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S第七站法国(2016年9月17日~18日)赛事章程中关于佩戴头盔的规定:

  Riders must wear a full face helmet (either fixed or detachable) at all times during the race including liaison stages on the bike. It is not permissible to carry a second helmet attached to the pack / body.

  车手在比赛期间必须佩戴全盔(固定式和可拆分式),包括骑车通过的转移路段在内。不允许在背包和身体任何部位携带备用头盔。


EWS第八站意大利 (2016年10月1日~2日)赛事章程中关于佩戴头盔的规定:

  While undertaking Special Stages it is mandatory to wear CE approved full-face crash helmet, gloves, knee-pads and back protector.It is mandatory to wear a helmet during the whole duration of the race, both during the transfers as well as during the special stages. A lighter XC version helmet may be worn during the transition stages.

  计时路段必须佩戴通过CE认证的全盔、手套、护膝和护背。比赛全程(包括转移路段和计时路段)都须佩戴头盔,转移路段可使用轻量的XC头盔。


  看到以上两个EWS分站关于头盔的规定,里面列到数种场合、几个种类的头盔,你是不是已经“懵B”了?



  “抓狂,我究竟买那种头盔才对?全盔?半盔?还是一种买一个?”


  且慢,待我好好分析一下。相信很多经常关注“轮火竞赛”的车友已经大体知道EWS的赛制,这个比赛的骑行段通常分“非计时段”和“计时段”。“非计时段”一般是上坡骑行;而“计时段”基本上是艰险的下坡。


非计时段

  有关门时间,在限定时间到达“计时段”起点的时间相对充裕,大家都知道使用重达13kg的全山地车爬坡骑行异常辛苦,车手的头部需要吸氧、散热。通常EWS的选手这个时候会一致推荐使用重量较轻的半盔。不过背包也许需要挂上一顶即将在“计时段”使用的全盔。EWS在一些特别险要的赛段有特殊规定,比如上面提到的法国站,官方规定转移段(等同非计时段)也必须佩戴全盔。那么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全盔的通风性,如果你使用裹得严严实实的速降盔骑往“计时段”起点,可能会热成狗,而且头顶流出来的汗水无法蒸发。另外,当你去到海拔2000米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吸氧量不足而出现高原反应。


计时段

  使用全盔是万全之策, 1kg以上的速降头盔在一些极少踩踏的赛段使用安全性很好。但当你遇到一些需要踩踏的“计时段”时,还必须考虑通风性,这时候具有大量通风孔的全盔会受到车手们的欢迎。往年, EWS的比赛中经常见到一些选手头戴全盔,背包悬挂着半盔飞驰在“计时段”。有个疑问,背部额外携带的这顶350g重的半盔会对你的竞赛水准造成影响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每样装备增加一点点重量,整体装备的重量会很惊人,甚至会去到5kg之多。


  综合赛场上的普遍和特殊要求,头盔制造商们发现“可拆卸式头盔”能一站式解决以上诸多场合出现的问题。



  “新款头盔测评任务来啦!德国UVEX可拆卸全盔,对了,还有一副风镜。

  ——编辑部同事发来消息


  在我的印象中,这家德国公司极少涉及重型山地车领域,公路车和越野竞赛装备一直拥有不错的口碑,最近一款很有看头的电子变色眼镜刚上市了。看来UVEX的市场敏锐度相当高,在ENDURO风越刮越烈的当下,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也顺势推出了enduro专用盔。


  记忆中,最早的可拆卸式全盔出自MET,奇怪的是在真正可以热卖的时下,MET却回到了不可拆卸式的设计,抓住机遇推出可拆卸全盔的BELL着实大赚了一笔。随着EWS世界耐力赛的发展,ENDURO的玩法风靡全球,今年各大头盔品牌都陆续推出可拆卸式的全盔新品。


  1926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保护人身安全的德国品牌UVEX,天生带着德国人的严谨和自傲,新近推出的这款可拆卸式全盔想必大有来头。



  打开包装,艳丽的撞色搭配深深地吸引了我,取下外面的保护膜,手感相当轻。这类型全盔面世之前,车手们不得不负荷重达1kg的速降全盔,jakkyl hde 630克的重量在全盔领域可谓相当的骨感。头顶上有12个大型通风口,内部有导流槽直接相连,导流槽深度超过一厘米,最窄的宽度也超过了2厘米,看样子散热绝对不是问题。



  德国人就这点本事?貌似所有的高端头盔散热都不是问题呀!德国人还有什么伎俩?细看!头盔的额头正前方还有3个通风口,其中中间的一个稍大,与头盔内部的导流槽相连,眉骨上方还有两个细长形通风口,仔细一看,跟内部不通,反而是跟下方相通。戴过全盔与全罩式风镜的车手们都知道,全罩式风镜有一个很大的散热问题。大多数风镜本身就有足够的散热孔,但是雾气还是很容易形成。原因就在于头盔!当风镜罩上头盔后,超过大半的散热孔会被头盔边缘封死。这次UVEX想到了,两个长条形的小孔可以将新鲜空气导向风镜的散热孔,最大程度地阻止了雾气在风镜内部形成。



  帽檐角度不可调,原始位置就是最好位置,完全不会影响骑行视线,还可以在帽檐下方形成一个高压气流,让进入头盔内部散热的冷空气更加积极地往里钻,你会知道有一种感觉叫做舒爽!


  可拆卸式的下颚是这类型头盔的设计重点,在这个部分德国人有什么高招呢?以往的其他同类型头盔,下颚部分采用一体式注塑生产,UVEX打破了这一常规,采用了难度更大的叠层结构玻璃纤维制作,有更强的机械强度以及更轻的重量,“通过两个旋钮即可以将由玻璃纤维薄层制作的下颚护罩稳稳地固定在头盔上”,产品经理Johannes Schache如是说。“这个简单的连接装置操作起来不需要任何工具,整个装卸过程也仅需几秒钟。”



  下颚后侧的两个绿色旋钮上各有一个半圆环形锁扣,只需要旋转90度就能拆卸或者锁死,颧骨部位有C型扣卡入头盔本体中,整个下颚部分通过这四个接触点进行连接。旋钮的手感清晰,即使带着手套也能操作,但是想要在戴着头盔的情况下装上下颚护罩则需要练习几次,要不然就要在小伙伴面前糗大了。



  拆下下颚护罩后,严谨的德国人给我们两个小玩意,用来盖住连接部位的契合凹陷,保持头盔侧面外观的一致性,同时还能保证契合孔不被杂物堵塞。对于要经常使用下颚护罩的玩家来说,这两个东西有点多余,但是对于长时间轻度骑行的穿越爱好者,保持头盔外观和配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全盔的设计,必然要考虑全罩式风镜的使用,正面已经优化了通风系统,在背面,备有固定带的专用位置,绿色的装饰护板在尾部有一个凸起片,看似不经意的外形设计,实际上是用来防止风镜固定带往前滑落,下部分的蓝色外壳有一圈刻意的凸起,把固定带限制在上方。


  内部的固定系统设计得也很德味,整个调节系统由6个快拆固定点固定,侧面与背面一共4个锚点,全部都拥有3个位置调节,适合不同的头型比例。这个系统与自家的顶级气动盔EDAero完全相同,名为360°BOA头围调节系统和FAS盔带多点调节系统。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脑袋上部比较长的可以将侧面锚点往下调,提高头盔的包覆力,后脑比较高的可以将后面的锚点往上调,反之则往下调,单纯这个方面的调节位置就达到9种之多。头围可在56-61cm范围内微调,适合大多数S-L的头型。如果脑袋不是刚好填满整个头盔的情况下,头皮不会受到来自头盔本体的压迫,柔性调节系统可以快速适应头型,并达到完美包覆。即使特别小众的头型,只要在这个调节范围内的话都能获得极佳的舒适度。小脑后部的BOA旋钮可以快速松开和收紧整个头围,提供合适的稳固力道。



  固定带的两端直接固定在头盔的本体上,后脑的固定带穿过BOA调节旋钮两边,并被限位,整个固定带系统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笼型,可以为车手带来最大的舒适度。两侧交汇处的卡扣操作简单。整个固定带的亮点却是集中在锁紧装置上。与常规的两侧卡位的设计不同,jakkyl hde采用了插销式的设计,插销上有6个卡位,另一侧只有一个松脱按钮。使用的时候只需要直接插上即可,德国人在此处为什么要花这么多心思呢?锁紧的时候感觉不只是担心手指被夹,更加令人感到轻松的是,不用调节固定带的长短也能调节锁紧的程度,车手可以在休闲骑行或者上坡的时候适当放松卡扣来提升呼吸的顺畅度和舒适度,当小道变得复杂和危险的时候,只需要单手轻轻一推就能提高头盔的稳固度。在插销件与固定带的连接上采用了双重稳固,无需其他装置就能保证插销不会意外移位。之前自己在使用某些常规设计的卡扣时,总是被不停变长的固定带烦恼。为了进一步提升舒适度,UVEX还给插销一侧单独设计了一个精致的绒毛贴,同时还可以将固定带尾部多余的长度一起包住。



  在手上把玩了半天,是时候动真格了,戴上半盔,进入爬坡路段,通风系统效率很高,速度稍快就能感觉到凉风吹进头盔的通风槽,低速和停车时没有明显的闷热感,即使在广东的夏末,一直戴在头上也不是问题。



  到达山顶后,我尝试在不摘下头盔的情况下安装下颚护罩,忙活了好几分钟也没能成功,还没熟练呢!下颚护罩上的衬垫绵对我的脸型来说太厚了,一直给我一个往外的反作用力,我很难顺利地将护罩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最后摘下头盔,单独安装护罩,这次就非常顺利,十几秒就搞定。接下来我尝试按照速降全盔的方式戴回去,结果不成功。BOA调节钮附近的高摩擦力部件会被头发带往内部,必须用手按住才能成功,几次尝试之后,顺利罩在头上,然后开始系固定带,结果又花费不少时间来找固定带,经研究,发现固定带也被头发牵进头盔内为耳朵留出的空间里。



  不得已,只能再次取下头盔,摆放好固定带和调节部件的位置,小心翼翼地戴上头盔,这下一次过就成功了,简单地扣上插销,开始愉快的下坡之旅。左边是半盔效果,右边是安装好下颚护罩的全盔效果,帅吗?



  下坡路段结束后,取下护罩十分轻松,即使戴着手套也能轻易操作半圆形卡扣,完全没有了安装时的尴尬。



  本次测评中的另一个角色一直默默无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就在我的脸上完美地进行着工作,这就是UVEX FX全罩式风镜,目前国内只有黑色外框和透明镜片选择。黑色的固定带上有着醒目的UVEX品牌标识。



  清晰度极高的镜片,戴上后,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镜片内侧有特殊防雾涂层,我们在潮湿的树林中停下来拍摄,镜片始终没有出现雾气。产品说明书上特别提到只能用清水冲洗,才能保持防雾层的完整。不能使用任何清洁剂,并且严禁用力擦拭。固定带的内侧印有硅胶防滑点,一旦贴上头盔,除非刻意移动,否则它就如同八爪鱼一样趴着不动,十分让人安心。风镜四周有大量通风口,并且被一层薄海绵和外侧的网状材料包覆,保证了灰尘的隔离和海绵的耐用度。内侧接触皮肤的海绵则为一个整体制作,上部有UVEX的浮雕,鼻梁处恰到好处地切削了部分材料,腾出鼻梁的空间,作为一个出汗量大的鼻头能拥有完全独立的空间还是非常惬意的。



  总结:一天的测试骑行中,除了中途相机电量耗完得下山拿电池外,头盔和风镜一直兢兢业业地坚守岗位。我的头部一直处在一个相当舒适的状态。jakkyl hde可以不停地吸入凉爽的外部空气来给头部降温,在头盔特殊设计的通风口的帮助下,FX风镜没有机会出现雾气。虽然下颚护罩在已经佩戴头盔的情况下安装有些困难,但是这个情况对于不太熟悉操作的用户是一定会出现的,要想像官方视频那样迅速安装护罩需要多练几次。媲美XC竞赛盔的散热能力,叫板速降全盔的防护能力,UVEX jakkyl hde兼具两种功能的极致性能,众多独特设计的加持,严谨的德国人打造出了这一顶完美的二合一enduro专用盔。黑色的fx全罩风镜像极了佐罗的面具,期待拥有英雄情结的你。


摄影:阮世捷,摄影助理:肖晓梦,撰文:潘砚、捷

鸣谢:   高能   http://www.cononmk.com/

轮火竞赛网原创测评图文!如有测评需求请致电:020-38899872,邮箱: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