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pg

  Orbea更新了2021款的顶级软尾XC山地车。新款比以前更轻更犀利。



2021款Orbea Oiz M Team 基本信息

售价:10999澳元(约合53500人民币
重量:9.86kg



优点:


精准、灵敏的操控
漂亮、干净的线条
避震带线控
可容纳两个水壶
轮组和轮胎很不错



缺点:


海绵把套很轻,但不够舒服
防水性能有待提高
希望增加车把转向限制



Wil测试了2021款Orbea Oiz 并爱上了它

  今年本该是奥运年,我测试了不少最新款的XC山地车,它们都非常轻,也很快。光在过去六个月,我们就评测了最新款的Canyon Lux、Cannondale Scalpel和Specialized Epic。这些都是让人激动的好车,有着各自的特点,诠释着现代XC山地车的样貌。

  从读者们对以上评测的反应看来,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很多读者都在关心,这些车子和最新的Trek Supercaliber,或是Orbea Oiz比起来怎么样。后两台车推出的时间更新,也都是为了世界杯级别、最顶尖的竞技环境而设计的。目前我暂时还没办法告诉你Supercaliber是怎样的,因为新车还在箱子里,请留意后续的评测。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各种关于Orbea Oiz的事情,我在最近六个星期拼命骑这辆车子。

1.jpg

2.jpg

3.jpg




Orbea Oiz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来自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Orbea,是自行车行业里最有故事的品牌之一。它还不是市场上分量最大的,和Giant、Specialized、Trek这些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相比,还是比较小的。在澳大利亚更是如此,Orbea的山地车在路上鲜有目击。不过,最新款的Oiz还是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这无疑是因为在世界杯和世锦赛赛场上的曝光。

  理论上来说,Oiz有着许多优点。它的外观非常亮眼,走线十分整洁,避震均配备线控,以及扎实的零件配置。几何在竞技性能和现代山地车用途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这台车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可以放得下两个水壶的软尾山地车。而Orbea的车子目前比较小众的事实,也是一个不错的卖点。

4.jpg


Oiz的UFO避震结构,采用了一体碳纤维摇臂。

  最新一代的Oiz是两年前推出的,不过在2021年加入了使用了OMX碳纤维的车架。结果?减重明显。一体碳纤维摇臂更轻、更短。最新款也改用了平装式刹车夹器。

  我们在之前的初评就给出了大量Oiz的细节,你可以在那篇文章回顾相关内容。新款提供100mm/120mm两种行程,三个级别的车架,以及十种不同配置的整车,价格从4299澳元起,最高12999澳元。对于一个小品牌来说,这样的选择不可谓不丰富。接下来进入主题——我们评测的这台顶级XC赛车,2021款Orbea Oiz M Team。

5.jpg

6.jpg

7.jpg

8.jpg


  最近六周我们都在测试最新的2021款Orbea Oiz M Team,它是这个系列中的次顶级型号。




2021 Orbea Oiz M Team 配置


信息 | OMX碳纤维, UFO单转点结构, 100mm行程
前叉 | Fox 32 Float Step-Cast, Factory Series, 线控, 44mm偏移量, 100mm行程
后避震 | Fox Float DPS, Factory Series, 线控, 190x40mm
轮组 | DT Swiss XRC 1501 Spline 30, 碳纤维轮圈, 30mm内宽
轮胎 | Maxxis Rekon Race EXO 29×2.35in
套件 | Shimano XTR 1×12,XTR 34T牙盘 & 10-51T飞轮
刹车 | Shimano XTR M9100 双活塞,180mm 中锁前 & 160mm后碟片
车把 | OC3 Carbon Flat, 31.8mm管径, 760mm长
把立 | OC3 Alloy, -8° 抬升, 75mm
把套 | Orbea Foam
坐管 | OC2 Carbon, 31.6mm
坐垫 | Selle Italia SLR Boost Fill, 钛合金坐轨
尺码 | Small, Medium, Large, Extra-Large
实测重量 | 9.86kg (M码,真空胎设置,不含脚踏)
建议零售价 | $10,999澳元(约合53500元人民币


9.jpg

10.jpg

11.jpg


  “这台价格高昂的车架,标称重量是多少?让人印象深刻的1740g,而且是包含后避震的。”




不喜欢重?好消息!

  这是一台XC山地车,我们当然要讨论重量。你会很开心地发现,Oiz没什么“肚腩”。几个顶级型号是在OMX车架上的不同配置组成的。根据Orbea的说法,OMX车架比次顶级的OMR车架轻了340g。

  这台价格高昂的车架,标称重量是多少?让人震惊的1740g,而且是包含后避震的。如果我们只看标称重量的话,这还不是最轻的。

12.jpg


  Oiz的顶级型号都是采用了最新的OMX车架,比上一代轻了250g,比次顶级的OMR轻了340g。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Oiz和一些竞争对手不同,它是没有限重的。而且车架终身质保。对这样一个比一条贵宾犬还轻的车架来说,这显示了Orbea对它的信心。

  轻的不只是车架。Oiz M Team搭配了全新的DT Swiss XRC 1501轮组,一对重量仅为1581g。轮组上装着Maxxis Rekon Race轮胎,120TPI,非常地轻,前后的重量分别是729g和740g一条。在坐管方面,Orbea没有选择较重的升降坐管,而是一根只有203g的碳纤维坐管。坐管的上面,则是一个178g的钛合金轨的Selle Italia坐垫。

  我们评测的M码整车,实测重量是9.86kg,不含脚踏。这并不是我骑过最轻的软尾山地车,不过任何一台低于10kg的山地车都值得我们尊重。

13.jpg


刚从箱子里取出来的Orbea Oiz M Team还没沾上一点泥巴,重量不足10kg。



Orbea Oiz避震设置

  Orbea Oiz M Team配备Fox Factory避震,包括出色的32 Step-Cast前叉。这根前叉我之前单独评测过,已经比较熟悉,设置起来很顺手。我的骑行重量是68kg,和往常一样给EVOL空气弹簧打80psi,回弹比中间慢一格(10/18格),低速压缩则在全开和一半(0到10/20格)之间,视乎具体情况调整。

  后避震的设置则需要多花一点时间。Orbea建议的预压是15-20%,是比较硬的。这相当于橡胶圈位于6-8mm的位置,所以在设置的时候请用尺子,因为靠肉眼观察是不够准的。

14.jpg


  Orbea建议的预压值只有15-20%。我们最终没有按着做。

  而且,由于杠杆比在行程的前75%是增加的,因此对预压值和气压的一点小小改动都是很明显的。我可以感受出5psi的变化,所以你可以花些时间试试不同的设置,找到最合适自己骑行风格和路况的设定。

  根据Orbea的建议,我一开始把预压值设在20%,打了165psi的气压,回弹是比较快的(11/14格)。不过这并不是我最终的结果。感谢线控,我可以方便地调整。



Squidlock线控非常棒

  避震线控是整台Orbea Oiz上最突出的细节。这个叫做Squidlock的线控是Orbea自己设计的,指拨可以控制前后避震。双拨杆设计与Scott的TwinLoc很接近,但Squidlock的造型更美观,也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边缘比较圆滑,触点也比较宽。

15.jpg


  Orbea自己设计的Squidlock是最好用、最舒服的线控。

  Squidlock提供三个挡位:打开、中等和硬。这些挡位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和Scott的那套有些不同。这里的中等只会对后避震有影响。



打开:前叉和后避震都打开
中等:前叉打开,后避震压缩阻尼增加
硬:前叉和后避震都锁死


  巧合的是,这正是我们在评测Scott Spark的TwinLoc时想要的状态。TwinLoc也有三个挡位,但它的中间那档(叫“抓地模式”)是同时增加前后避震的压缩阻尼。同时把前后避震调硬的缺点是,在高难度爬坡时,前叉会很颠,而且会让车头在你不需要的时候抬高。

16.jpg

17.jpg

18.jpg


  “Squidlock同时控制前叉和后避震,可以在全开、中等和硬三种模式之间选择。”

  因为Oiz的中等模式只会把后避震调硬,前叉还是在工作的,会在正常的预压值位置。线控的效果在实际使用中是非常重要的。后部抬升,会让踩踏空间增加,同时立管和头管的角度也会更加直立。这正是爬坡时需要的。

  这个线控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可能因为我经常在六台测试车之间换来换去,也因为这个线控的机构是按下去解锁的。所以线控打开的时候对应硬模式。大按钮按一下,按到咔地一下,就进入中等模式。再按一次就是全开模式。小按钮每按一次就退一挡。这种操作逻辑的缺点是,假如线松了,避震就会进入硬模式。优点则是手指按键的力度会轻柔许多。

19.jpg


中等模式在爬坡的时候非常有用。



在爬坡适应Squidlock

  在我熟悉了Squidlock的功能之后,我就不停地使用线控。事实上,除非路况非常颠簸,有很多树根和石头,不然我一遇到上坡就会调到中等模式。稍硬的避震设置,能提供更好的踩踏平台,以及更好发力的骑行姿势。后避震明显地变得更结实,可以更好地爬上那些陡峭、颠簸的高难度爬坡,翻越树根和石块。

  当然了,前叉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会工作的,如果是坐骑的话是好事。当我非常熟悉Squidlock之后,每次一站起来摇车,我可以很熟练地切换到硬模式,在把重心压在车把之前就先把前叉锁住。

  对于硬核XC选手来说,硬模式在冲刺的时候是很有帮助的。在2.35的轮胎上,通过一些平整的土路和爬坡时,锁死避震也是好用的。一旦路况变化,轻轻一按就能进入中等模式。

20.jpg


  中等模式下的前叉还是在工作的,会在正常的预压值位置,保持适合爬坡的角度。

  中等模式增加压缩阻尼,并不影响空气弹簧,而且后避震还是在正常工作,万一你忘了调到全开模式,还是有用的。前端比较硬,行程吃得比较少,但同时后避震还是可以吸收震动,保持后轮贴地。我在家门口的一些比较崎岖的山路上也很好用,同时中等和全开之间是有明显的差别的。

  搞清楚最理想的气压设置,你会得到一台可以在不同地形不同情况都十分给力的竞赛利器。对于里程短、强度大、不那么颠簸的比赛,你可以多打10psi,则无需经常操作线控。如果是参加长距离的山地马拉松,或者说需要更多舒适性和抓地力的路况,少打点气,利用好线控的三种模式。

21.jpg


如果是要冲上平整的爬坡,调成硬模式,就能把前后避震锁住。



车手们梦寐以求的高效率

  无论你选择哪一种避震设定,Oiz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踩踏反馈。UFO单转点避震结构针对1x传动系统进行优化,抗下沉能力十分出色。

  预压值的抗下沉系数为115%,而且在几乎整段行程都维持在100%以上。这意味着无论你选择那种模式,行程吃得有多深,踩踏的效率都有保证。当发力踩踏的时候,反应明显比Cannondale Scalpel要直接,总体踩踏效率接近Canyon Lux。

22.jpg

23.jpg

24.jpg


  “新款Oiz采用了SRAM UDH后拨挂耳、34T牙盘和上置导链器。”

  说到踩踏方面,Orbea为Oiz配备了一块34T的盘片,最大可以支持36T,如果你的大腿有力气踩得动的话。用户也会喜欢整合式导链器带来的安心,在测试过程中十分安静。值得一提的是,新款Oiz OMX车架采用了SRAM UDH后拨挂耳,让你在外面比赛的时候更容易找到后备零件。

  我很喜欢能装两个水壶的设计,不管是在比赛还是在长距离骑行都很有用。比较遗憾的是,S码车架只能容纳一个水壶。在我的M码测试车上,我可以塞下两个600mL的水壶。我经常进行三个小时以上的骑行,这点非常不错。

25.jpg


除了S码,所有Oiz车架的前三角都能容纳两个水壶。




它很犀利

  Oiz的骑行姿势目的性是很强的。75°的立管角度,让你的重心更靠近前轮。M码车架435mm的前伸量,加上591mm的堆高值,在XC山地车是很常见的数据。75mm的把立和760mm宽的车把,则带来了一些激进的味道。而薄碗组盖则让车头可以尽量地保持较低位置。

  除了拥有出色的踩踏性能,Oiz的操控也十分灵敏。这台车的前端转向与我自己的Santa Cruz Blur非常类似,两台车的头管角度都是69°。头管没有太倾斜的结果是,Oiz在快速的越野路段表现十分平衡。这台车很犀利、很灵敏,过弯很快,可以及时地调整方向,无需慌张地刹车。

26.jpg


760mm车把可以很好地控制前轮。

27.jpg


紧凑而富有弹性的后端,方便快速转向。

  这台车和Blur不同的地方在于后端更短。430mm的后下叉长度十分紧凑,Oiz可以用Rekon Race轮胎在急弯做出受控的漂移。从急弯出来之后,也可以很快地修正轨迹,继续向前。这是一台充满能量的车子,脚下有种轻快的感觉。

  短后下叉也有缺点,那就是在非常陡、技术难度非常大的爬坡上,Oiz需要更好的控车。由于在中等模式下头管角度比较竖直,抬头的现象有所减少,但遇到极端情况还是需要更小心控车。



外形很苗条 底盘很扎实

  为了补偿相对竖直的头管,Orbea选择搭配一根偏移量44mm的前叉,是新兴的规格。这毫无疑问是现代XC山地车最给力的变化之一。

28.jpg


越来越多XC山地车选择44mm偏移量的前叉,这是极好的。

  和其他角度比较竖直的车子(比如Lux),或是偏移量较大的车子(比如Scalpel)不同,Oiz在下坡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去控制车把。总的来说,车把不会自己乱动。过度转向、晃动等现象减少,在高速时保持平稳。在很激烈的环境中,Fox前叉虽然并不会给你指哪打哪的自信,但对于一根轻量级的XC前叉来说是正常的。车子会听你的话,而不是自己跑起来。

  其中一个对稳定性作出贡献的设计是Orbea Oiz的重心比较低,五通下沉量为47mm。这个数值与新款Epic接近,比Scalpel和Lux要大得多。只有Trek Supercaliber的五通更低,但要考虑到那台车的后轮行程只有60mm。一般情况下,更低的五通高度能让你的重心更贴近地面,提高总体稳定性。

  令我意外的是,脚踏并没有很容易打到地面。这大概是因为Oiz有很好的抗下沉,在较高的链条张力下依然能让后避震撑起来。遇到技术性爬坡,我也喜欢调到中等模式,让车身保持水平。

29.jpg


这台车的五通高度偏低,让你能把重心压低。




它是一台竞技车型 但避震非常出色

  和Spark、Epic、Lux等大部分100mm行程的单转点结构车子一样,Oiz在土壤比较松散的下坡会偶尔有后轮打滑的现象。在行程的前半段,抗抬升大于100%,当你捏刹车的时候,后避震会轻微压缩。这种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好事,可以抵消重心前倾,并使得头管角度保持理想状态。缺点是会让后轮损失一部分抓地力。再加上较高的抗下沉水平,这台车在遇到大的颠簸时,有明显的脚踏回击。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只有Scalpel能在踩踏和刹车过程中提供更顺滑的后避震表现,让车子更好地贴住地面,保证抓地力。在这方面,我认为Orbea可以向Cannondale学习一下。由于Squidlock和中等模式非常好用,我希望Orbea能让车子在全开模式下更好地处理后避震和传动之间的关系。

30.jpg


  Oiz有很好的避震和几何,你可以把它当作更大行程的林道车一样来使用。

  在很狂野的林道,我很快就适应了下坡挂在齿比重的挡位,并且不要刹车,让避震更好的工作。我把预压值设为25%,Oiz的避震十分活跃,而且渐进很好。避震的感觉和到位、舒服、流畅,给人的感觉好像行程不止100mm。但实际上这是100mm的——我量过,后轮的垂直行程是102mm。

  这也让Oiz在下坡胜过新款Epic,尽管Oiz的头管角度还要竖直一点(69°对67.5°)。在山路里并不是很能感觉得出来,尤其是在路况比较糟糕的时候。柔软而灵活的避震,让Oiz有着很好的抓地力,不会乱窜。

  后避震的小气瓶,使它在行程的末端依然有着自然的表现。当我偶尔在着陆时触探到行程的底端,后避震并不会给人警示的效果。Float DPS出厂安装了0.2^3的气室垫片。你可以把它拿掉,获取更线性的感觉,或是换成0.4^3的垫片,获取更渐进的曲线。我个人对初始设置就比较满意,不过有得选择是好事情。

31.jpg


不碰刹车,避震的性能非常好。



轮组很到位

  Oiz的轮组和轮胎选择很不错,确保了抓地力,提高了整车的操控性。

  Orbea选择了新款DT Swiss XRC 1501轮组,包括最新的240s花鼓、Ractchet EXP花鼓结构,以及内宽30mm的碳纤维轮圈。我必须要说,这对轮组非常给力。很轻,很稳,发力直接,不会有延迟。我体重比较轻,这样一对竞赛级的碳纤维轮组带来的感觉,并不是很常见。轮组也不会很颠,骑乘质感很好,与整车非常搭配。

  宽轮圈为2.35英寸Rekon Race轮胎提供足够的支撑。2.35寸比更窄的版本拥有更好的抓地力和舒适性。重量会增加,但你可以把气压降低(我一般是前20psi后23psi),获取很好的抓地力。在湿滑的环境里,这对轮胎也不怎么打滑。它们的表现超乎想象地全能并且稳定。

  “新款DT Swiss XRC 1501轮组很轻,碳纤维轮圈为2.35的宽胎提供坚实的支撑。”

32.jpg

33.jpg

34.jpg




其他零件

  如果你通过上文发现我被Oiz的骑乘品质所打动,那并不是什么错误的解读。那么,其他小细节呢?那些普通用户要每天面对的东西,做得好不好?

  我先从车架开始。车架的完成度非常高。线条非常干净有力,特别是新款OC把立和碗组,半隐藏式后避震,以及注模成型的FibreLink连杆。车头外露的线管还可以做得更简洁一些,但后避震的内走线十分厉害,线控完全隐藏在车架内。刹车和变速线管都是从车架内部穿过,不过Orbea在主转点附近把其中一截引出了车架,再走进后三角。这让维护变得更加方便。

35.jpg


新款Orbea OC把立和碗组非常干净。

36.jpg

37.jpg

38.jpg


  “线管在车头附近有点绕,但进了车架就没问题了。”

  宽度92mm的巨大五通,连接着下管、立管和主转点。Shimano的压入式中轴,在测试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异响。有些品牌,比如Scott,还在转点上使用衬套,而Orbea使用的是Enduro轴承。

  不过,我要把下碗组重新装一次,一开始我以为是底档的原因。当我把车子倒转过来洗车的时候,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水很容易从后避震那里流进上管内部,并积在里面,让碗组出问题。后避震的轴承密封可以做得更好。我不建议你也把这台车倒过来洗。就是只是正常的洗车,或者经历了雨骑,最好也检查一下有没有水积在车架里没有排干净。

39.jpg


雨骑过后,我要重新把下碗组拆装保养。

40.jpg

41.jpg

42.jpg


  “后避震和碗组的轴承密封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在后下叉连接位置和立管后面有一块橡胶挡泥板,可以把杂物挡在外面,就很好了。”

  在泥泞的环境,我发现后下叉连接位置和立管后面有些泥沙堆积在那里。对于在潮湿环境的用户来说,这是要注意的问题。如果这有一块橡胶挡泥板,可以把杂物挡在车架和连接之外,就很好了。我给Orbea的另一个建议是加一个转向限制器。Oiz没有这样的东西,遇到摔车的话,指拨会打到上管,有机会弄坏车架。我还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过有的话就更好的了,以防万一。

  一开始,碳纤维坐管有点下滑,不过加点止滑剂就可以解决问题。我会想要升降坐管吗?那当然是好的。可惜Orbea只为120mm版本的Oiz TR配备升降坐管。但是,我也想在竞技车型上看到小行程、轻量化的升降坐管,虽然不是人人都需要。我在测试的时候也没有很玩命,所以没有升降坐管也不是不行。除了有些特殊爱好以外,30.9mm坐管和内走线设计让升级更加方便。

43.jpg

44.jpg

45.jpg


  “Oiz可以升级升降坐管,但我们更想看到原车就配备。海绵把套也最好换一下。”

  对于几个接触点,Selle Italia坐垫不是我的菜,不过还能凑合着用。但是原厂的海绵把套,我是真的不行,虽然它们很轻,但是很不舒服。我把它换成了ODI的硅胶海绵把套F1 Vapour,手感更好,缓冲更好。

  XTR套件?我没什么需要补充的。变速干净利落,性能稳定可靠,连升两档的功能,可以完成瞬间加速,对比赛来说非常有用。

46.jpg


  Shimano XTR 1x12套件在测试过程中非常坚挺。我们很欣赏双活塞刹车的线性。

47.jpg

48.jpg

49.jpg


  我还要为双活塞XTR刹车点赞,它们很轻,手感很棒。线性很好,刹车临界点很清晰,你能控制什么时候抱死后轮。前轮180mm碟片的刹车力很够,但后轮只能支持160mm碟片。对体重较大的车手来说,这是要考虑的一点。




Oiz和竞争对手的比较

  下面是Oiz和其他XC山地车之间的对比。



50.jpg


  Canyon Lux是一台很全面、很实用的XC竞赛车型,性价比很高。但是Oiz的性能和全面性更强。


Canyon Lux

  Oiz和Canyon Lux在外观和风格上都比较接近,但Oiz几乎在各方面性能都更胜一筹。Oiz更轻,更流线,Squidlock线控的功能更强大,比Lux的线控更好用。Lux比Oiz更犀利,Oiz的几何则更加渐进一些,下坡也更加稳定,得益于良好的避震,以及零件的搭配。Lux有些不错的特点,比如免工具拆卸桶轴,还有IPU碗组,而且Canyon为所有型号配备升降坐管。还有,网购直销模式能为你省下不少费用。



51.jpg


  Cannondale Scalpel是骑乘感最顺畅的XC山地车,但它有些特点不是每个人都会欣赏。


Cannondale Scalpel

  Cannondale Scalpel是目前市面上最渐进的XC山地车型之一, 特别是它的避震。Lefty Ocho前叉的造型很独特,但表现让人惊艳,有着激光般的精准,和极佳的侧向刚性。较大的偏移量,让它在下坡不如Oiz稳定,尽管Scalpel的头管角度更倾斜。Scalpel的后轮非常贴地,但在非常颠簸的路面会有些不够。这样效率会打折扣,而且你只能选择全开或锁死两种避震模式。Cannondale的AI设计是很好的,但是你只能选择Hollowgram牙盘,以及特殊的后轮。拥有专利的Lefty前叉和前花鼓也是一样的问题,对有些人来说不是什么优点。



52.jpg


  Specialized的最新款Epic是工程学的结晶。特有的Brain智能避震,继续是有人喜欢有人讨厌的一个设计。

Specialized Epic

  Specialized Epic和Oiz的对比很容易,因为Brain智能避震让这台车的骑乘质感非常特别。你和Oiz之间的交互是完全不同的感觉。Oiz你需要手动选择不同的避震模式,而Specialized则是通过Brain内置阀门来决定什么时候打开或是锁死避震。当你在参加比赛的时候还行,但如果是其他场合就有点尴尬。前叉在爬坡的时候不够柔软——Oiz不会有这个问题。Brain会在每次阀门打开的时候哐一下,发出的震动和噪音让你无法忽略。相应的,Epic的车头就非常地简洁,让Oiz用户嫉妒不已。而且,Brain避震技术是要花钱的,Epic并不便宜。

53.jpg

54.jpg

55.jpg



Spark、Anthem和Supercaliber

  距离我给Scott Spark做评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这依然是市场上最好的软尾XC车型之一,哪怕已经推出了四年。Oiz和Spark有不少共同点,但Oiz的避震线控更实用,而且可以容纳两个水壶,对长距离比赛和山地马拉松来说非常重要。Giant Anthem有着和Spark一样的问题——车型有点旧了。Maestro避震结构很均衡,但51mm的前叉偏移量让Anthem在下坡不够稳定,而且27.2mm的立管严重限制了升降坐管的选择。

  我们坐等Scott和Giant在以后能回应他们的对手。他们的新车让人充满期待。对了,Trek Supercaliber呢?我们很快会对它进行实战评测。请继续关注我们。

56.jpg


Orbea Oiz有着绝妙的平衡。



Flow的评价

  Orbea的最新款Oiz为市场带来了一款最全面的软尾XC山地车。它很轻,很帅,而且操控、避震和零件配置都很出色,让它在山路上的表现十分全能。

  Squidlock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线控,Orbea因此让我们得以把后避震设置成更适合下坡的状态,同时保证了爬坡的性能,只需要用手指轻轻一按即可。其他车型可能会逼你在上坡和下坡之间做出选择,Oiz并不需要你做任何取舍。

  均衡的几何、宽把、稳定的轮组和宽胎,让Oiz在技术路段上的表现超出了普通的100mm行程的XC山地车。Oiz的全能,让他在高速和恶劣的路况同样充满乐趣,不管你是在比赛还是平常骑车。如果我需要一辆新车,Oiz会在清单的最顶端。这台车是真的可以。

57.jpg


  这台车不仅快速、高效,而且还充满乐趣。并没有很多XC山地车可以满足以上描述。



翻译:轮火竞赛,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