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7.5+的概念出现时,我最初的想法是,宽胎最适合搭配长行程林道和enduro车。硬尾车有必要搭载27.5+车胎吗?硬尾车不就是为了减轻重量吗?但尝试过Jamis Dragonslayer 27.5+硬尾车之后,我不得不承认,原来是我先入为主了。

05 2016 Jamis Dragonslayer 27.5+硬尾车骑行测试.jpg


2016款Jamis Dragonslayer 27.5+硬尾林道车


  Dragonslayer车型和前一代Jamis Dragon一样,采用三抽管车架,拥有林道车几何。435mm后下叉,较趴的68°头管,摆在你面前的是一台彻头彻尾的林道车,各种部件也是为了强化这台车的林道车特色。


02  Jamis Dragonslayer 27.5+硬尾车骑行测试.jpg


滑动型后叉勾,让单车可变换成单速模式。

  Dragonslayer装备锁死座杆,但有升降座杆所需的布线系统。120mm的Fox 34前叉,对避震要求毫不妥协。Shimano SLX Shadow Plus后拨,2×10传动系统,售价2699美金。Shimano Deore M506碟刹,Vittoria Bomboloni 3.0″车胎,WTB Scraper轮组。整车重量30.75磅。

03  Jamis Dragonslayer 27.5+硬尾车骑行测试.jpg


上赛道

  对硬尾车来说,31磅不算轻,但对3000美金以下的钢架硬尾来说,这个重量其实很有竞争力。总的来说这台车是“肌肉发达型”,所以Dragonslayer的上坡速度让我不太满意,然而+尺寸车胎带来的牵引力无可比拟,再加上硬尾车才具备的动力传输效率,其实这台车在起伏的路面上坡很稳定。


07 2016 Jamis Dragonslayer 27.5+硬尾车骑行测试.jpg


08 2016 Jamis Dragonslayer 27.5+硬尾车骑行测试.jpg


  当下坡开始,Dragonslayer才找到真正的用武之地!林道车几何在高速下坡将发挥出最大潜力,尽管是硬尾,依然能为车手提供舒适性,让车手倍感信心。几乎遇到所有波浪地形和落差时我都可以腾空,乱石花园则直接碾过去,根本不需要犹豫。


04  2016 Jamis Dragonslayer 27.jpg


06 2016 Jamis Dragonslayer 27.5+硬尾车骑行测试.jpg


  Bomboloni车胎性能非常棒,将小石块的震动无声无息地过滤掉,当然钢架也起到了一定的避震作用。多亏有大容积车胎,我不用担心石子将车胎戳爆,实际上按照我以前的经验,大部分硬尾车都很容易爆胎。我平时骑车风格比较暴力,经常会损坏轮组,爆胎也很频繁,但骑Dragonslayer期间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这台车的设置和配置都围绕林道车设计,实际上也名副其实。


  我希望这台车能换上升降座杆,上管已经有升降座杆的走线设计。目前我使用的是快拆座管夹,不得不反复调整座包高度,才能把这台车的天性调动出来。如果你有兴趣购买这款车,做预算时最好把升级座杆的部分也包括在内。


小腿撞到后上叉(Calf-Bang Factor)

09 2016 Jamis Dragonslayer 27.5+硬尾车骑行测试.jpg


  有些+尺寸单车在下坡时,车手的小腿会撞到后上叉。如果将小腿撞到后上叉的情况分成0-10个等级,0级代表小腿撞到后上叉的概率为零,Dragonslayer这台车将被定义为1级,这个数字绝对是很高的评价。在享受+尺寸车胎的好处时,不一定要勉强接受小腿撞到后上叉的问题,Dragonslayer就是很好的例子,Jamis品牌的设计值得点赞!


测试总结

  尝试Dragonslayer车和其他+尺寸单车之后,我发现以前很多自以为是的观念是错的。以前我认为长行程林道车是搭配27.5+轮组的最佳选择,但我发现,其实+尺寸车胎会让所有种类的山地车受益,包括全避震越野车、硬尾林道车、全避震林道车,还有长行程enduro全避震车。


  根据我持续测试得出的结果,+尺寸车胎可以让使用各种单车的车手都得到很大的福利。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山地车行业的一股很有前途的趋势。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


文章页脚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