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穿梭机 Antidote Carbonjack 29寸耐力山地车评测
2021年01月25日 19:44 来源:mtb-news.de 作者:Gregor Sinn
在山地车行业,碳纤维很早就成为与铝合金并列的主要车架原材料之一。不过并不是每家公司都像Antidote一样,把碳纤维材料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这个波兰品牌坚持在波兰本土生产。Carbonjack 29是他们的第一台29寸山地车。这台车的前行程为160-170mm,后行程为150mm。这台车采用了“Golden Ratio黄金比例”几何,在各种enduro路况提供出色的操控。Antidote自家的FDS避震结构,则把后避震器藏在立管的后方。
详情
当Antidote Carbonjack 29的设计师在图纸上留下第一道线条的时候,他的桌面上可能有一张黑色飞机的图片。这个碳纤维车架的线条令人兴奋,前三角后部的两处镂空给人一种未来的感觉。这颗碳纤维子弹仿佛能够躲过雷达的侦测,无声无息地飞越山林,创下最快纪录。厚厚的光滑清漆之下,是排列整齐的碳纤维纹理。根据厂家的介绍,车架不仅用了碳纤维,还在一些特殊部分加入了Vectran和凯夫拉纤维。混合材料能提高性能。另外,测试车辆的做工称得上一流,碳纤维纹理几乎没有一点瑕疵。Antidote对自己的出品也非常的有自信——涂装和轴承享有两年质保,而车架更是享有终身质保(一手买家)。
Antidote Carbonjack 29采用了FDS避震结构。这个结构采用虚拟转点,后三角和前三角链接的连杆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转动。后避震在两个连杆之间浮动,在垂直方向进行压缩。和之前的Propain一样,Carbonjack 29的后避震位于立管的后方、后轮的前方。Antidote用一块碳纤维挡泥板,防止后避震被泥沙侵蚀。后避震器从车架侧方安装,为外挂气室留出空间,同时方便用户对后避震器进行操作。连杆是铝合金切削加工而成。
车架内走线,不会有异响,也不会太过隐蔽。入线口做得非常漂亮,无需橡胶导管。线管在中轴下方离开车架。虽然线管暴露在五通之下离地面近的位置,但在实际使用中没有遇到问题。Antidote Carbonjack 29的下管没有橡胶保护,不像现在的一些山地车。后下叉则有一块不起眼的橡胶,比较窄,保护最重要的部位。L码车架可以塞下一个0.7L的大水壶。中轴方面,你可以选择压入式或者螺纹式。
除了外观,Antidote也十分强调车子的几何。“Golden Ratio黄金比例”,Antidote的几何设计也有了自己的命名用来宣传。简单看数据,可以发现前伸量相当大,不过其他的关键数据并不是非常地革新。所有尺码的头管角度都是65°,比较倾斜,符合现代主流。五通下沉量32mm。后下叉长度450mm,比较长。有效立管角度在75.5°到76°之间。前伸量方面,最小的S码是430mm,而最大的XL则是510mm,适合身材高大的用户。堆高值十分大,从621到649mm。

Carbonjack29是Antidote这个波兰小厂销售的唯一一款整车。不过Antidote公布的配置,和我们收到的测试车辆的配置有很大的不同。整车售价7199欧元至7799欧元,要看你选Fox Factory还是Öhlins的避震。刹车和变速套件是Shimano XT,轮组是Industry Nine,升降坐管是One Up,车把则是Antidote自己的产品。我们的测试车辆,则是搭载这Öhlins避震,XTR套件,以及DT Swiss EXC 1200 Spline轮组。测试前, Cushcore XC胎垫已经装进了Maxxis轮胎里。
市售整车配置
实测感受
我们先把Antidote Carbonjack 29带到图林根的树林里跑一下。这里的林道一出门就开始爬,我们经常去。有的车让你感觉一上去就有了,不过Antidote Carbonjack29是要花一点时间去熟悉的。这不只是Golden Ratio几何的问题,还有车辆配置的问题。
810mm的超宽车把,480mm的前伸量,以及理论上虽然直立的立管角度,一个183cm的人骑在这辆车上依然感觉到非常地拉伸。30mm的短把立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很惊讶地发现,Cushcore XC胎垫在上坡时的存在感太强烈了。在经历了秋雨的松软土路上,嗡嗡的胎噪声消失了,但你感觉自己好像在阻力调到最大的骑行台上。踩踏一停下来,轮子也跟着停,几乎不会向前滚动。
在大家的后面到达坡顶,不过应该还有机会在下坡追回去,这要感谢给力的Ohlins线圈弹簧后避震。不过在一开始,它给人的反馈也是不怎么样的。450mm的后下叉长度,以及超长的前伸,使得这台车的轴距非常的长,再加上宽把,让你在车上感觉难以驾驭。短把立的转向令人感到紧张。于是我们决定先回去,把设置重新调整。
首先,把Cushcore胎垫拆了。Maxxis轮胎的Exo+编织层,在防刺穿方面已经非常足够了。车把换成了Travativ Descendant的铝合金把组,50mm把立+780mm车把,找回熟悉的操控感觉,上坡和下坡的姿势也不会太极端。要注意的是,这台车本身的爬坡性能并不是那么糟糕的。只是我们觉得,实际的立管角度还是有点后飘,特别是对于腿比较长的人来说。把坐垫推到最前,车把也换成稍微窄的规格,现在的骑乘姿势算是可以接受了。虽然这台车的重心靠后,但我们很少遇到抬车头的问题,可能因为后下叉很长吧。
下坡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我们骑了好几段下坡,才逐渐熟悉Antidote Carbonjack 29的感觉。当我们去到一片比较开阔、高速的下坡,车子马上就进入了另一种状态。这台长长的车子,稳稳地贴着路线,就像一块滑板。Ohlins避震有着很好的抓地力和缓冲,不需要太多的调整(出厂设定基本没动)。这让Antidote骑起来的行程感觉比标称更大。
在非常高速的情况下,车子保持平静,不过遇到小的起伏想起飞也是可以的。不过,太过有想象力的选线,就不是Carbonjack的强项了。这是因为车子的轴距很长。不过它在空中的时候很稳,在那些起飞的路线上也是一台不错的车子——前提是你要有速度和跳台。良好的渐进,让后避震即使在不太漂亮的着陆也能有很好的缓冲。在行程末段也不会有太硬的感觉,但这点同时也意味着车子容易下沉——曲线非常渐进的车子都有的通病。车子非常贴合地面。
在高速路段试骑之后,这台车证明了它在技术路段也有很好的性能。当你找到平衡感之后,长后下叉也可以变得比较灵活。但是车子的轴距很长,过急弯很难不让后轮打滑,也就让适应需要更长的时间。特别是在一些沟渠,后轮经常碰到内侧,于是会有轻微的侧滑。如果你能在外弯有很好的支撑,或者倾向把重心压在前面,那么这台车的过弯是OK的。
抗下沉消失的时候,让车子变得难以控制。外倾角地形是Antidote Carbonjack 29最大的敌人。可能是我们技术不够,但不管我们多努力,一遇到树根,车子就容易偏离路线冲出去。只是把重心向前压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后轮就过早地偏移。感觉就像在鸡蛋上面跳舞。
Ohlins避震:经过刚开始的适应后,Ohlins很快就表现出和这个享有盛誉的瑞士品牌相符的性能。我们在其他车上就试过TTX线圈弹簧后避震,被它的优秀表现打动。RXF 36 M2前叉的性能,则完全不亚于后避震。避震的设定很简单,前叉给人的感觉很稳,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是一致的。出色的避震给你增加了信心,让你大胆挑战极限。
Cushcore:我们还没有对防爆胎垫Cushcore进行过正式的enduro测试。关于防爆性能,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评论的。不过,Cushcore胎垫的路感比较肉,增加了转动惯性,对踩踏没什么帮助。这会让你在爬坡的时候更加吃力,可能每个山头都会比原来慢几分钟。我们让不同的人都试着骑,每个人一换上带有Cushcore胎垫的Antidote之后,都一定会在爬坡掉队。把胎垫拿掉之后,Antidote的爬坡表现回到中规中矩的水平。
立管角度:我们的测试车辆,一台L码的Antidote Carbonjack 29,理论上的立管角度接近76°。然而实际的下沉,让立管角度变得后倾,特别是坐管拉得比较高的时候,坐垫很靠后。我的身高是1米83,骑这台前伸值480mm的车子,在上坡时感觉很拉伸。
Shimano XTR:套件没什么毛病。不过变速需要的力度有点大,我们希望按键的手感可以改善一下。不过这是可以适应的。套件的性能是最高水准的。后拨有一次松了,这个问题在SRAM的后拨上出现得比较多。另外,XTR刹车的临界点不是很稳定。特别在颠簸的地形,这个问题会突然发生。我们希望在陡坡上的刹车性能是稳定的。
Antidote Carbonjack 29展现了波兰小厂高品质的碳纤维处理工艺。这台车的质量上乘,而且外观非常漂亮。在实际测试中,虽然后行程是150mm,但这台车在高速骑行中十分稳定,避震表现出色。轴距较长,在狭窄的路段需要更多精力去控车。但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我们对这台车的操控性十分惊喜,只要地面有足够的支撑。
优点
缺点
必须承认,我们花了一些时间去适应Antidote Carbonjack 29,之后就十分舒服了。这台漂亮的车子,在高速之下非常稳定流畅。Ohlins避震发挥了不少作用。我们想车子短一点,在狭窄的路段更好操控。
翻译:轮火竞赛,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