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与效率并重: POLYGON COLLOSUS N9全山地车龙洞实测
2016年03月12日 15:45 来源:轮火竞赛网 作者:The sitg
其实,POLYGON在2012年便已烙进我的记忆。当时,市场上的速降车基本上是常规的几种结构,而POLYGON 2012款26寸DH9一经发布,其颠覆常规而又合乎常理的浮动避震结构,就深深震撼了我。随后他们接二连三出手,签下多位顶级UCI速降车手。此后有关POLYGON的新闻就再也没间断过。2013年,POLYGON第一代26寸 COLLOSUS N9诞生,从DH车上移植来的基因被进一步优化。2015年5月,终于在上海展看到了心仪已久的POLYGON全系产品。没想到这个国际新锐品牌能以这么快的速度扩张到中国,国外业界流传的最佳行销品牌果然是用“速度”说话的。
这里不得不提POLYGON旗下的UR车队。经过多年发展,UR将众多大牌车手收归麾下。他们兵分多路,2015UCI总积分第三的崔西·汉纳和哥哥米克·汉纳驻守世界杯,2016年将会向女子精英组总积分第一发起冲击。此外,世界耐力系列赛、南美城降赛都有强兵压阵。轮火有幸申请到两台现役顶级下坡车(POLYGON COLLOSUS DH9和N9)进行试骑,我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伏,就让我们先仔细品味这台犹如艺术品般的全山战车吧!
POLYGON COLLOSUS N9 XTR参数细节
全碳纤维车身
避震结构:双浮动式转点
预期用途:全山地、Enduro
头管角度:66.3°
2016款FOX FLOAT X后避震,后轮160mm避震行程
FOX 36TALAS前叉,前轮140-160mm可调避震行程
Rockshox升降坐杆
XTR 1X11全套配件
全新e*thirteen TRS Race TRSr 27.5寸碳纤维花鼓壳轮组
后叉开档142mm,12mm实心轴
全车内走线
M码整车重量带脚踏:13.4kg
尺寸:S,M,L,XL
颜色:橘色、黑色、粉红色、霓虹黄色、霓虹红色
整车零售价:人民币45800元
车架零售价:人民币16500元
Enduro系列分为N9、N8、N6三个型号。顶配N9有shimano XTR和sarm XX1套件选择,可以满足不同偏好的用户;N8走中阶路线,与N9相同的车架搭配XT套件,价格亲民,性能却毫不含糊;N6则是为Enduro入门玩家准备的,前铝后碳完美融合。
POLYGON COLLOSUS N9车架细节
POLYGON COLLOSUS N9经过多代进化,由26寸到27.5寸,经过不懈努力,工程师们将碳纤维工艺不断提升。COLLOSUS N9的碳纤材料使用ACX技术,将东丽T700碳纤和M系列高模数碳纤合二为一,通过半硬壳构造技术, “上管和头管”、“下管和立管”两个部分结合后,创造出独立的前三角,这项技术可使车架强度更高、重量更轻。厂方技术代表称,M系列高模数碳纤是为了满足刚性要求,用于最关键的应力集中区域,新车架比上代减重达到惊人的300克。UR车队在世界耐力系列赛里已经使用COLLOSUS N9 XTR一载有余,赛场反馈让COLLOSUS N9不断蜕变。虽然COLLOSUS N9的大体造型自2013年发表后并没有改变,但细节的改进却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2015年10月,轮火收到测试车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像和老朋友重聚,M码几何仿佛为我个性定制一样,不需要改动任何细节就可以上山。N9转点全部使用大直径铝合金螺丝,用于追求轻量和强度。前后三角造型流线,上管、后上叉、立管与上管的衔接位都设计成弧形,难道是中国人偏好圆润的造型影响了设计师?前三角下管有一个转折,局部结构用到很多利落的切削,柔与刚兼容并蓄。虽然此为全球发售车款,但整体散发出浓厚的东方韵味。山地车骑行何尝不是如此,车手以身体的柔性驾驭COLLOSUS N9突破各种坚硬的障碍物,适时避让,不硬碰,方能在长途跋涉中如鱼得水。
一眼看上去,后三角框架较大,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后上叉与后下叉衔接在后轴往中轴方向偏移15cm的地方,说明后三角并没有使用过多的碳纤材料。
POLYGON COLLOSUS N9双浮动避震结构
看到连接前后三角的两条强壮的黑色3D锻造连杆均往同一方向摆动,可能很多人会判断此为DW-Link结构,但深入观察,你会发现很多不同。避震器的上端安装在小连杆延长线的浮动点上,下端安装在活动的小连杆中间,结构运动时,避震器两端的支点始终是处于浮动状态。还有一特征是后三角连接主转点的小连杆非常长,主转点甚至安装到了前三角的下管。由此我们判断这个结构与加长悬挂的DW-Link非常接近,通过双浮动转点来增加后避震器的行程,从而提高避震阻尼细腻的效果,加长的后上叉使得上连杆短小精悍,配合加长的下部长连杆,使避震系统运作时,虚拟转点向下并且大幅度后移。虚拟转点初始点在车架下管中部偏下位置的前方,行程去到末端时,虚拟转点位于牙盘前方偏上,理论上,这样设计会使后悬挂比一般DW-Link和APS系统反应灵敏得多,而初段和中段的时候,因为虚拟转点距离牙盘链条咬合点又高又远,能够很大程度去除踩踏干扰。接近水平安装的超长下连杆,让你在低速爬坡和崎岖地形难以觉察踏板的回击。较短的上连杆和加粗的弧形后上叉弥补了因加长而损失的侧向刚性。
厂方技术代表称,此为“双浮动避震结构”。这种结构使避震器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轴与后轴的变化距离,用于对抗尾部的下沉幅度,同时降低车手双腿的疲劳感。我们知道,Enduro耐力骑行不只是在平路上奋力踩踏,更多时候在粗糙的路面也需要加速。这种超长连杆虚拟转点结构是否真如厂方描述的那般神奇?接下来让我一一去验证这些疑问吧!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带它去龙洞森林公园耍了。
POLYGON COLLOSUS N9几何数据
M码车Reach值是400.14mm,由此可见COLLOSUS N9的码数偏小,当然你可以查阅这个几何表格,按照需求来选择属于自己的Reach值,BB高为367mm则属略高。我176cm身高,且偏好小车架,所以选择M码。
POLYGON COLLOSUS N9 XTR赛道表现
为了尽情地释放POLYGON COLLOSUS N9 XTR隐藏的“原力”,我们不远千里,选择了三条富有特色的线路进行试骑:一、广州龙眼洞森林公园,这是广州速降运动的发祥地,举办过多次速降赛,以天然水浊地形为主。由于夏季暴雨的冲刷,线路里布满裸露的树根,沟壑纵横,还要压过数不清的巨石。二、广州火炉山下坡线,偏短、遍布人工修筑的跳台、趣味十足的高速赛道,2016年这里会有一站广州速降联赛。三、深圳无敌山,深圳最著名的下坡赛道,举办过多次全国赛。
狂野的龙眼洞森林公园
龙洞B、C线是广州周边下坡爱好者的聚集地,很早就闻名于世。路线错综复杂,包括大坠台、接连不断的天然落差、盘根错节、横卧的巨石,它们在向你低诉:再快点!再快点!这不是轻易就能征服的赛道,只会让你在离开时留下无限哀伤。
综合线路我用30%预压,头盔,护膝,手套准备就绪,一跃而上COLLOSUS N9。龙洞B线出发后是高低起伏、倾斜度不大的缓下坡地段,中间有很多突然冒出来的小障碍,我和往常一样蹬踏加速,面对暗沟小坎,避震行程勤快地在初段咀嚼,任凭车轮与地表高频撞击,速度却不知不觉越来越快。
骑COLLOSUS N9的4个月里,我们尝试了不同的天气和最困难的技术路线。雨天,树根和石块变得滑溜溜,硬着头皮切入弯道,通过!和骑速降车同样的速度,灵动的车身让我有更多的空间选择线路,主要归功于较短的后轴距。前后避震初中段吞吐流畅,气定神闲。
大自然鬼斧神工,夏季暴雨冲刷出来的地表变化多端,催生了很多新线路。下降到乱石阵前有一条落差达到1.8米的水蚀裂缝,我从没用全山地车走过这里。脑袋里不禁想到COLLOSUS N9中规中矩的66.3°头管,还有偏小的车子,有点棘手!半带着刹车然后一头扎下去,速度变得飞快,e*thirteen TRS Race TRSr 27.5寸轮组搭配Schwalbe hans dampf车胎紧紧地贴着凹凸不平的裂缝底部下来,有惊无险。没想到全山地车竟然也可以这么淡定,着实让我吓了一跳。行程的中后段,2016 FOX FLOAT X后避震和FOX 36TALAS前叉仍然泰然自若地吞吐着。我不禁想象,如果选一个更大尺码的COLLOSUS N9,组装一台长Reach值的“下坡风格”Enduro车,信心会否翻倍呢?没错,这是“全山地下坡车”风潮,全山地运动经过多年发展,车子的功能也在细分,但目前我最需要的是一台舒适,而且能上能下的综合型全山地车。
XTR的刹力相信大家经常见诸报端,用极小指力获得巨大的刹车力,代表着极佳的控制性。从水蚀裂缝下来的时候轻点四两拨千军的XTR刹车拉杆,夹器瞬间贴合碟片,惊奇的是后避震依然敬业地作动,同时隐约听到后轮底下泥土坍塌的哀嚎声,随即轻松得到一个快速选择线路的时机,接着穿越树干间距仅比车把宽一丁点的树林。往常用速降车走这里会有点慌乱,但这次不同,我一点也不紧张,COLLOSUS N9整体操控性在大部分下坡要超越我以前的速降单车,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狭窄地段,精确性让人印象深刻。
乱石区这一段地势较平,但路面有不少20厘米大小的石头和树根,我拿出速降车手的本色,继续加速,在障碍物频繁的撞击之下,COLLOSUS N9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滚动惯性,只要蹬踏即可输出源源不断的驱动力,未能明显感受到链条拉扯所造成的踏板回击。B线中段水库大坠台落差约有2米,一个让人胆战心寒的地方,COLLOSUS N9降落时,随着行程吃进,支撑力稳步攀升,若不是车身明显轻盈,差点以为自己骑的就是一台速降车!
造访了龙洞C线,在乱石树根段,避震系统抗下沉效果显著。后悬挂与传动在大部分粗糙路段相当安静。
COLLOSUS N9的下坡表现可圈可点,上坡性能会否减弱呢?龙洞C线是起伏的线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N9平路摇车和上坡效率并不比XC车弱,长距离跋涉时不易歇菜。32T牙盘配合11-42T飞轮足以让硬尾爬坡手闭上嘴巴。与此同时适中的66.3°头管让你在上坡时不会左摇右摆,可变行程的FOX 36TALAS前叉可以设成140mm,整车角度更利于上坡,旅途更加舒适。巧妙设计的避震结构配合FOX FLART X后避震3段踩踏平台,让踩踏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把前后避震拨到上坡档时,平路和上坡摇车几乎感觉不到前后避震器的运作,COLLOSUS N9真是高效利器。
略为美中不足的是后避震的三段拨杆位置有点低,骑行途中需要俯身去扳动拨杆。72.8°的ROCKSHOX REVERB STEALTH升降座杆角度很接近XC车的座管角度,COLLOSUS N9预压后座杆角度会更小,重心的后移对上坡有微弱的负面影响。
广州火炉山公园风格下坡线
非常规路线的飞跃,落在平地,COLLOSUS N9可以随心所欲地狂跳乱撞。
这里的下坡线户外徒步的驴友涉足较少,路面宽阔,车友们修筑了多种形状的跳台和弯道,让火炉山赛道迅速蹿红,与凌乱狭窄的龙洞B、C线野路相比,这里更像单车公园。
全速通过跳台,落地后的稳定性超乎想象,可以毫不迟滞继续踩踏加速。SHIMANO XTR全套传动系统,在试骑的4个月里从没掉过链子。
全速过弯,Schwalbe hans dampf轮胎碾爆这条干硬的弯道。
COLLOSUS N9搭载内宽23.4mm的e*thirteen TRS Race TRSr 27.5寸轮组,再配以SCHWALBE HANS DAMPF, 2.35寸前胎,营造出一个扁平的轮胎截面,且侧面胎齿高耸,过弯时抓地力强劲,循迹性无以伦比,丝毫不影响车手对每一粒沙尘的判断,瞬间就可以做足准备进入下一个弯道。而2.25寸后胎足够输出源源不断的驱动力,轮组和车胎可谓绝配。稍显不足的是,整车配备的牙盘只有32T,速度超过30之后蹬踏已经很难跟得上节奏。
深圳无敌山弯道传奇
我们驱车数百公里,重返2014年全国速降总决赛的举办地——深圳无敌山,这里的急弯让车手目不暇接,由深圳车友阿兵哥和雄哥等人募资、出力建成。细细回味当年参赛的情景,特别是那场暴雨中的夜赛,令人终生难忘。
POLYGON COLLOSUS N9 XTR整车配置
全套shimano XTR 11速配件,变速干脆利落。32T牙盘配合11-42T飞轮的宽广齿比涵盖了你所有的玩法。有时候我会希望牙盘齿数大一些,以应对更加高速的路段,但是这样就会影响爬坡。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搭载sarm XX1套件的COLLOSUS N9,SRAM XG-1199 10-42T飞轮最细10齿,能让你更快。
e*thirteen TRS Race TRSr 27.5寸轮组采用碳纤维花鼓壳,外观粗壮,但重量控制得恰到好处。当你在耐力赛的回头弯失速时,超轻的1690克重量让你的启动比别人更快。
集成2016款FOX前后避震,前叉160mm和140mm可调行程,兼具3段阻尼设置, FOX FLOAT X后避震也有傻瓜式3段踏频拨杆,有了它们,COLLOSUS N9就有了强壮无比的肌肉。不要忘记,这是一台现役顶级Enduro竞赛战车,与EWS世界耐力系列赛的大神同款。
配置表
结语:
这段日子,COLLOSUS N9陪着我参加各种活动和小比赛,无论去到哪里,其不凡的造型和优越的表现都可以成为车友们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广州龙洞的纯下坡赛道,还是筲箕窝起伏线上一整天长途跋涉,激情与效率并重的POLYGON COLLOSUS N9 XTR均能轻松应对。在主流Enduro全山地车中,13.4kg的整车重量相当有优势。
全山地车在普通车友里大部分的用途是长途跋涉、旅行,享受周末。如果你购买的车型是激进的下坡几何,那么你平时用起来会相当辛苦。虽然POLYGON COLLOSUS N9 XTR是一台顶级专业Enduro赛车,但它的几何非常中性,并且搭载多个品牌顶级件,能够给您一个愉快的周末、一段难忘的旅程。
相信大多数内地车友认识POLYGON是在2015红牛坠山赛夺冠后,如今它已经深入中国大陆市场,你会与一个表现全面的家伙COLLOSUS N9交朋友吗?
鸣谢:
骑行服赞助:NationalSport http://www.nationalsports.com.hk/
闪光灯赞助:高能 http://www.cononmk.com/
轮火竞赛网原创测评图文!如有测评需求请联系电话:020-38899872,邮箱: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