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似乎每隔几年我们就会对把立应该是什么有一个热门的新看法,这并非没有充分的理由。把立、车把和驾驶舱的尺寸对我们的身体姿势、骑行风格和技术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因此它们应该处于近乎持续改进的状态是很自然的。


  有一个想法一直在流传——某种零长度把立。Mondraker 大约十年前凭借大前伸范围几何概念引起了轰动,最近 Rulezman 悬架也将自己的概念推向市场。






BNB RR 把立详细信息


35 毫米车把夹,配有 31.8 垫片

底座到车把中心 150 毫米

具有 -15 毫米反向偏移

7075 T6 铝材

黑色、金色或银色可供选择

重量:393 克

价格:400 美元

bemorebikes.com




  这两种选择都提出了与传统车架和把立设计的原理非常背道而驰的观点和概念。Mondraker 取消的把立长度可以说是加到了上管上,Rulezman 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只是他们说要考虑加大车架的尺寸。


  当然,如果说这两个品牌只是做了一根粗短的把立就结束了,那是完全不公平的——而且他们都对自行车进行了大量其他改进。鲁尔兹曼的推理再次表明后中心更长。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东西,我认为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设计途径。他们还表明,Mondraker 多年前推出的 10-20mm 把立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其他几何尺寸的限制,无法补偿当你转向更短和更高的把立时会出现的固有的向后重量偏差。


  这两个想法都非常有趣,我特别喜欢 Seb Stotts 上面关于 Rulezman 的产品的文章。然而,今天讨论的把立来自美国品牌 Be More Bikes,我们重点关注他们对把立设计的独特看法,并质疑外观是否具有欺骗性,毕竟它并没有那么不同。


2.jpg






大胆的外观,甚至更大胆的主张


  自行车行业充满了满怀激情的人,布朗森·摩尔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把立并不是他在 CAD 中组装起来的东西,已经被订购了 1000 件,然后愉快地继续前进并被遗忘。今年早些时候在 Sea Otter 与他交谈时,很明显他生活在这个奇怪而美妙的创造物中,我非常尊重像他这样的人。


  把立看起来很狂野,它的主张也同样宏伟。BMB 的文案将把立的特征分解为两个关键区域 - 升高的高度和反向偏移。让我们从前者开始。


  不分先后,声称的一些好处是,把立使骑手的手臂与车把成更好的角度,以便自信地下降,并鼓励肘部弯曲,在关节达到最大伸展之前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据说,手臂和脚之间的距离增加可以为自行车提供更多的杠杆作用,帮助你通过双脚增加骑行重量,减少双手骑行,并让你拥有更平静、更舒适的攻击位置,类似于在一辆越野车上你所拥有的位置。


  在反向偏移方面,文案称它可以缓解较趴头管自行车的松软感觉,提供更好的控制,让你更有效地加载侧向转弯,并使骑手能够进行更急的转弯;该位置旨在阻止前轮陷入极端的转向角度,并让你对前轮胎的接地面积有更好的感觉,这意味着你可以更有信心地驾驭后轮。


  这些主张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与挑战“常规把立”的其他新颖想法不同,该把立并不声称是更大几何概念的一部分。他们特别指出你不需要加大自行车的尺寸。


  到目前为止,还是很激进。


3.jpg






使用传统组件可以达到这个位置吗?


  在测试过程中,我开始好奇这与我们斯阔米什总部的典型部件相比有何不同。我以前曾骑过超高车把,像我们很多人一样,我熟悉其中的局限性,也熟悉其中的好处。有时,前端非常高,感觉就像穿越无人区。有平衡,但转弯之间的过渡感觉有些模糊,前轮可能缺乏抓地力,小偏转可能开始成为不稳定的真正原因,特别是前轮没有足够的重量来保持平衡和直线行驶。在 Y 轴上并不是那么糟糕,对我来说,通过垂直平面的过渡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


  我安装了来自 Answer 的相当引人注目的 A76 车把,它的高度为 76 毫米,你可能会感到惊讶。车把将我的手置于与 BMB 把立非常相似的高度,只是向前推进了 80 毫米。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点,我将 40 毫米把立旋转 180 度并重新安装了把立。我在停车场兜了一圈,有两件事让我确信——我不是特别喜欢它,但感觉却有种奇怪的熟悉感。


4.jpg






攀爬印象


  在把立上会让你处于一个非常非正统的位置,这就是重点。我立刻想到了多年来我遇到的有背部问题的人,这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还想到了希望学习如何兔的人,我再次认为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然后我走上了小路,这根把立的无限可能性开始枯竭。


  自行车如何适合自己是非常主观的,我不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自行车如何适合我的身体。然而,我发现,当爬上这个把立沿着平坦的路面骑行时,我会感到很累,在长时间骑车我会发现很难坚持下去。通常,我喜欢关节和骨骼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而且我们不希望核心长时间处于活动状态。我喜欢肘部刚刚从锁定位置向后,用手臂支撑上半身,即使在前端较低的自行车上也是如此。


  而当路面变得更陡时,车子感觉更像城市车。我承认我不是健身爱好者,但我想说我通常不会在上半身自行车健身方面遇到困难。然而,我的三头肌感觉在不断地加载,它们要保持前端的重量。当路况变得更陡或更技术性,我几乎必须把胸膛放在了把立上。在正确的爬坡中,使用这个把立不仅缺乏前部的抓地力,让你在寻找牵引力时前后拉锯,而且还让人筋疲力尽。


  请注意,如果要对付垂直地形,那么使用“前轮升降机”肯定是容易得多,如果你将前轮卡在根部或方形边缘,那么这个把立会有所帮助。


5.jpg


我们在把立上安装了 15 毫米的上升车把进行测试。






下坡的印象


  在一辆普通自行车上使用这个把立,这回是一辆大尺寸的 Transition Spire,感觉完全不舒服。我不想成为坏消息的传播者,但我认为这件东西已经对骑手重量和骑车时的重心进行了巨大的改变。


  缺乏前抓地力,压弯时可以找到一点平衡,但窗口很小且很快就会失去效果。常见的情况是,你会发现一个可以开始信任的倾斜角度,只是马上失去。这并不是车把翻倒的感觉,有点像拖着前刹车骑湿树根时的感觉。


6.jpg


  在对比骑行测试中,我将它与标准 40 毫米把立和 35 毫米把立进行了比较。


  当抓地力非常重要时,轻刹前轮也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转弯有点像要摔到铁轨上的感觉,你需要加重外侧脚的重量并用内侧手调节抓地力。


  在平直的路况,它可能感觉还不错 - 像超高车把一样,它不仅提供了你熟悉的权衡,而且更像加强版本。我非常相信“重脚轻手”的理论,但这超出了我能接受的极端理论。


  我和布朗森谈过,他似乎承认这个把立并不适合所有人,它比其他的流行的把立更适合某些特定的车架、位置和技术。他甚至解释说,他想用这个理念作为更整体概念的垫脚石,这对我来说听起来是个好主意。我很好奇他接着制作的车架是否为了解释他的超高前端。他还在开发把立的第二个版本,高度稍低,希望能够适应更多骑手和更广泛的车架。




优点


极高的高度使操作变得容易

在快速开阔的地形上保持稳定

可能为某些人提供舒适的设置



缺点


攀爬时感到疲劳

感觉不平衡

很难找到一致的前抓地力






结论


  我希望这不是 BMB 冒险的终结,但我非常尊重布朗森的热情,但我不得不说,这件物品不适合我,它并不适合骑行的任何一个方面,尽管可能有一些小方面的好处,但就我们的整辆自行车以及我们对它们的期望而言,这似乎有点微不足道。


  在我看来,合乎逻辑的步骤是联系一家定制车架制造商,购买500 毫米后下叉的产品,并且有着你适合的前伸范围,以便尝试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进行探索,而不是售后升级。主要问题不是把立的尺寸,而是声称它可以安装在市售的普通山地自行车上。—亨利·昆尼


翻译:轮火竞赛  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