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SCOTT GAMBLER SL,世界上最轻的29寸速降山地车,随时可以下场。

1.jpg

  关于轻量速降车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随着新技术和新潮流不停反反复复。究竟把速降做轻有没有优点?下坡不是重一点比较稳吗?耐用度呢?在介绍这台车的配置和装车过程之前,也在你直奔评论区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为什么说一台轻量化的速降会是好的。抓重点。

不好,它不适合所有人。和其他事情一样,个人喜好和骑行风格是最重要的。
不好,有了碳纤维也不会起飞。速降车注重的是细节,经过深思熟虑的配置。
不好,你不会因为车子太轻而冲出大气层。


好,你还是能装上合适的轮胎、胎垫、刹车等等。
好,虽然很烧钱,不过不见得比搞其他顶级零件便宜。

好,虽然沾了泥以后车子会变重,但还是比同样沾上泥的普通车子轻。




目标和思路


  想让一台这么轻的车子拥有很好的骑乘质感,主要考虑三件事情。这些问题经常被忽视,于是造成了现在觉得“重点的车子才适合高速”的普遍观念。

  转动重量。想给车子减重,大家很自然地第一时间想到轮胎。对大部分自行车项目来说,在轮胎动手都是必然的,于是大家很容易陷入这种惯性思维。然而,对于一台速降车,转动重量是保持速度和稳定的关键因素。足够的转动重量,让你不容易减速,控车少几分紧张。再看外层、胎垫这些地方,皮实的材料也能提高耐久度、抓地力、转向能力等。

  几何。轴距长、重心低、头管趴的车子,骑起来感觉比较稳。假设你把一台林道车装到了速降车的重量,就算不考虑避震行程的因素,后者下坡也会更快。好的下坡几何能让你在减轻车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快速。

  刹车和避震。再轻还是速降,刹车不能偷工减料。对于避震本身,据说更轻的簧下质量会带来更好的避震性能。不管你想怎么操作,都要确保这两项和普通速降在性能上没有区别。充足的行程,能帮你更好地维持行车轨迹,碾过颠簸的部分,而不受轻量影响。



  “但是问题来了,有多少人真的骑过一台轮胎、胎垫、刹车什么都OK,符合竞技要求,而且重量不过30磅的速降山地车?”



  前面已经说过,超轻速降并不适合所有人。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说法,比如某个世界顶级速降车手表示,不希望自己的车子低于某个重量,或是觉得车子太轻是没必要的。处于另一个极端的,则是一些疯狂追求轻量的例子。说到底,骑得顺手的车子才能骑得快。但是问题来了,有多少人真的骑过一台轮胎、胎垫、刹车什么都OK,符合竞技要求,而且重量不过30磅的速降山地车?

  想搞清楚答案,必须全力以赴。想靠EXO外胎,或是小碟片这种小儿科是没办法达到效果的。你要在关键的地方保证性能优先,其他地方则能减则减。只要方法正确,你就能得到一台稳定又容易操控的车子。

  如果你看过我装的其他车子,你就会知道,不管是重是轻,我都会保证车子有良好的性能,百分百可以下赛道跑的。我装的车,绝对不是那些上秤党搞出来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于是,我会给自己定几条“规矩”。车子必须要有可靠的轮胎、CushCore Pro胎垫、带填充的坐垫、锁死把套,还有203mm碟刹。所有零件都要安全可靠。但是,想把车重压到13.5kg(30磅)以内,还需要做些什么?

2.jpg




车架


  这个冬天,我搞到了一个Scott Gambler碳纤维车架。这是Scott DH Factory Team在2019赛季用过的东西。所以不会有“那么轻的架子会断”的问题。它经历过暴力使用,可能比你和我能做到的更多。这只架子看上去很帅,除了清漆和各种显眼的LOGO,还带着许多刮痕和尘土。

  新款的全碳Gambler,和旧款有点不一样。旧款的连杆结构非常有名而且备受喜爱。出于竞技的考虑,Scott在新款上加入了更多舒适和刚性,同时确保轻量和强度。现在大家都说,弹性在某些时候是好东西,不像以前一味地追求刚性。Scott做了几个测试版本给车队用,尝试找到刚性和柔顺之间的最佳平衡,达到最快的速度。这也是我在处理车子其他部位时遵循的理念。

  还需要一大顿的微调。你可以对后下叉长度、五通高度等进行微调,可以选择后避震的风格,还可以调整头管角度,用Syncros的角度调整底档。我个人希望这些参数在林道车和enduro车上也可以自行调整,哪怕增加一点重量。我相信日后会成为新的潮流。

  为了减重,必须把车架仅有的清漆也弄掉。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成功把112g的漆面除掉。这就是底漆+清漆一般的重量,显然这些车架是因为速度比较快才会被车队采用。

3.jpg


脱漆后的车架仅为2320g,非常轻。




避震


  我已经在我的老款Gambler上使用了一整个赛季的Intend Infinity。我对这支前叉的表现相当满意,毫无疑问新车也会继续用。整支前叉的重量仅为2482.8g,也是很大的优势。钛合金轴、HOPP的碳纤维旋钮和气嘴帽,这些零件让这支前叉变得更轻。最近,一些厚实的单肩前叉都差不多有这个重量了。真是轻得令人惊讶。

  碰巧,Intend Hover后避震也新鲜上市。和前叉一样,Intend的后避震Hover也十分特别,同时有不错的性能。这只后避震的设计目标是做到足够柔软,有近似弹簧的表现。用老生常谈的说法来形容,这是真家伙。它的内管比一般空气避震细很多,降低摩擦力和粘滞感。负气室体积巨大,可以独立调节。避震器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助更快散热,让避震表现保持一致。后避震器(包括所有配件)重量仅为462.5g。

4.jpg


  性能良好、造型优美的零件。对单枪匹马的技师来说不是问题。叉管已经可以承担负荷,所以采用了无舵管设计。

5.jpg


  避震底部的小螺丝负责关闭气室,大螺丝可以加装垫块。避震顶部是回弹/压缩调节旋钮。



车把组+坐垫


  在这些地方减重是好的,有利于降低整车的重心。前面我选择Syncros Hixon iC DH一体碳纤维车把组。车把宽度800mm,我把它截成了习惯的780mm,顺便把漆面也脱了,既减重又匹配车架的风格。车把的最终重量为285g(含钛螺丝)。

  碗组是有点特别的Syncros角度组合。这套碗组有±1°和±2°两种选项。我对碗组进行了一些加工,以适应Intend Infinity的叉肩,以及换上的CeramicSpeed轴承。为什么要在碗组装陶瓷轴承?这并不会让你转弯更快,不过可以节约一点重量,而且这对轴承的质量也很不错。

  坐管和坐垫是充满德味的毒品。Schmolke TLO坐管(Schmolke家最轻的坐管,用上最好的碳纤维)只有91.1g。Tune Würger Skyline是我最爱的坐管夹。坐垫是Tune Speedneedle 20Twenty。这算是一款XC用坐垫,在XC赛场久经考验。这款坐垫有几个不同版本,但都是由同一个人——Jürgen Mikus,在德国勒沃库森的工作室手工打造。这只20Twenty是Speedneedle的二十周年纪念版,中间有一条黑线,和车架上管的图案刚好凑成一套。

  坐管和坐垫是车上唯二限重的零件,要求用户重量不能超过220磅(100kg)。

6.jpg




刹车


  我是Trickstuff的粉丝,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我只是觉得他们家的刹车是最好的。Maxima才是DH刹车,不过为了装出“世界最轻”我决定使用超轻刹车Piccola的四活塞版本——Piccola HD。四活塞Piccola HD的重量和双活塞的XTR一样,但是刹车力强得多。和所有Trickstuff一样,这对刹车手感柔顺,有着漂亮的CNC外观,和我的Intend前叉特别搭,都是这种原始的金属质感。

  我准备了不同的刹车碟,包括Trickstuff Dächle和Dächle UL(Ultra Light),203mm和223mm规格都有。

7.jpg


这对刹车,有着XC零件的重量。

8.jpg


刹车力则是DH级别




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只要能用,就算再轻也不影响整体的下坡性能,所以在这里我会全力偷轻。

  曲柄是RaceFace SIXC,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轻的符合DH规格的曲柄。曲柄的清漆也被我刮掉了,偷轻加衬车。盘片是Garbaruk的34T,我用了这么多年都没试过掉链。中轴是CeramicSpeed。可能你会觉得,在一台不需要怎么踩的车子装陶瓷轴承是不是有些浪费?但我觉得这是有原因的。我试过一些轻量的不锈钢轴承,但是因为PF41中轴和30mm轴心,轴承会比较小,容易出问题。CeramicSpeed的中轴足够轻,还有六年质保,不错。

  关于陶瓷轴承的争议比较大,所以我在这里展开讲一讲。除了陶瓷轴承,还有别的优质轴承吗?有。陶瓷轴承会因为不锈钢轴承壳比较软而磨蚀吗?会。高品质的陶瓷轴承很贵吗?贵。不过以上事实,并不影响陶瓷轴承性能良好,虽然确实贵。它应该是你升级到最后才考虑的地方。如果要讨论陶瓷轴承带来的增益,它和Kashima涂层、给后拨换碳板这种没什么区别,然而大家对后者却是司空见惯。



  “……如果要讨论陶瓷轴承带来的增益,它和Kashima涂层、给后拨换碳板这种没什么区别,然而大家对后者却是司空见惯。”



  为了“随时下场”的目标,也是我的习惯,我选择锁踏,而不是更轻的平踏。在锁踏方面,轻量王者属于钛轴CrankBrothers Mallet E11。这对脚踏听上去就很贵,不过重量也很美好,只有349g。相比之下,一对XTR脚踏只轻了35g。这也是车上另一个限重的零件——钛轴允许85kg以下的用户使用。

  链条方面,我的选择比较传统,是PYC SP1101中空链条,甚至比Yaban或者KMC更轻。你也可以认为我的飞轮比较老套——我直接上打磨机,给一只SRAM X01 DH飞轮减掉了7g,变成了130.7g。

  接下来是真正的狠货——碳纤维后拨。一个SRAM X01 DH七速后拨,经过我的手工和HOPP的碳纤零件升级。B关节、平行四边形板,甚至连插销都换成了碳的。再换上Extralite的导论,还有一些新的螺丝。改造后的后拨重200.1g,比原来268g的零售版本轻了将近70g,挺多的。最后,我选择Fasi Turbo Plus变速线管。这套铝线管每米17g,而一般的不锈钢线管每米大概33g。

9.jpg


  一个200g的DH后拨、一个180g的十一速XX1后拨,还有一个大块头——385g的XX1 AXS后拨,换了OSPW导轮。我搞了很多项目,所以有很多后拨。




轮组


  我决定用铝圈,也许会让大家感到惊讶。为什么?主要是心理因素。我在很多车上都用碳圈,甚至还有两对一体的碳纤维刀轮。并不是我信不过碳轮,而是我觉得,纯粹的下坡不是太能发挥碳纤维轮组的优势。特别耐操的碳轮,一般也比较重。而且我觉得,轮圈不一定就是越硬越好。不过话说回来,这要看你的骑行风格和习惯,还有体重。

  还有比DT Swiss EX471更好的选择吗?这可能是最经受得住考验的铝圈。等等,什么?你不仅不用碳圈,还用内宽只有25mm的窄圈?我也骑过宽圈,挺好的,不过有一些顶级车手还在用着窄圈。我没听过有人解释过原因,我猜应该是窄圈比较舒适,对抗冲击也比较好。加入CushCore Pro之类的胎垫,以及适当高的气压,足以保证轮胎不会脱落。对于这次要装的车来说,这对铝圈当然也是非常轻的。

  花鼓选了一对银色的Tune SuperClimbHill,前后规格分别为12x157mm和20x110mm。这款花鼓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我选择的超轻版,另一个是“耐用”版。钛合金棘轮,以及轻量化的设计,让这对花鼓的重量足够低。

  辐条使用Sapim CX-Ray,由德国编轮专家Radsporttechnik Müller打造。一共编了两对轮组,一对29寸,另一对是前29后27.5。两对轮组提供两组配置,也可以让你爆胎的时候有可以快速更换的后备轮,或者是换胎省得拆装。一对29轮组的重量是1758.5g。

10.jpg


我一直推崇银色花鼓和银色辐条,希望有机会“文艺复兴”。

11.jpg


轻量、简单、可靠。无法奢求更多。




轮胎和胎垫


  前面说过了,对于速降,轮胎不是用来减重的对象。轮胎的性能永远比重量优先,虽然我也试过在前轮装DoubleDown外层的轮胎,因为用它还没碰到什么问题。玩下坡,我喜欢Maxxis。我最喜欢的全能王是Assegai。这条胎非常重,不过在很多环境都能提供充足的抓地力,用在前轮就再好不过了。后轮我选择带DH外层的Dissector 2.4’’,速度很快,但抓地力稍弱。我也发现这条胎的胎壁不是很硬,用一段时间之后,过弯就很容易打折。不过它还是很快的,特别是新的时候。

  前后我都使用CushCore Pro胎垫,保证轮胎不走位,并增加一点骑行的舒适性。虽然后胎才是减速的关键,不过我用前轮也很猛,所以多点保护也是好的。现在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胎垫,不过我觉得CushCore是最好的。它能很好地固定轮胎,同时不会太高,让轮胎像正常一样工作。我有一个装胎小窍门,就是使用Weldtite装胎液。如果撬胎有困难,可以使用CushCore的工具。

  所有轮组都使用Syncros补胎液。

  SCOTT Gambler SL – 13.42kg / 29.58磅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详细重量


18.jpg


技术宅最爱。

19.jpg


沾了泥之后勉强能骑吧。

29" Dissector DH + 29" Assegai DD, 含胎垫、脚踏: 13417.2g / 29.58lbs
29" Dissector DH + 29" Assegai DD, 含胎垫, 不含脚踏: 13068.2g / 28.81lbs
29" Dissector DH + 29" Assegai DD, 不含胎垫、脚踏: 12535.1g / 27.64lbs
29" Dissector DH + 29" Assegai DH, 含胎垫、脚踏: 13472.3g / 29.70lbs

27.5" Assegai DH + 29" Assegai DH, 含胎垫、脚踏: 13591.3g / 29.96lbs




骑行感受


  到目前为止,我在不同的赛道和单车公园骑了很多次这台车,感觉不能更满意了。我很快就适应了这台车子,并且找到了骑车的感觉。我希望大家有机会都来试一下这台车,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它肯定和你平常骑惯的35磅重的速降山地车不一样。

  由于轮胎和车辆几何,这台车在直线上的表现没什么特别,十分贴地。当你想抬起车头,或是切换路线,魔术就出现了。抬头非常轻松,不管是小的调整还是大的起跳。过急弯的时候,你也会发现车子十分轻巧可控。更不用说普通溜车或是飞包的时候有多好玩了。

  Intend的避震表现惊艳,十分平稳。后端没有打底的冲击感,也很润。可调避震能增加你在车上的信心,也能让你知道车子的极限在哪里,不至于兴奋过头冲出去。前叉的表现值得留意。前叉大部分时候都够硬,但会有一点扭向上的弹性。这点让你在一些不好过的拐弯,或是外倾的地形,有更好的抓地力;在颠簸的直道上,也让车子显得更稳。我觉得这台车很快,不过我的体重只有75kg。如果你是110kg的壮汉,骑起来的感觉可能会不一样。前叉在前/后方向上十分硬,是件好事。

  Trickstuff Piccola HD刹车虽然很轻,但刹车力远超平常所需。我也用Trickstuff Maxima,毫无疑问刹车力完爆全场,不过Piccola HD也很好,当然看价格这也是值得的。最后我可能还是会给这台车装上Maxima,并不是因为Piccola HD不够用,而是我更喜欢那种劲爆的制动力。我觉得Maxima是现在最好的速降刹车。

  使用HOPP升级件的后拨没有任何问题。超轻坐垫和坐管也还皮实,考虑到我有一次撞上了一颗大树。如果你穿普通裤子,坐垫可能会有点顶,不过穿骑行裤的话就没事了。轮组的性能依然良好,轮圈也没有爆。

  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骑上这台车之后更快了。这是我骑过最有乐趣的一台速降山地车。换你来骑的话,你会变得更快吗?可能会,但不一定。我认为,大部分人在适应了这台车的重量和操控特性后,会变得更快。但有些人可能还是更习惯骑重一点的车,那样会更快。受疫情的影响,没办法让大家来试试我的车。希望有一天,你有机会体验一下它和一台普通速降车的区别,比如普通的Scott Gambler。




接下来的计划


  夏天的首要任务是好好享受这台Gambler SL,除此之外还有四台车等着装。一台硬尾、一台像气动公路车一样一点线管都不会露出来的Scott Spark RC、一台目标进8kg的Spark RC,还有重装我的Scott Gambler,之前是British Racing Green。欢迎关注我的Instagram,检查项目的进度。

  我还会在Gambler SL的基础上,搞一台所有下坡enduro车的模板。12速套件加上升降坐管,这台车应该会很好玩。

20.jpg


想把一台软尾装到8kg以下,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21.jpg


  这台车之前是绿色的,现在已经变成了铜色,还有抛得很亮的铝管。

  你将会在“世界上最漂亮的速降山地车挑战”再次看到这台Gambler SL。这是由Intend大佬Cornelius Kapfinger发起的一次活动,旨在打造最漂亮的山地车。投票即将在Pinkbike开始,你将决定谁的车才是最牛逼的。

22.jpg


  Mr Kapfinger VS Mr Dangerholm。注意,这是给车子投票,不是给大腿肌肉投票。




注意事项及免责声明:


  请注意,对车架、零件或安全装备进行脱漆、重新喷漆、打磨等操作,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发生。此类操作也会使得产品的质保失效,厂家将不对此负任何责任。如果你真的要这么做,请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记住上面的话。

  编辑注:古斯塔夫(丹格霍姆)接受了这台车上出现的部分零件厂商的支持,他的观点仅代表个人。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