态


  心理状态能引导我们表现、感觉良好。通常很少有心理状态达到完美的时候,所有一切都趋于完美,没有自我怀疑,也没有任何分心,只是感觉状态特别好,我们有可能时常处于这种状态吗?


042016-01-02  热门但不真实的运动心理学.jpg


“在状态”、“不焦虑”的情况很少出现,比赛接二连三,都不太可能达到完美状态。

  可惜的是,流畅无阻的状态真的是个谜团。经过40年的研究,心理学家都没能发现怎样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有些因素可以增加出现这种状态的机会,这也是你在每场比赛都试图找到的因素。

  对状态太过期待会让你感到痛苦,接受现实才是骑车该做的事。

  追求骑行的流畅状态会遇到的问题:


1.“流畅”机会难得,也难以捉摸。
2.大部分车手都会感觉到痛苦和艰难。
3.山地车运动中,通常会出很多意外。
4.骑车是“做什么”,而不是“想什么”。如果每次骑车都想达到完美的状态,你注定会失望。更坏的情况是,在你感觉达不到好状态的情况下,本来一场有趣的骑行也会变得无趣,因为没有满足你的期待。

  更好的办法是为意外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你感觉天气太冷或者天热,或者感官有点不灵敏,或者出现爆胎、断链、冲出赛道,感觉自己像屎一样。这才是山地车比赛的实际情况,当然,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状态好得爆棚,但大部分车手只是骑车,学会在正常比赛的大部分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只设想最好的情况。期待一切正常只会让你失望,预先考虑可能出现的失望和困难,接受骑行中出现的所有意外。当比赛比你预想的要好,你会更容易发自内心地伸出感恩之心。


一蹴而就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建议,“要么玩大发,要么滚回家”。这种暗示其实早就时过境迁,目的是为了激发胆量,把自己暴露在原本害怕的环境下,以克服内心的恐惧。应用这种方式,通过尝试远在自己水平之上的高难度工作,尝试抛开恐惧,比如没试过小落差,就开始飞跃大包的行为。


  “如果面对太大的危险,会让你的恐惧更深,让恐惧来得更猛些吧”!

  这种一蹴而就的想法有两个弊端。首先,山地车运动中经常会出现身体损伤,在我们有能力处理危险之前,车手所承受的风险更大;其次,所有人都有失误的时候,通常失误会带来伤痛,如果面对太大的危险,会让你的恐惧更深。

052016-01-02  热门但不真实的运动心理学.jpg


要么玩大发,要么滚回家?为什么不采取折中的态度?

  其实最好能对内心的恐惧温柔以待,而不是强迫自己做不擅长的事情。耐心一点,花时间练习。如果飞跃落差时你的弱点,那就找个技巧性的单车公园,从小坠台开始训练,直到你找到信心,然后尝试更大的落差,循序渐进。我们都想能飞上天,但山地车是个大运动,考验的是技巧,而技巧来源于持续不断的练习。

意志力


  说到耐心和练习,意志力是我们大部分人的败笔。意志力是一种想法,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做成我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大部分情况下,意志力的持久性很短,你可能也体验过这种感觉:你全心全意想在大冬天的早上骑车训练,但你就是出不了门,或者你很确定自己不会为了那一丁点儿好处去受罪,所以你拖延了10分钟,最后终于放弃了这个计划;或者你很想一路骑到山顶,但只骑了200米就放弃了,因为真的很痛苦。问题在于,我们真的以为意志力有用,所以我们才在做决定时过分强调。所以说到训练和合理饮食的时候,总会把意志力列入计划。


  因为我们期待自己能成功,一旦发现自己不能坚持到底,就感到很意外,然后一次又一次重复这个过程。假设意志力每次都让我们失望,我们却还相信下一次会更好。这就意味着,我们不是从经验中学习,不是为下一次做更充足的准备,而是一错再错,陷入“我有意志力”的错觉当中。

  其实可以这样想,意志力实在太弱了,倒不如承认自己的错误。很多人都假装自己对“不训练、“不节制饮食”无能为力,是实际上,我们当然何以做到,我们只是不愿承认自己的选择是错的,却总是在告诉自己,感觉才是有价值的信息。对自己诚实一点,提醒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我选择训练骑行还是坐在沙发上?我更想坐在沙发上,但我的训练更重要,所以我选择去训练。然后就去训练吧,充分认识到自己不想训练,而且这个过程绝对不会舒适”。


本文作者


Jeremy Adams医生是注册心理学家,也是Eclectic咨询公司的经理。他所哟肚饿时间都用在山地车领域,和运动员打交道,作为教练,他为运动员提供私人指导。过去这些年,他是伦敦一所大学的体育和表现心理学讲师,也在墨尔本一所大型咨询公司的咨询师,在巴黎当过私人教练,在拜伦湾当水肺教员,他还写过一本组织管理的书,还有大量专业文章。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译文授权请联络: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