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不管你用什么材料制造单车,刚性与柔顺度之间的平衡非常关键,却常被忽略,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也常被误解。


  铝合金和钢材的特性很不相同,但现在很多人以碳纤结构为尊。鉴于材料质量和设计都有不同的风格和衡量标准,以上的理论显然不成立。我们骑过充斥于市场的铝合金车,纤细的、粗壮的、柔韧的、体态膨胀的碳纤车,但钢材依然是很多人想要学以致用的材料。

  在市场趋势向碳纤材料一边倒,鲜有人知道怎样用铝合金构建车架的环境下,我们回到最简单最古老的钢材,制作出这台手工Starling单车,来自布里斯托尔的150mm行程,出自Joe McEwan之手。

02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顶级管材,圆润抛光,整体结构令人喜爱。

形状和对比

  我跟Joe McEwan互通邮件已经10年了,他恶狠狠地要求我采用单速、全避震、单转点结构,还要照顾他的钢材情怀,但直到去年,我才按照他的想法设计了样车。

  单车刚成型时,简洁的外观和极少的噪音令人印象深刻,但我对后胆、前叉和车架柔韧度不满意。几个月之后,我们更新了样车,加强了车架,重量偏高但性能突出的后胆,换了可靠的前叉,还取了Mk3 150mm trail/enduro车上的一半外形整洁的部件。

03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这台车的BB高度比Kona Process、Commencal Meta V4和Canyon Strive少10mm,但头管角度65度,是市场上角度最趴的单车之一,只有Mojo Geometro超越这个数值,达到63°。车架采用True Temper Supertherm(据说这是高强度低重量的终极管材),混合Colombus Zona管材。

04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请记住你还可以定制几何,McEwan针对这类车手将定制步骤做得非常简单,只有下管、立管和头管角度/长度有可选择的变化。Joe McEwan说他可以将下管长度加长,让reach值增加到500mm,这意味着6英尺以上身高的车手也能使用,如果真的做出来,应该是市场上最长的150mm车型,跟XL码的Mondraker Dune或者Nicolai Geometron有的一拼。跟Starling最相似的应该是L码的Dune,但前者BB更低,头管也更趴。

重量:29.8lbs(13.4kg)带脚踏
轮轴距:1232mm
头管角度:65
BB与轮轴线:10mm
后下叉:430mm
Reach值:480mm

05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EXT Storia后胆,低压高度抓地。

避震

  Starling的供片公布到社交媒体上之后,外界对它的评价很好,但是名叫Petr Ice Ice Stuka的网友在Facebook上有一条很莫名其妙的评论,“2016,单转点觉醒”,看来很多人分不清行业中的胡说八道。

  这台单车很简单,避震系统也不复杂,转点位置跟很多单转点单车一样,在链条中心线上,比BB位置稍微往前一点。

  比较特别的是装了一个高质量的后胆。去年早期车型出来之后,我告诉Joe McEwan准备好质量过关的后胆,让他联系EXT Racing Suspension避震公司的人,Storia是我们的第一选择,时刻让我们感觉到它是单车上引人注目的亮点。

06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Funn品牌的部件,无处不在。

部件

  McEwan公司与Funn components共同为这台单车提供部件,Starling单车搭配Fun碳纤曲柄,还有这个品牌的轮组、把横、把立和座包,最后再装上Shimano XT刹车和Shimano Zee传动。

07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转点位置完美,在链条中心线上,稍微在BB前方。

骑行印象

  骑行过两次之后,我们发现单车有个问题。车主Joe McEwan想把单车带回去给杂志社拍照,但我就是不愿意,想把单车留在身边继续骑,用尽所有手段用久一点。

  Starling从静止到加速反应非常快,转弯平衡感超好,抓地力也令人印象深刻。骑行路径上树根乱石参差,单车的速度和选线精准度都很稳定。在这条路上尝试多次后,我立刻觉察到Starling面对落差时只会勇往直前,不会躲闪。对左弯右绕的地形,单车的反应敏捷,倾斜压入弯道,快速脱离。针对更大弧度的连续回头弯,单车跳入弯道之后丝毫不出错,抓地效果非常出色,完全不像我们最近尝试那些飞离地面的车型。

  Starling的骨子里有天生的灵气,尽管身材纤细,但钢铁战马的骑行姿态总是斗志昂扬,很多铝合金、碳纤车都缺少这种灵气。我真的很喜欢它。

08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让人全身心融入的骑行,轻快、服帖、没有一点噪音。

  当然还要考虑骑行环境,所以我们要用一些参照标准。骑行路径潮湿,难度较高,比我们常见的林道速度要慢。我们发现Starling的抓地力比用来做比较的单车明显更好。单车尺寸最适合6英尺身高的车手。可能有些人不清楚,如果单车轴距太长,在湿滑的泥地行进时,车手对单车的速度调整会比短轴距车型稍慢。确实,干燥而陡峭的高速赛道确实是长轴距车更擅长的领域,但我们要强调的是,Starling的每个尺寸都不会出现笨重的特点,车手很容易把它调整到预期的状态。

  当然这些结论也可能有偶然性,或者优点被过度放大(不要忘了McEwan航空工程师),但我相信Starling是所有150mm行程的单车中最引人注目的,车架、后胆、前叉、轮组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或许是任何时代可以排在前10的enduro/林道车,至少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Storia后胆在单车配件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我花时间研究后胆的阶段,我花了很多时间,反复尝试 这支后胆。低气压系统确实独一无二,对增加单车抓地力有很大帮助。

09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是的,后叉空间貌似太过狭小,但McEwan可是航天应力工程师,我们相信他的设计。

缺点

  测试期间单车没有出过任何问题,但长期来看,耐用度还未经证明。但我们知道,此品牌的BMX车也使用这种材料,所以我们对整车充满信心。从细节上看,后叉的空隙非常窄,等到天气干燥,到高速的硬路面和弯道,才能测试这个设计是否行不通。车头很低,你需要用40mm的垫圈安装到头冠上,才能达到最舒服的坐姿。


10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测试结论

  Joe McEwan被单车刚性和柔韧度的平衡效果惊呆了吗?是的,Starling就是这样一枚干净整洁、干脆利落又很安静的美车子,骨子里却有充沛的生命力。

  有人说,“我见过这台车”,但是我们表示怀疑。完美的角度、尺寸和重量,还有最重要的“刚柔并济”,搭配毫无缺陷的套件,或许你见过类似的铝合金车型,但绝不可能有钢架车做得如此有现代感,而且它真的很安静。

  我猜,这台车之所以有如此魅力,是因为布里斯托尔的手工制作小屋,成品质量相当高。对我来说,依照Starling的骑行特质,它很容易进入年度最佳trail/enduro之列。有了它,我甚至不愿意去骑那些价格高出三四倍的单车。如果有机会得到Starling,将是开始新年的最好礼物。

  车架不带后胆:1000英镑

11 刚与柔:STARLING MK3手工钢架enduro车测试.jpg


Joe McEwan和去年早期的版本,今年的成品有些小变化,但性能却提升了一大步。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


文章页脚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