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延伸量的Starling Murmur 29:定制几何背后的思维
2017年01月01日 11:28 来源:enduro-mtb 作者:Jim Buchanan
在英国,我们喜欢特色,崇尚与众不同,如果接手长期测评的单车,最好是按照我们的心愿设计而成。今年的想法也没什么不同,我们的旧车Genius LT Tuned已经退休了,只剩下一个裸架,新的一年,我们翘首以盼的是一台全新的整车:Starling Cycle单车公司的Murmur 29。
我们手上的车架与常规产品完全不同,材料是高质量但略显古老的钢铁,但我们决定车架几何不需要别具一格,而是选择了Nikolai Geometron和Pole Evolink 29er的结构,延伸量(reach)偏长,低重心,趴头管,再加上偏直的立管角度。我们仔细研究了行业流行的各种延伸量偏长的车型,在测试过几台之后,我们终于理解,为什么这种看似奇葩的设计能在现实中赢得一席之地。
乔•麦克尤恩(Joe McEwan)在制造第一台Murmur 29之前,我们先去他那里打探了些消息,跟他商量定制的车架,还要求是29er,他回答得很干脆,可以!在他制作第一台29er车型之前,定制的尺码和角度数据就已经到了他手上。我们也注意到,他好像为此觉得不太满意。我们还向他要求了510mm的延伸量(reach),63°头管,车架要能够搭配150 mm的升降座杆,还要能内置Shimano Di2电池,兼容150 mm行程的前叉。
车架差不多完工了,只剩下安装摇臂,再进行打磨,最后再送去涂装师那里绘制我们想要的配色,我们没有要求太多吧?我们去拜访乔,来到繁华的布里斯托尔,跟他讨论目前的单车设置,他居住的连栋别墅非常有吸引力,其中还藏着一个长长的花园,花园末尾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棚屋。这个小屋是乔的工作室,他所有的成品都是在这里创造的,里面装着钻模, 1940的车床,这是他每天都要用到的工具,还有一个老旧的立式电钻,和他的钎焊设备。这个地方真的很低调,带着一股保守派的气息,跟现代制造畅销款碳纤产品的大工厂截然不同,而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别致。
看着乔用气焊枪为其中一台单最做最后润色,我们坐了下来,和他讨论单车的细节,以及如何做定制产品。乔在两个星期前才结束了他在航空部门的全职工作,现在可以全心全意集中精神在Starling的单车事业了。
2017年快到了,你也快要结束作为航空应力工程师的工作,对你来说这算是一次很大的改变吗?
从坐在办公室管理一群人,到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制作单车,确实很不一样!
你为此感到兴奋吗?
是的,过去20年,我一直在从事航空工程,现在正处于中年危机吧!但做些改变让生活继续是件好事情。事实上,生活中的工程师远比职业工程师要多。
这台29 Murmur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你想做29er车型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
实际上我从未自己买过29er单车,只骑过助手的车,我其实没有太多机会去试骑不同的车型。但在650b Swoop面市之后,很多顾客都希望我制造一台29er。所以那时候就有了29er车型的想法,我制定出最合适的一些几何变化,当我把第一台车做出来,立刻就能够上林道了。这次试骑我发现这种车型的骑行效果超乎意料的好,那时候我才理解了29er存在的原因。
你尝试过我们定制的29er理想车型有一段时间了,距离我们第一次联系你也有了几个月,当时我们选择的几何数据会让你感到惊讶吗?
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我自己骑的单车延伸量都在480mm,当然原始版本是450mm的,事实上,加长延伸量、变趴头管之后,骑行效果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我认为就算轮组变大一点,几何上也没有理由变化,只要BB高度和轮轴距相对来说合适就行。我认为29er不应该采用短延伸量和直头管,这种几何并不会显得更好。
你这个说法倒是比较少见,但这些年来,我们见得最多的是,29er车型的头管角度比650b要更直一些。
大部分厂家将29er车型头管更趴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前叉的偏移量可以稍有不同, 29er车型头管角度更直一点,才能保证赛道上的骑行感觉不变。但这个程度很难说,要尝试过无数次,才能知晓骑行感觉到底怎么样。
当顾客订购单车时,有多大比例的顾客要求定制几何呢?
其实全部顾客都要求定制几何,我们没有提供标准尺寸。只有后三角长度、立管角度是固定不变的。拿前三角来说,所有车手都想自己决定头管角度、延伸量、立管长度和舵管长度。因为卖给每个人的车架都是单独制作的,根本没有必要制定标准尺寸,因为制作每个车架的工作量是一样的,定制几何也好,按照固定的几何参数也好,都需要同样多的工序。
如果你的顾客不知道自己喜欢或者想要什么样的几何,你会给他们建议吗?
是的,如果他们要求的数据不会跟这个数值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我会给他们头管角度的建议,Swoop车型最好是65°,Murmur车型最好是66°。立管长度比较容易确定,只要测量车手现在的单车,量出座轨到地面的距离,我们就能把最合适的立管长度计算出来。延伸量才是最难测的数据,难点在于,现在的单车几何在变化,整体来说比以前变长了。但如果顾客希望单车几何与以前相同,那么他们只需要测量出旧车的下管长度。单车要多大,下管是很不错的衡量标准,然后我再制定出他们需要的数值。如果顾客想跟随眼下的潮流,让单车长一点,从而优化骑行感觉,那么我们也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很多人会来我这里拜访,然后试骑单车,我会观察他们坐在单车上的平衡状态。相比坐姿而言,当车手站起来处于进攻姿势时,更容易看出几何是否适合。几天前来了个小伙子,身高173mm,尝试延伸量480mm的车型时,单车显得太大了;另一位身高206 cm的青年人,骑着同样的车型,但明显看得出他还需要将延伸量增加50-75mm,他身材很高大,单车的前三角当然也要相应地增长。
我们当初联系你时,要定制63°的头管和510mm的延伸量,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车手自己的想法,这个长度同样能带来很好的骑行效果,因为你们的车手车手身高180cm,手臂很长,单车延伸量比我所需要的多20mm不足为奇,我身高也是180cm,手臂长度可能比不上那位测试车手,但他的把立比我短了10mm,他要求将延伸量再增加10mm也很正常。至于63°的头管角度,如果车手有玩速降的背景,这样的角度过弯时绝不会造成什么问题。我更倾向于技术好的车手采用较趴的头管角度,因为车手在过急弯时能掌控好,遇到陡下坡时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如果大品牌坚持碳纤制作,那他们不可能坚持定制几何,因为他们的生产工具是为特定尺寸的车架而制作的。对批量生产而言,定制几何显得非常复杂,我不太懂量产,但估计这种情况下定制几何会大幅度增加成本。定制几何这一块市场有明显的空白,不只是身材太高大的车手有定制几何的需求,也有身材矮小的车手需要特制车架。
你有想过制作小一点的单车吗?
是的,我还有几个没用过的摇臂,也许以后会做26寸轮组的车架,找不到什么理由不做小点的单车,唯一的问题在于,小单车的成本几乎和大尺寸是一样的。
读这篇文章的人可能会想:“乔一直都在捣鼓钢材,他可能没有制作碳纤的经验”,你曾经接触过碳纤吗?
我的工程师生涯从一开始接触的是航空项目,曾经在Airbus公司的新科技部门工作,累积了很多分析方法。那时候我是技术部的负责人,接触过最新的碳纤科技,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碳纤的用途。这种材料确实很好,处理碳纤对我来说不算难事,对我来说,唯一的挑战在于挑选哪种碳纤材料制造单车,对此我确实不懂。
有些顶级山地车品牌的碳纤车却几乎不含有真正意义的好碳纤,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我曾经有一份工作,负责花费大量时间检查生产质量,因为成品的形变方式会对航空器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每一次材料叠加都要做到完美,Airbus为这项工作付出的成本非常庞大,所以我见过制作最精良的碳纤。我也见过某些碳纤速降车BB区域的切面,质量真的是不敢恭维,就像是随随便便用胶水将碳纤粘住一样!当然了,航空材料和山地车所用的碳纤不同,单车还能正常运转,但作为一个在航空领域工作过的人,这种质量的碳纤叠层真的是太难入眼!也许这种碳纤能够满足山地车的用途,但却不能发挥出碳纤的最佳效果。但如果非要使用航天级别的碳纤材料制造单车,必定会耗费巨额的成本。
假设用制造航空等级的高端碳纤叠加工艺,你认为一个车架比较合理的造价是多少?
没有5万欧元(约合36万人民币)是做不到的,肯定要花掉巨额的成本。
Starling Cycles这个品牌未来会怎样发展呢?
圣诞节之后我开始了全职造车,宣传过后,我已经接到了35个订单,真的是相当不错了,等待出货的名额已经排到了2017年7月份。估计我们聊天的这段时间,又会增加两个订单!等到生意稳定之后,我会将制造车架的任务分包给英国的厂家,那样我就可以集中精力做设计,并提升现在的结构。目前我也在观望碳纤技术和其他方面。我希望能在小棚屋里,成为快乐而投入的单车制造专家!
很感谢乔为我们制造29er单车,也希望他全职跨入单车制造业之后有美好的未来。我们相信他能制造出很棒的单车,因为很多车手都想体验到非同一般的骑行效果。
新款Murmer 29,我对它一见钟情。
我们手上的车架与常规产品完全不同,材料是高质量但略显古老的钢铁,但我们决定车架几何不需要别具一格,而是选择了Nikolai Geometron和Pole Evolink 29er的结构,延伸量(reach)偏长,低重心,趴头管,再加上偏直的立管角度。我们仔细研究了行业流行的各种延伸量偏长的车型,在测试过几台之后,我们终于理解,为什么这种看似奇葩的设计能在现实中赢得一席之地。
乔•麦克尤恩(Joe McEwan)在制造第一台Murmur 29之前,我们先去他那里打探了些消息,跟他商量定制的车架,还要求是29er,他回答得很干脆,可以!在他制作第一台29er车型之前,定制的尺码和角度数据就已经到了他手上。我们也注意到,他好像为此觉得不太满意。我们还向他要求了510mm的延伸量(reach),63°头管,车架要能够搭配150 mm的升降座杆,还要能内置Shimano Di2电池,兼容150 mm行程的前叉。
乔的一颗心,全都放在创造这些美绝人寰的单车上。
车架差不多完工了,只剩下安装摇臂,再进行打磨,最后再送去涂装师那里绘制我们想要的配色,我们没有要求太多吧?我们去拜访乔,来到繁华的布里斯托尔,跟他讨论目前的单车设置,他居住的连栋别墅非常有吸引力,其中还藏着一个长长的花园,花园末尾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棚屋。这个小屋是乔的工作室,他所有的成品都是在这里创造的,里面装着钻模, 1940的车床,这是他每天都要用到的工具,还有一个老旧的立式电钻,和他的钎焊设备。这个地方真的很低调,带着一股保守派的气息,跟现代制造畅销款碳纤产品的大工厂截然不同,而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别致。
看着乔用气焊枪为其中一台单最做最后润色,我们坐了下来,和他讨论单车的细节,以及如何做定制产品。乔在两个星期前才结束了他在航空部门的全职工作,现在可以全心全意集中精神在Starling的单车事业了。
聊起迷你工作室和制作工艺,他却成了保守派,而我们对这样的风格感到很愉悦。
2017年快到了,你也快要结束作为航空应力工程师的工作,对你来说这算是一次很大的改变吗?
从坐在办公室管理一群人,到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制作单车,确实很不一样!
你为此感到兴奋吗?
是的,过去20年,我一直在从事航空工程,现在正处于中年危机吧!但做些改变让生活继续是件好事情。事实上,生活中的工程师远比职业工程师要多。
乔在焊接之后还要做一层镀焊,他解释说,这样的做法可以在管材的连接处增加柔韧度和强度。他说的没错,有时候车架会出现“刚性过度”的情况。
这台29 Murmur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你想做29er车型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
实际上我从未自己买过29er单车,只骑过助手的车,我其实没有太多机会去试骑不同的车型。但在650b Swoop面市之后,很多顾客都希望我制造一台29er。所以那时候就有了29er车型的想法,我制定出最合适的一些几何变化,当我把第一台车做出来,立刻就能够上林道了。这次试骑我发现这种车型的骑行效果超乎意料的好,那时候我才理解了29er存在的原因。
你尝试过我们定制的29er理想车型有一段时间了,距离我们第一次联系你也有了几个月,当时我们选择的几何数据会让你感到惊讶吗?
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我自己骑的单车延伸量都在480mm,当然原始版本是450mm的,事实上,加长延伸量、变趴头管之后,骑行效果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我认为就算轮组变大一点,几何上也没有理由变化,只要BB高度和轮轴距相对来说合适就行。我认为29er不应该采用短延伸量和直头管,这种几何并不会显得更好。
我猜,这大概就是今后贴在头管上的徽章吧?
你这个说法倒是比较少见,但这些年来,我们见得最多的是,29er车型的头管角度比650b要更直一些。
大部分厂家将29er车型头管更趴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前叉的偏移量可以稍有不同, 29er车型头管角度更直一点,才能保证赛道上的骑行感觉不变。但这个程度很难说,要尝试过无数次,才能知晓骑行感觉到底怎么样。
当顾客订购单车时,有多大比例的顾客要求定制几何呢?
其实全部顾客都要求定制几何,我们没有提供标准尺寸。只有后三角长度、立管角度是固定不变的。拿前三角来说,所有车手都想自己决定头管角度、延伸量、立管长度和舵管长度。因为卖给每个人的车架都是单独制作的,根本没有必要制定标准尺寸,因为制作每个车架的工作量是一样的,定制几何也好,按照固定的几何参数也好,都需要同样多的工序。
乔经常会使用这台1940年的古董车床,他对这台机器的每一个细节都很满意。
如果你的顾客不知道自己喜欢或者想要什么样的几何,你会给他们建议吗?
是的,如果他们要求的数据不会跟这个数值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我会给他们头管角度的建议,Swoop车型最好是65°,Murmur车型最好是66°。立管长度比较容易确定,只要测量车手现在的单车,量出座轨到地面的距离,我们就能把最合适的立管长度计算出来。延伸量才是最难测的数据,难点在于,现在的单车几何在变化,整体来说比以前变长了。但如果顾客希望单车几何与以前相同,那么他们只需要测量出旧车的下管长度。单车要多大,下管是很不错的衡量标准,然后我再制定出他们需要的数值。如果顾客想跟随眼下的潮流,让单车长一点,从而优化骑行感觉,那么我们也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新款Swoop 650b,独一无二的涂装。
很多人会来我这里拜访,然后试骑单车,我会观察他们坐在单车上的平衡状态。相比坐姿而言,当车手站起来处于进攻姿势时,更容易看出几何是否适合。几天前来了个小伙子,身高173mm,尝试延伸量480mm的车型时,单车显得太大了;另一位身高206 cm的青年人,骑着同样的车型,但明显看得出他还需要将延伸量增加50-75mm,他身材很高大,单车的前三角当然也要相应地增长。
我们当初联系你时,要定制63°的头管和510mm的延伸量,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车手自己的想法,这个长度同样能带来很好的骑行效果,因为你们的车手车手身高180cm,手臂很长,单车延伸量比我所需要的多20mm不足为奇,我身高也是180cm,手臂长度可能比不上那位测试车手,但他的把立比我短了10mm,他要求将延伸量再增加10mm也很正常。至于63°的头管角度,如果车手有玩速降的背景,这样的角度过弯时绝不会造成什么问题。我更倾向于技术好的车手采用较趴的头管角度,因为车手在过急弯时能掌控好,遇到陡下坡时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从左边开始数,第三个就是我们的超长车架,只差摇臂没做好。
近几年我骑的车是Orange Patriot,头管角度是63°,BB高度非常低,虽然避震行程只有150mm,但骑行表现好得令人难以想象,我将避震行程缩减了一些,再次降低BB高度,使单车表现更好。
如果大品牌坚持碳纤制作,那他们不可能坚持定制几何,因为他们的生产工具是为特定尺寸的车架而制作的。对批量生产而言,定制几何显得非常复杂,我不太懂量产,但估计这种情况下定制几何会大幅度增加成本。定制几何这一块市场有明显的空白,不只是身材太高大的车手有定制几何的需求,也有身材矮小的车手需要特制车架。
乔经常升级他的钻模工具,磨刀不误砍材工。
你有想过制作小一点的单车吗?
是的,我还有几个没用过的摇臂,也许以后会做26寸轮组的车架,找不到什么理由不做小点的单车,唯一的问题在于,小单车的成本几乎和大尺寸是一样的。
读这篇文章的人可能会想:“乔一直都在捣鼓钢材,他可能没有制作碳纤的经验”,你曾经接触过碳纤吗?
我的工程师生涯从一开始接触的是航空项目,曾经在Airbus公司的新科技部门工作,累积了很多分析方法。那时候我是技术部的负责人,接触过最新的碳纤科技,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碳纤的用途。这种材料确实很好,处理碳纤对我来说不算难事,对我来说,唯一的挑战在于挑选哪种碳纤材料制造单车,对此我确实不懂。
这是前三角的钻模工具。乔向我们解释说,避震器采用公制标准之后,也要相应地换成不同的螺丝钻。
有些顶级山地车品牌的碳纤车却几乎不含有真正意义的好碳纤,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我曾经有一份工作,负责花费大量时间检查生产质量,因为成品的形变方式会对航空器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每一次材料叠加都要做到完美,Airbus为这项工作付出的成本非常庞大,所以我见过制作最精良的碳纤。我也见过某些碳纤速降车BB区域的切面,质量真的是不敢恭维,就像是随随便便用胶水将碳纤粘住一样!当然了,航空材料和山地车所用的碳纤不同,单车还能正常运转,但作为一个在航空领域工作过的人,这种质量的碳纤叠层真的是太难入眼!也许这种碳纤能够满足山地车的用途,但却不能发挥出碳纤的最佳效果。但如果非要使用航天级别的碳纤材料制造单车,必定会耗费巨额的成本。
乔给我们展示他在一个后三角留下的小瑕疵。
假设用制造航空等级的高端碳纤叠加工艺,你认为一个车架比较合理的造价是多少?
没有5万欧元(约合36万人民币)是做不到的,肯定要花掉巨额的成本。
Starling Cycles这个品牌未来会怎样发展呢?
圣诞节之后我开始了全职造车,宣传过后,我已经接到了35个订单,真的是相当不错了,等待出货的名额已经排到了2017年7月份。估计我们聊天的这段时间,又会增加两个订单!等到生意稳定之后,我会将制造车架的任务分包给英国的厂家,那样我就可以集中精力做设计,并提升现在的结构。目前我也在观望碳纤技术和其他方面。我希望能在小棚屋里,成为快乐而投入的单车制造专家!
这些车架里没有任何碳纤,至少现在没有!
很感谢乔为我们制造29er单车,也希望他全职跨入单车制造业之后有美好的未来。我们相信他能制造出很棒的单车,因为很多车手都想体验到非同一般的骑行效果。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
网友评论
已经有9条评论
已经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