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mm行程、29寸轮径,Pole Stamina耐力车测评
2019年09月28日 18:11 来源:vitalmtb 作者:Joel Harwood
今年上半年,我们花了几个月时间测试Pole Machine车型,功能强大的全能型林道车让我们印象深刻,而且它的下坡表现亮眼。Machine是Pole第一款在公司内部制作的CNC车架,性能表现方面确实有优势,让这个芬兰品牌从优化设计一台车到另一台车的过程无缝对接。Pole的“下一辆自行车”就是Stamina,提供两种行程配置,具有180mm或140mm的设置,具有相似的骑行感受和几何,但每种设置都进行了微调以适合预期的用途。Pole的EWS车队最近在赛场取得了成功,所以我们更倾向于选择Stamina 180mm的配置,花了几个月时间骑测这台车,也带它参加enduro比赛,还有各种各样的骑行线路,我们甚至骑着这台车去挑战加拿大速降锦标赛线路。
Pole Stamina 180亮点
Stamina 180和Pole其他车架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机械加工的金属原色车架很吸引人,工业风的外观并不能迎合所有人的口味,但确实让路人忍不住回头。这款车最热门的话题是没有焊点,以及它突出而又激进的几何,还有骑行表现。似乎大部分车手都开始注意到Pole几何的优点,但打破常规的做法总会让具有怀疑精神的顾客采取观望态度,所以关于这款车的小道消息一箩筐。
在测试Machine期间,我们注意到这款车在任何地形都有极好的表现,不仅能胜任高速陡峭的线路。最后,我们对“什么是理想的山地车几何”这个问题的理解产生了变化,越来越赞同Pole Bicycles所推崇的几何。很多大品牌的单车逐渐看齐Stamina的几何,但Pole依然是最激进的品牌之一。Stamina和Pole其他车型一样,在“长、低、趴”的外表下还有更多细节。我们试骑Machine时,得到的反馈全是积极的,我们很乐意见到Stamina 180承袭了Machine的几何特点。所有参数和角度让Machine车型运作十分和谐,不仅在下坡激发车手信心,在上坡也有很高的踩踏效率。Machine的大部分几何特点都在Stamina 180的结构和设计上有所体现,新车并没有完全抛弃旧车的几何设计。
Stamina 车型上的Evolink避震设计能带来车手所期待的:持久力。这款车有很好的抗后下沉效果,有助于高效爬坡,支撑性良好的中段行程,末端行程渐进率很高,可应对强烈冲击。Stamina的下方连杆直接围绕中轴旋转,上连杆就在中轴上方,意味着车架重心很低。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连杆对冲击更灵敏。
杠杆比
抗后下沉
抗后抬升
从纸上数据来看,Stamina与我们之前测试的Machine出奇地相似。即便如此,Pole Bicycles的Stamina 180车型其实是从头开始设计的。为了比较这两款车的差异,我们给单车的配件几乎完全一致,最大的差别在于Stamina安装EXT Storia后避震器,以及Mavic Deemax轮组,而Machine安装的是DT Swiss轮组。

180mm Stamina很接近速降车的几何,但Pole Bicycles再一次平衡了几何与行程,以及避震动运作,让这台车在爬坡方面表现不俗。EXT Storia后避震器有锁死平台,但我们从未感觉到需要用到它。充足的抗后下沉量可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避震运动,再加上立管角度很直,后三角很长,保证了车手爬坡时姿势很舒适。我们不需要臀部前移,就能在爬坡时保持前轮贴地,我们也能轻松应对急转弯。Magic Mary Super Gravity前后车胎都有内置胎垫,Stamina并不是一台热衷于上坡的单车,只是它比大部分180mm行程单车该有的爬坡能力更好,通过急转弯时,需要车手特别注意,在这个方面它也比想象的更好。Stamina 180并不只沉溺于下坡,应对整日的踩踏骑行也很轻松。
我们都不奇怪,Stamina是天生的下坡选手。180mm行程,激进几何,协调的运作方式,激发你的骑行信心。在平坦路面抚平一切的特点同样对高速陡峭路段有好处。我们除了在斯夸米什测试过这款车,还在加拿大速降锦标赛线路上骑了几圈,看Stamina能否应对,结果证明它发挥稳定。轮轴距比大部分速降车更长,Stamina保持方向的效果很好,压弯时也四平八稳。吸收小震动的功能完美,线圈弹簧后避震器的全部行程都没有薄弱环节。相比高位导轮车型,刹车确实对避震表现有影响,但在这方面,Stamina并不输给我们骑过的其他单车。行程触底时并不可怕,也不会让人分心,就算选线出错,或者通过险峻的路段也是如此。Stamina并不喜好生硬的转弯或者踌躇不前,它更喜欢高效的方式,通过弯道时流畅地划出弧线,可以像速降车那样加速。我们最后确定下来的避震设置是这样的,2档低速压缩,2档高速压缩,回弹全开。我们更愿意将回弹设置得更快,因为感觉到在压缩频繁的路段,后三角有时会应接不暇。
Pole Stamina提供3种整车配置,还有2种只购买车架的方案。我们测试的是EN配置的版本,EXT Storia LOK后避震器是任选配件,还有Huck Norris胎垫。这款单车的所有配置部件都很符合Stamina的特点,除了车胎之外,Maxxis Double Down或者Downhill织网远比EXO 或EXO+更适合这款车。试骑了几次之后,我们选择了更耐用的车胎,之后的测试就一直没更换。Stamina 180速度够快,我们还需要侧壁支撑性更好的车胎。其他部件表现很不错,几乎不需要维修。Mavic Deemax Pro轮组,加上Huck Norris胎垫,Schwalbe Magic Mary SG车胎,这套组合令人印象深刻。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骑行,加上在速降赛道上挥洒了一个周末,轮组依然很坚固、精确,而且滚动流畅。
很明显,Pole Bicycles凭借Stamina取得了进步,但有一些细节并不完美。车架防水是优化了,但还是很快有泥沙进入下方转点。转点位置相对较低,比高位转点或者转点距离中轴很远的单车更容易滞留泥沙。较低的转点还很迫近齿盘,测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会引起链条拍击,后三角的支柱也会产生不小的噪音。胶条和魔术贴可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并减少车架损伤,但如果Pole的设计更加精细,顾客就不需要自己考虑这么多。
在Crankworx惠斯勒单车节期间,我们与Pole公司成员交谈过,他解答了我们的疑虑,还告诉我们,他们正打算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内部生产意味着他们可以迅速更新产品,所以我们相信不久之后车架就会有改变。
Pole Bicycles独特的车架结构让我们在测试Machine时就已经倾心。Stamina似乎做得更加细致,我们带它去的地方比以前测试任何林道车的线路都要难。乘坐缆车,骑过几公里的下坡线路之后, Stamina无所畏惧。车架的异响总会让人恼火,但对单车表现和可靠性没有影响。胶带或者魔术贴可以防止车架被链条拍伤,但我们希望看到整合式车架护板,或者给车架升级,减少局部噪音。
Pole Bicycles最近口碑很好,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渐进率高的几何,车架结构的细节,还有出色的表现。自从他们所推崇的几何被行业接受之后,他们还在不断优化自己的设计,这让Pole逐渐成为主流品牌。当然,Stamina的几何从数据来看是偏大的。我们认为,这里或哪里增加几毫米或者几度,会在很大程度改变骑行姿势,让车手更有信心,或者直接提升骑行体验,尽量不在细节做妥协。Stamina 180确实是一款全能林道车、公园研磨机、enduro竞赛利器,非常适合认真对待骑行的车手。
乔尔拥有一段特别的教学经历,他很愿意捣鼓新产品,并给出客观的测评。他时常参与各类单车竞赛,但最喜欢骑着林道车探索斯夸米什周边的线路。注重细节,长期骑车,风格激进,乔尔对单车要求很高,任何毛病都逃不开他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