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这是什么鬼?为什么你要骑这样的单车?”每次出现在停车场,总会有陌生人小心翼翼地靠近SCW 1,问我这些问题。有点没礼貌,但只要我出门骑这台153mm行程的enduro车,每天都会遇到这些情况。终于,我理解了他们为什么畏惧。毕竟,这台车有两个头管,还有整合式连杆前叉,使用碳纤维连杆控制转向(没错,这是第二组连杆)。看起来,这台车好像会咬人。


  Structure给这款27.5寸单车制定的广告词非常大胆,“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山地车结构。”单车的151mm行程连杆前叉“骑起来行程就像超过180mm一样。”




SCW 1细节

设计用途:Enduro/全山地
轮径:27.5寸
后轮行程:153mm
前叉行程:151mm
整合式车架/连杆前叉
头管角度:66度
前伸量:460mm(G2码)
尺码:G1,G2,G3
重量:15.7公斤(如图所示,不带脚踏)
车架:4750美金(车架,前叉,两个后避震器,碗组)
整车:6995 – 9250美金

  看到他们的声明,我心里存在几个疑问,毕竟,现阶段山地车的伸缩式前叉表现并不差,而且看起来也很帅。我忍不住想,为什么Structure要逆流而上,完全将主流设计和审美置之不顾。他们并非第一个这样做的公司。

  没错,无可避免地,SCW 1更重,更贵,更复杂,而且它的样子很……万一它的骑行性能更好呢?


2.jpg


这不是你能经常见的单车。


3.jpg


153mm行程,27.5寸轮组,SCW 1为enduro和全山地骑行而诞生。




不便宜,也不轻量

  如果你没注意到,我再强调一下,SCW的车架和前叉是一起运作的,你不能在车头安装36或Lyrik这样的伸缩式前叉,必须打包购买。车架和前叉组件,包含DVO Topaz T3后避震器,售价4750美金,重量不轻,13.5磅。

  相比之下,Santa Cruz Bronson新款车架和后避震器售3299美金,Fox 36 Factory GRIP2市场价是1065美金,如果你同时购买两件产品,总价是4364美金。SCW的第二个顶级后避震器,价格大约是600美金,在这个阶段,生产成本不可能低。

  SCW比其他的单车更重,我测试的这台车重15.7公斤,不带脚踏,主要是因为车架体积太大了。如果你在重量上斤斤计较,或许能绞尽脑汁把它降低到30磅。但是,如果Structure的单车真的像他们宣传的那么好,重量和外观因素都不那么重要吧?


4.jpg


151mm行程的连杆前叉具有很好的抗车头下沉表现,前叉压缩时会让头管角度变趴,同时也会增加拖拽距。单车可以轻松应对大部分骑行环境。




前叉特点

  连杆前叉并不算新鲜,但大部分都没有设计成与车架整合为一体的结构,Trust的Message前叉和Motion Ride的前叉可以安装到任何单车,原因很简单,单独售卖前叉远比捆绑在一起更容易。为什么Structure选择更艰难的做法?Structure公司的罗尼•赫尔(Loni Hull)告诉我,“连杆前叉确实有优点,尤其在兼容性方面。”但他也说了,“将前叉和车架整合起来,可以最大程度实现连杆前叉的优势。”

  因为这种设计需要较长的连杆臂,当前叉和后避震器同时触底时,头管角度会有7度的变化,Structure所需要的结构,只有他们自己的车架才能提供。


5.0.jpg


较低的头管组件是碳纤维双肩叉的落脚之地。


5.jpg


  碳纤维连杆臂转动时会向前移动远离前三角,完全压缩时头管能变趴7度,如果前叉和车架不整合在一起,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


6.jpg


铝合金上叉肩位于下方头管顶部,碗组上紧方式和平常一样。

  Structure将他们的连杆设计称为“非伸缩式前叉”,简称“WTF”。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台单车时,都会问我前叉怎么回事。赫尔认为,单车性能上一点一滴的进步总在发生,尝试不一样的东西才能取得性能上的飞跃。他还说,和伸缩式前叉不同,连杆前叉能做到的不仅是吸收震动。

  利用转点位置控制运行方式,与单车后避震器系统很相似,WTF比伸缩式前叉造成的前叉下沉更小,意味着刹车或者通过陡峭线路时,前叉行程不会压入很多,也就意味着有更多行程用在吸震方面。


7.jpg

8.jpg


铝合金轴承座中放置主转点轴承,底座可以取出来调整方向,从而改变抗下沉百分比。

  还是交给赫尔来解释前叉下沉量吧。“经典的伸缩式前叉在前轮刹车的情况下,大概在行程压缩到30-35%时开始下沉。假设30%是开始下沉起始点,我们单车天生能减少17%下沉(依然有13%的预下沉量,我们把这样的设置称为Plush),当前刹受力时,这对提升骑行表现是很有意义的,转弯时依然让车手可以将体重往前倾。我们还有偏心轴承座,可以减少22%下沉量(依然有8%的预下沉量,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设置),或者减少33%下沉量(3%的预下沉量。举个例子,受到刹车力影响时,有轻微触发前避震系统的趋势),以及41%(11%抗下沉量,非常激进,我们称之为Race竞赛设置)”。

  前叉压缩时会增加拖拽距,还会增长前轴距,单车前后行程触底时会让头管变趴7度。如果只有前叉压缩,头管角度几乎可以保持不变。如果前叉与车架不捆绑起来销售,这一切就没有意义了。


9.jpg


有谁看得出垫圈要放在什么地方吗?尽管看起来让人困惑,但连杆前叉实际上很好掌控。而且单车为所有密封轴承提供终身保修。我这台车经过6个月测试后,依然崭新如故。

  这套设计背后的想法就是,增加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让单车加速变得更加容易。WTF前叉的运作方式似乎与传统伸缩式前叉相反。当你在使用伸缩式前叉,捏住刹车时前叉突然压缩,此时产生的紧张情绪有机会让你濒临失控,这种情况与你心里想要的平稳状态正好相反。伸缩式前叉依靠弹簧和压缩阻尼来实现行程的变化,而WTF和其他连杆前叉使用机械原理。


10.jpg


所有链接位置都使用大尺寸密封轴承和铝合金夹头轴心。


11.jpg


单车的碳纤维双肩前叉是一体式结构,搭配铝合金上叉肩。

  前叉腿和下方拱形用碳纤维制作,两个舵管和拖拽连杆也是。铝制上叉肩夹住叉管,向前延伸部分通过小连杆链接到上方头管,用于管理转向。感到困惑了吗?

  车头前方纤细的连杆也用碳纤维制作,只负责将上方舵管的转向力传输到下方舵管,不受任何避震牵引。


12.jpg


车头转向连杆也用碳纤维制作,唯一的受力来自于转向。


13.jpg


Structure表示,连接两边的球面轴承十分耐用,可以使用到单车寿命结束为止。

  我知道你已经想过增加轴承了,避震连杆自身有8个30mm的盒式轴承,转向连杆中有6个更小的轴承,还有一个球面轴承将两条转向连杆连接起来。还有两个完整的碗组,但前三角内侧没有地方安装水瓶,尽管之后的车型可能会给前三角增加空间。铝合金轴心将一切组合起来,只需要普通工具和常识,就能把轴心拆出来。

  藏在碳纤维摇臂后面的是DVO Topaz T3后避震器,尺码和细节(公制标准,吊耳安装,205 mm x 62.5 mm)都与Structure用来控制后悬挂系统的后避震器一样。两个后避震器一模一样,包括工厂定制的高速微调压缩都比常规前叉更轻,这样做是为了提升单车撞到直角边缘时的减震效果。如果你喜欢线圈弹簧避震器,可以更换SCW 1的后避震器,但前避震器不能换,因为前叉连杆没有足够的空间。


14.jpg


中轴和主转点区域粗壮无比。




车架细节

  将连杆与前叉整合起来,意味着整个车架看起来……很不寻常。造型奇怪的前叉将力传输给前三角的方式异于常规车架与前叉,外观上必然会与之不同。

  车架的核心是一条巨型的碳纤维“脊柱”,安顿着四条主连杆,偏心转点安装孔,前后避震器安装座,还有转向系统。我认为最让人感到不安的是上管,如果称之为“上管”合适的话,上管呈锥形往下延伸,就像孤零零地悬挂在空气中,再往上一点,甚至没有下管的支撑。因为没有伸缩式前叉,而且不止一个上管,再加上连杆的运作方式,单车是不可能跟我们习以为常的形象一致的。

  单车强度有多高?Structure非常有信心,尤其是第一代产品,像砖头做的,保证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15.jpg


铝合金夹头轴心,与T30五金部件。

  看起来就像是Ridley Scott吃了DMT迷幻剂之后,用第三只眼睛设计出了SCW 1。但如果你近距离一看,会发现SCW单车上有很多常见的东西。螺纹中轴,有足够的空间安装2.6寸后胎,148mm花鼓,ISCG-05导链器安装座,Di2电池箱,还有内置走线。除了车架内侧不能放置水瓶之外(很多人无法忍受不能放水瓶的单车,比如我),SCW具备enduro车的所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

  但单车还存在两个症结:不是29寸,66度头管也不像是现代enduro车,对吧。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29寸轮组版本。


16.jpg

17.jpg


Structure并没有想尽办法在细微处节省重量,后三角让人感觉非常坚固。如果你实在介意,可以在下管下方安装水壶架,Di2电池安装在这个盖子里




几何

  对外表如此狂野的单车来说,几何却显得有点乏味, 66度的头管角度除外。这只是静态的数据,在单车没有预压的时候测量出来的,当SCW前后避震器都压缩到底时,头管会变趴7度。换句话说,不要从头管角度来判断整台单车。即便如此,赫尔曾无意中透露,他们希望提供不同的碳纤维头管(下方头管),从而可以提供64/65/65.5度的头管角度,模组化设计可以轻松在车间里实现这个目标。

  Structure的单车目前提供三个尺码:G1、G2和G3,我测试的G2是中间的码数,前伸量460mm。G1的前伸量是420mm,G3前伸量505mm。我希望前伸量在470mm-480mm之间,因为我感觉这个长度骑起来很舒服。


18.jpg


  三个尺码的单车都搭配较短的立管,有效立管角度76度,后下叉都是435mm。一个又有趣的数字是1224轮轴距,前后避震系统都不预压的情况下,只比L码的Bronson长9mm。但在行程方面,行程都触底时,SCW的连杆前叉将前轴心向外推动了25mm,而Bronson和其他常规单车的前前轴距恰好相反,会向内收缩。实际上,Bronson的轴距在行程全部压缩时,大概缩短了72mm。

  更长、更趴的几何意味着单车更稳定,高速或者路面颠簸时骑行更容易,从理论上来说,SCW比使用常规前叉、同类型、同几何的单车,比如Bronson、SB150和Stumpjumper,骑行感觉会很好。


19.jpg


单车前方的设计看起来很狂野,153mm行程的后悬挂系统却很简单。




后悬挂系统设计

  如果SCW前避震系统的碳纤维还没有让你满足,那么后三角也全用碳纤维制作,包括巨大的摇臂,这应该会让你满意。153mm后轮行程由Horst Link系统、粗壮的碳纤维后叉提供,所有轴承都用铝合金顶盖保护。DVO Topaz T3后避震器与用在前叉上的避震器一模一样。

  SCW 1的后三角与前叉相比,显得十分简单,但前后避震系统一起运作,是Structure新车独有的特点。


20.jpg

21.jpg


35磅的重量,单车没那么活泼,但高效的后避震系统让SCW 1有很出色的爬坡性能,你根本不需要改变上下坡模式。


22.jpg


和很多enduro车不同,SCW 1可以让你站起来摇车,却不会让你有灵魂被吸进双腿的感觉。


23.jpg


Structure的前叉的贴地感十分强烈,比我以前用过的任何前叉都要出色,掌控性更是超乎想象。在颠簸的路面,你骑得越快,越能感觉到这一点。


24.jpg


如果单车表现好,还有必要计较它的外表吗?前叉能抚平路面上的不平,同时提供稳定如一的掌控性,这是套筒前叉比不上的。


25.jpg


SCW 1很坚固,单车前方设计费尽心思,扭转刚性不输给速降双肩叉。


26.jpg


前轮十分贴地,在颠簸路段这一点特别好用,后避震器系统不如前避震那么活跃,前后避震器确实不够平衡。


27.jpg


在极端陡峭的线路上(比这张图角度更陡的斜坡),前刹比常规产品差了点制动力,我感觉到很难刹住。


28.jpg

29.jpg


Trust连杆前叉与Structure的连杆前叉性能差别很大,但两者都比常规伸缩式前叉有更好的掌控性。




优点


连杆前叉表现非凡
爬坡高效
反应速度快,应对各种路况稳定自如,尽管几何上没什么创新

缺点

你看一看这台车的样子……
前三角内部没有水瓶安装座
前后避震表现不平衡
前叉与车架打包出售
价格高,重量高,几何并不算吸引人




这台车适合你吗?

  如果你受不了别人对你的单车指指点点,询问单车怎么做成这样,那么你不应该把SCW 1列在自己的愿望清单上。没关系,因为这款车在寻找特定的主人,他要有粗糙的皮肤和厚厚的钱包,还要思想开放,能接受新事物……我们山地车手都是很开明的,对吧。遇到大雨时,大部分车手都宁愿带上兜帽,而不愿意带伞。老实说,我们还挺喜欢这样做,Structure SCW 1就像雨伞一样。

  最重要的是,单车表现很好,前叉运作令人印象深刻,尽管它样子很奇怪。但距离你上一次打伞是有多久了?这就要看你自己了。




总结

  外观特异的连杆前叉是我们真正想要讨论的,如果要脱离SCW 1整车来判断前叉,与其他类似行程和用途的前叉相比较,我认为Structure的连杆前叉比市场上任何伸缩式前叉都要出色。它能提供的控制性十分强大,几乎没有任何内管和套筒组成的前叉可以与之比肩。


  这是单车测评,不是前叉测评。从整体来看,SCW 1表现出色,速度很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你从数据上来比较,当你购买单车时,SCW 1的数据并不吸引人,也不可能让所有顾客体验样车的骑行效果。Fox和RockShox短时间内并不会制作连杆前叉,事实上,伸缩式前叉依然是我们未来会使用的产品,尽管Structure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如果你愿意在必要时撑伞,或者喜欢重口味的产品,或许你应该尝试一下这款单车。尽管市场上有那么多伸缩式前叉,但不可否认,这一款产品必定会带给你前所未有的体验。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