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bike XDURO All Mtn 7.0满足了我们对电助力山地车的所有期待,值得信赖的发动机和电池,现代山地车几何,还有充足的避震行程。


0.jpg


  德国品牌Haibike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而过去8年他们在不断研发和完善eMTB车。尽管大部分人以为电助力车是近两年突然冒出来的,但这些品牌多年来一直在背后开发技术,才有我们现在见到的电助力车。

电助力车能带来什么样的骑行感觉?

  Xduro All MTN 7.0是一台体形庞大的全山地车,时刻准备冲击任何线路。超大尺寸的液压成型铝合金管材,保护着隐藏于下管的电池。涂装和贴纸很欧气,大胆的配色宣示着这台单车所属的品牌。蓝、灰加上高亮的黄色配在一起十分融洽,在测试过程中我对这台车的喜爱不断加深。


1.jpg


  前后避震行程都是150mm,搭配27.5+车胎,这台车确实很大。回想一下我测试过的这种尺寸的山地车,加上电助力之后,对我真的很有吸引力,当你可以骑车踩上山时,当然不必再乘坐运送车。

  相比其他电助力车,这款车瞄准了高端市场,售价8995美金。部件相当可靠,尤其是避震方面,在单车重量和动力都增加时,必须重点考虑避震设计。RockShox Yari RC前叉用35mm内管增加转向刚性,搭配Deluxe后避震器。


2.jpg


  TRP G-spec Slates T4是四活塞刹车,与阿隆•格文(Aaron Gwinn)联手研发,搭配203/180mm刹车碟,带来极其强劲的制动效果。这台车的速度真的很快,也就意味着刹车必须能控制住前进的动力。

  27.5+轮组,搭配久经考验的Maxxis Minion车胎。这是一款内部专用轮组,Boost花鼓开档,DT辐条,以及40mm内宽的轮圈。


3.jpg


  关于Bosch发动机/电池系统的技术型文章太多了,可以说Bosch是行业领导者,为大部分生产电助力车的品牌提供发动机/电池系统。设计电助力车需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是,要有更自然的骑行感觉,很多车手抱怨电助力车不平稳,当遇到急转弯下脚时,会让人感觉到不受控。Bosch在一年前就发布了助力系统的新型调整方式,为新款电机/电池系统增加了中等功率的方案,新电机的优点是前几代产品不具备的。经过早期测试后,新品得到的评价很高。如果你踩踏更用力,电机会给你更多助力。当你轻松踩踏,助力也会减少。据说这是能将电池续航能力发挥到最佳的电机。


4.jpg


介绍过升级版电机之后,接下来的测试一定会很有趣。

骑行表现

  这台车来到我身边纯属意外。因为摔伤膝盖,我有好几周时间不能骑车,上司就把这台Haibike电助力车当成礼物送给我了,我依然能在赛道上转悠,但不会对膝盖造成压力。在一些初级的线路上试水,我的膝盖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疼痛。对我来说这像是开放通行的绿色信号,那么就让真正的测试开始吧!


5.jpg


  在赛道上,这台25kg的单车拥有令人惊讶的灵活性,尤其是在踏频很高的时候。在此之前,我从没测试过电助力山地车,骑了好几次熟悉状况之后,我才能完全投入测试,搞清楚Haibike的优点和缺点。

  双脚不停地踩踏,Haibike回报给车手的是均衡的助力。出弯时,在流畅的踩踏之下,单车带来额外的推力让人感觉十分有趣。我们尝试过各种强度的助力档位,启动电助力模式,可以轻松应对狭窄的小路和连续的弯道,需要踩踏几脚才能保持流畅前进。同样的线路,如果换成TURBO档位,你会感觉到自己就像是在驯服野马。

  当来到地形开阔的地段,电助力车才真正开始发光,你踩踏得越猛,单车给你的助力越大。在赛道上和朋友相互追逐,就像是猎狗追着兔子。最后我终于碰到了XC车手,我完全跟得上他的节奏,让他在我身后吃点苦头,我们都从骑行中得到了很多。和所有电助力山地车一样,这款车的时速限制在25km以内。速度超过这个数值之后,电助力系统就会失效。上坡时,电助力会让速度快很多,下坡时就不需要电助力了。


6.jpg


  E-TOUR是电助力最低的设置,在这个档位下,我可以将更多线路衔接起来,而不会出现拉扯链条的吃力感。如果你错误地估计骑行长度,驾驭重型单车的技巧很有限,那我建议你还是将电助力车当成山地车的备用品。

  很明显,不同设置下电池耗电情况也不一样,Bosch官网上有电池续航工具,你可以看到不同设置、踏频和速度对电池续航时间的影响,喜欢研究数据的车手可以试一下。单车上的计算机系统会给出理想的数值,你骑行了多远,当然还有剩余电量可使用多久。如果你计划在野外待一整天,有必要注意电助力车的设置。充电很方便,插上电之后LCD液晶屏会显示充电状态。


7.jpg


  除了动力之外,Haibike所有配件都经过深思熟虑。车架设计和较高的发动机位置,让单车距离地面有更多空间,后叉比市场的其他电助力车长很多。几何角度参考高性能的林道车,头管67度,坚实的避震系统足够这台车展现真正的实力。35mm内管的RockShox Yari前叉有足够的刚性,让车手转弯时充满信心,就算整车重达25kg也毫不妥协。后避震器是Deluxe,前后避震十分协调,渐进性上没有瑕疵。Motion Control阻尼是加分项,在所有行程都被用完时,不会触底时僵硬的感觉。


8.jpg


  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在赛道上过于激进了,这是重型单车超快的加速度和超强的动力造成的。TRP刹车的表现很可靠,在测试过程中,无数次救我于危难之中,有些状况真的是很紧急。四活塞刹车搭配超大的刹车碟,刹车力始终如一,就算在陡峭的防火道下坡,也没有出现制动力消退的情形。这款刹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LC升降座杆的设计很简单,控制拨杆只需要很轻的力度。Sram NX 11速传动提供充足的齿比范围,中等级别的套件,但变速表现很稳定,从来不会出现跳链的情况。Maxxis车胎和预料的一样出色,难怪他们的产品那么受欢迎,有可预测的牵引力,侧壁足够坚固,可安装内胎,我们测试过程中就有安装内胎,一直没有出现爆胎问题。换成真空胎会给车手带来更多好处。

测试总结

  对很多人来说,这款车能带来很多不同的体验,可以让车手开拓骑行新天地,就像是在学习另一项技能。想要高效率地用电助力车通过小径,必须要了解不同设置的长处和弱点。你可以骑更长的路程,这会让你上半身躯干充分得到锻炼,体验更多线路。Turbo设置之下,在小径上骑车肯定需要车手有更灵敏的反应。


9.jpg


  E-TOUR设置非常适合刚入门的越野车手,能提供均匀的牵引力。不会像助力更高的设置那样让手指关节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eMTB并不能弥补车手自身的骑行技术,初学者不可能奇迹般地横扫小径。Haibike设计的目的是,为那些追求突破的车手提供更稳定的单车,让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己对骑行的精通程度。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