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 Bikes Nerd公园车


1.jpg


  Nerd车型推出之后,NS Bikes也开始用经济型单车吸引车手。The Nerd HD重型单车主要用于单车公园,前后行程都是170mm,头管角度64,整车重15.18 kg。另外还有130 mm行程的Nerd Lite车型,搭配29寸轮组,头管67度。


2.jpg


前轮29寸,后轮27.5寸,搭配升降座杆和极为可靠的部件,只要2299欧元。


3.jpg


单车涂装也值得一提:管材表面经过拉绒处理,外涂透明保护层,装饰图案风格十分张扬。


4.jpg


Nerd JR伴随你家小朋友成长,可搭配24或26寸轮组。


5.jpg


气压后避震器提供120mm行程,Deore Shadow变速器,10速飞轮,1799欧元就能让小朋友肆意骑行。


6.jpg


倒装芯片可以轻微降低BB高度,将24寸轮组换成26寸,同时头管从66.5降低到66度。整车12.28kg。


7.jpg


Synonym是NS Bike旗下的新款越野车,100mm后轮行程,碳纤维车架(摇臂除外),压缩时后上叉可以形变,从而省掉了一个转点,头管67度。


8.jpg


标准版车架大约是2050克,轻量版将近1900克,整车重10.62kg。


9.jpg


  同样的车架,还有后轮行程120mm的版本,后避震器长度一样,但冲程增加了,同时将头管角度降低到66度,提升林道骑行方面的能力。



KTM优化版XC车和女款单车

10.jpg


  KTM的越野火箭Scarp车型的evolution 2车架经过大整改,头管比原来的68.5度变得更趴,下管重新塑形。优化后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第二个水瓶,拥有95mm后轮行程和100mm前叉行程,最小提供XS超小码。超轻Scarp Sonic车型配置DT Swiss 1200轮组,整车9.68kg。M码车架不带后避震器重1650克。


11.jpg


Scarp MT(M代表马拉松)的车架与Scarp车型相同,但将后轮行程增加到115mm,前叉则是120mm,头管变趴到67.5度。


12.jpg


升降座杆加上更厚的车胎,让整车重量达到12.1kg。


13.jpg


多出来的前三角空间可以放置水瓶,或者其他物品。


14.jpg


  KTM2为2020年推出了女款Glory车型。为了弄清楚女车手需要什么样的单车,他们邀请了20位有影响力的女车手,从她们身上得到对产品的反馈。最后制作出来的单车几何并不特殊,只是增加了XS码和特别的配色,与KTM的经典外观、骑行感觉相差无几。部件方面,选择了较短的把立,特别的把套和座包。


15.jpg


Scarp车型为女车手特制了Glory版本,同样可以安装两个水壶架,这要归功于特殊的下管造型。


16.jpg


铝合金版本也射界了弹性较好的后下叉。


17.jpg

18.jpg


  Ultra Evo也有更新,这款铝合金林道硬尾车前叉行程130mm,头管66度,搭载升降座杆,桶轴和更大的车胎,整车售价1399欧元。



FSA部件特点合二为一


19.jpg


对于全新KFX山地系列部件,FSA尝试着将高强度与轻量化结合起来。


20.jpg

21.jpg


  旗舰产品KFX 1x曲柄首先经过锻造,然后将两半部件精确地进行CNC加工,再组合到一起。最终结果就是这款重520g的曲柄组,模组化齿盘有170或175mm两种长度,齿数选择范围在28-38之间。


22.jpg


  KFX把立用2014铝合金经3D锻造和CNC加工而成,通过CSI技术,将碳纤维和铝合金整合为一体,这项技术可以将碳纤维永久性粘合在铝合金材料上。100 mm把立重143g,把立长度可选范围在60-140mm之间,夹座口径31.8mm,角度可增减12度。


23.jpg


  KFX把横中间锁紧区域宽敞而平坦,结构经过强化的把横夹座,兼容Di2电控系统的把横上,刹车手柄安装位置和把横末端区域都提升了耐用度。685mm版本重155g,另外还有700mm和760mm两种宽度。 夹座口径31.8mm,9度后掠,4度上扬。这个系列还有18mm上扬的产品。



Titici扁平上管


24.jpg


  Titici这个意大利品牌目前还不怎么出名,但他们从1961年开始制作车架,尤其擅长制造钢架,但主要是为其他公司提供车架。2000年,他们开始在意大利自家工厂制作定制碳纤维车架,推出第一款意大利产的29寸碳纤维车架。两年前,与Titici位于同一个小城的投资人开始协助这个品牌做推广。F-XC02车架项目让顾客自己设计单车几何与配色。车架使用管材粘合技术,关节位置用的碳纤维材料更多,以便增加车架强度。


25.jpg

26.jpg


  Titici所有车型都以Plate Absorber技术为卖点,上管最后10cm变成十分纤细、扁平的形状。他们与意大利一所工程大学合作设计出这个结构,据说比普通圆管吸收垂直方向震动的效果高出18%。


27.jpg


  与FSA合作,车架搭载了FSR ACR车头内走线系统,通过1.5寸的舵管转向杯,在高速冲刺的情况下优化转向精确性,也让内置走线通过碗组进入车架成为可能。


28.jpg


Tititci并不热衷于制作最轻的车架,他们更看重的是性能表现。车架重1100-1300g,具体取决于涂装和车架尺寸,售价3500欧元。


29.jpg


F-FS03使用两片式后三角,通过后下叉的连杆和支柱连接。


30.jpg


单片结构的摇臂提供100mm行程,如果你有想法,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提升车架局部强度。定制车架售4000欧元。


31.jpg


全避震车也使用Plate Absorber上管减震技术,只是比硬尾车的设计更低调一些。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