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式避震前叉已经不是一种新的概念,在过去,这个想法已经被各种自行车运动跟进过。机车粉丝们现今仍然谈论着传奇一样的本田ELE NSR500,以及他那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驰骋赛场的狂野底盘和连杆式前三角。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山地车领域也出现了不少不同的连杆式前叉,例如AMP和Whyte以及一些其他的前叉。但是没有任何一款的设计成为流行,而传统结构的套筒式避震前叉很显然还是主流,但是,他们还应该继续成为主流吗? 


  Structure Cycleworks想直接在全碳车架主体上安150mm行程连杆式前叉SCW-1改变避震前叉的现状。SC公司知道这将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并且SCW-1极端化的设计造型也会被很多车手瞬间否定,但是Structure Cycleworks的员工Loni Hull表示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性能得到人们的认可,而不是以外观。



这台蓝色的单车虽然只是Structure Cycleworks发布的原型车,但他也许已经确定量产车的样子了。


  在普通伸缩式前叉上人们所声称的性能优势有哪些呢?伸缩式前叉与生俱来的高摩擦力是无可避免的,我们好不容易才接受了这一点。但是基于密封轴承的帮助,连杆式前叉已经被证实拥有近乎于零的超低摩擦阻力。并且从理论上说,连杆式前叉能够有效地调节车轮避震路径和防止过量下沉,这意味着自行车可以被设计得更稳定,给车手更多控制力、信心和速度。


  但是就算这些说法都是真的,这台狂野的机器会成为许多每日骑车的车手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吗?就像我们中一些人总是乐于把配件升级得更好。我们是一群古怪的、总会有一些打破传统保守思想的人。



“作为概念的证明,我的第一台车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装好”。——Loni Hull


  Structure Cycleworks的自行车和前叉在展馆外的表现显然是标新立异,鹤立鸡群的。关于这个问题的部分原因当然是普遍接受程度的缺乏,认为这根前叉的外观不同于rockshox,fox等,都会表现得很糟糕,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但是Structure Cycleworks的Loni Hull坚信,他们将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模式,让避震器性能完成质的飞跃。


  Hull说,“我们对明年款前叉的改进可能只有这么一点,但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努力了”他接着说,“我们正在进行的设计是前无古人的,我们的目标是让一台车能更好地为车手服务,而足够强大的性能将会让一些车手愿意为质变的性能提升买单,对比于现在enduro市场上可供销售的产品,我认为这是有市场潜力的。”Hull对这个设计表现得信心十足。



Loni Hull与他的原型车。


  “我们明白,这台车看起来很奇怪,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让这台车从形式上遵循功能性,功能性永远是我们排在首位的。我们所关心的是如何让连杆式前叉在我们的设计下被赋予许多伸缩前叉无法比拟的优势。” -- Loni Hull   Structure Cycle works   



这个连杆设计使用RockShox避震器,可以产生115mm的行程。但是量产版本将会拥有150mm行程。

  Hull向我们解释道,关于他们的连杆式前叉系统,最值得注意的优势就是在前叉避震期间,前轴距的长度事实上是在增加的,这和传统前叉在工作时缩短前半轴距并且使得头管角度更大是完全相反的。


  Structure Cycleworks的连杆式设计事实上延长了整个自行车的前半部分,因为在150mm行程的避震期间,连杆可以总共为前轮提供8°的巨大偏移量,即使在115mm的行程下也具有5°的可观偏移角度。为什么这是个好事?如果我们让前轮离车手的距离更远,特别是在使用较深行程的时候,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车手由于不自信导致想要主动弃车的潜意识。



即使就算这些连杆式结构的性能高于传统前叉,自行车手们是否会为这样的外观买单?

  现在,那些速度快的,更加激进的车手通常都会往前叉打入更高的气压来应对那些陡峭而残暴的路线,或者向其它激烈骑行妥协。其实如果Structure Cycle works的前叉性能可以达到要求,那么骑手们完全可以不用做出让步。Hull解释说“我们通过研究车手的重心,来探究骑行时重心的具体移动方式”“我们选择放弃让前轮轴心走类似字母J形状的避震路径,我们想要的是一种能让前三角保持更加垂直的回弹路线,特别是在前叉刚刚经历巨大冲击之后。

  这些都是胡扯,真相只有在山路上才会体现出来,所以,我就上山了。但是展厅里那台蓝色的看起来很有未来感的车其实还并不是一台可以骑的车,在协商下,我借走了他们115mm的铝合金概念车。这辆车无疑非常粗糙,毕竟Loni Hull只是在三年前为了证明这个结构的潜力而制作出来的车架,所以我打算来试试他到底有多大潜力。



这台概念车的前轮只有115mm行程,但是从使用感觉来说要比实际行程更长一些。是的,你没看错,整个后叉真的就是从norco上拆来的!

  这台拥有三年历史的车使用的是比较传统的几何设计,稍微偏长的把立。但是这鬼玩意给我的感觉非常“山地车”,115mm行程的多连杆前叉当然带来了许多完全不同于普通前叉的感觉,你根本不可能将前叉的避震效果和实际的行程联系起来。



这根前叉要比正常的短行程前叉柔软得多。


  我的另外一个感觉就是,这台车的前半部分拥有不错的抗扭刚性。基于我160磅的体重,我从来没有找到过一根那么“严谨”的前叉,但是很快我发现取决于多连杆设计的桥拱部分以及补强,Structure Cycleworks的结构对比传统结构前叉能减少整个前叉运动过程中的弯曲形变。这台骑了三年的连杆系统以及巨大杠杆比下的rockshox避震器仍然给人极强的可操控感。


  事实上,对比我现在骑完车在树下抽烟,我觉得做盲测也是可行的。我很乐意抛开这台车来谈,在骑完这台115mm行程超高杠杆比服役了三年的车之后,我可以说当他具有150mm行程并成为一台高端车的时候,必将大受称赞。



如果你不试骑一台车,测试还有什么意义?(使用原型车腾空)


  所以,这会是未来吗?无论是否,我都相信,对比现状,多连杆前叉可以给我们提供大量的额外性能优势,特别是在一些长行程的设定上。并且Hull应该是正确的,他认为在前叉避震过程中进行角度的偏移,是面对现在顶尖的伸缩式前叉唯一的突破口,并且实现性能提升。但是即使这些最终都是真的,我也不认为大多数山地车手都会接受这种设计。

  Structure Cycleworks的理念非常的前卫并具有革命性,太前卫了以至于难以成为主流,但是传统避震前叉的开发和适应已经经历了数十年。但是抛弃这些因素,有一天,当150mm行程的SCW-1问世之后把现在所有的车型和前叉吊打一遍我也不会觉得惊讶。

文:王浩权,图:pinkbike,轮火竞赛拥有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