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在近年的各大自行车展会已经看过几次Rotor的变速套件的实物了,不过是试验品。终于,经过一点等待,我拿到了一套量产版的套件,看看它和市面上的竞争对手比起来有何不同。

  这一套变速是基于12速的开档规格设计的,后拨可以用在12速或13速,只需要通过限位螺丝进行调整。不过,如果你想用13速的话,你只能用Rotor的专用塔基。这个13速塔基可以向下兼容11速和12速的HG飞轮;而12速和13速飞轮都是搭配标准的KMC 12速链条。你看明白了吗?

  一套12速套件(包括指拨、后拨、链条、曲柄、盘片和12速飞轮)的价格是1400美元。一套13速套件(包括以上零件加上前后花鼓)的售价是1800美元,如果带Rotor 2INpower功率曲柄的话则要价2600美元。你也可以单独购买变速系统中的部分,比如换13速可能不需要新的曲柄。

  为什么要用液压系统呢?根据Rotor的说法,液压系统封闭的特性使其非常稳定耐用,只要不漏油的话。由于变速系统不像刹车会积累热量,因此几乎不需要换油。使用液压变速,也不需要担心变速线管的摩擦、弯折、老化和污染。另外,在这个领域的专利限制比较少,Rotor可以自由地对变速零件进行设计和探索。



Rotor 1x13 液压变速套件

13速
液压系统
指拨手感可调
10-52T飞轮
重量:435克(指拨+后拨+油管)+331克(飞轮)
建议零售价:1800美元(全套,含曲柄、前后花鼓);999美元(指拨+后拨);344美元(13速花鼓)
详情见Rotor官网


2.jpg


精细切削出来的指拨。

3.jpg


整套变速系统接近完全封闭,可以防止外来污垢入侵。



指拨


  Rotor的液压指拨提供一个额外的拨杆,用户可以在不同的骑行姿势都能够得着。但是有的人在实际使用中会觉得有些奇怪,特别是习惯了Shimano两个拨杆的设计,这样的话你可以不装。我收到的套件是没有装的,但是附带了,你想要的话也可以装上。

  Rotor的指拨比一般的线拉指拨显得简单很多。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拨杆连着油缸,液体向后拨方向推动。变速和挡位定位都是由后拨负责。Rotor表示,把定位机构放在后拨,可以减少指拨的体积和复杂程度,万一摔车撞坏了,换一个也不会太花钱。指拨采用SRAM MatchMaker安装座的规格,有两个安装孔,可以选择靠内还是靠外装。指拨上也有注油口,和刹把一样,另一端在后拨。拨杆的按钮很宽,摸起来手感很顺滑。

  浅按拨杆,后拨会降到更小的飞轮。深按拨杆则相反,后拨升到更大的飞轮。如果你用过SRAM的公路机械变速套件,你就明白怎么回事。Rotor的变速操作和手感都和DoubleTap类似。下面的视频为你演示Rotor变速是如何操作的。

4.jpg

5.jpg


按下拨杆,推动液体工作,非常简单直接的结构。





后拨&飞轮


  Rotor 12速和13速用的是同一个后拨。定位机构在后拨,是封闭的,外界的异物无法进入其中。变速的调整也是通过后拨进行。后拨外侧有一个复位开关,可以把后拨快速降到最小飞轮,方便拆装后轮。高、低限位设置也在后拨。由于定位机构是在后拨上的,假如你在路上断了油管,你可以直接用手摆动后拨来变速。即使没有了油路,后拨也会固定在你想要的挡位。

  后拨上的旋钮负责控制限位,就算没有工具用手也能调整。后拨张力螺丝是阶梯式的,对应不同的飞轮规格。这个后拨能用于山地或公路,所以也能搭配更小的飞轮。连着油管的旋钮则负责调节指拨的手感,提供或硬朗、或柔和的按键力度。

  飞轮是CNC加工的,大飞轮由铝合金制成减轻重量,小飞轮由钢制成确保强度。12速和13速飞轮都有几种不同规格,最宽泛的齿比去到10-52T。13速飞轮只能装在Rotor专利的13速塔基,和12速HG塔基不兼容。

  后拨则与大部分12速飞轮兼容,也通用于Rotor的公路变速。也就是说,Rotor的指拨(手变)和后拨的兼容性非常强。

6.jpg


13速的10-52T飞轮非常轻,只有331克。

7.jpg


后拨上的这个旋钮控制指拨的手感。

8.jpg


张力调整是阶梯式的。Rotor表示后拨可以兼容各种不同规格的飞轮。




和其他变速比起来如何?


  和其他顶级变速套件比较,Rotor有13挡,在挡位数量上胜出。同样是宽齿比范围,他们的飞轮规格和Shimano、SRAM有所不同,会符合一些用户的口味。看价格和重量的话,Rotor套件(指拨+后拨+飞轮)的价格是1414美元,重量是766克。考虑到线管/油管的重量的话,Rotor 13速套件比SRAM XX1 Eagle、Eagle AXS和Shimano XTR都要轻。当然,Rotor也是最贵的,按克算的话每克价格高达1.85美元,而XTR是每克0.94美元,差了一倍。如果按挡算的话,Rotor每挡值108.77美元,比SRAM的无线电子变速(每挡112.42美元)稍微便宜一些。

9.jpg 




安装


  安装液压变速系统比想象中简单直接。截油管和注油都算是比较简单的工作,和装刹车没两样。再调一下后拨限位、后拨张力和变速手感,就能上路了。操作过一次之后,我就能很快地搞定这套变速了,和装机械变速、刹车注油一样利索。如果我还有机会再装一次的话。

  虽然安装挺容易的,但是说明不是很到位。有些地方我要打电话给Rotor才弄明白。装车没什么问题,只是Rotor的说明书做得不够好。官网提供的视频是给公路套件用的,虽然给山地变速参考也凑合,但作为用户肯定是心里没底。

  后拨末端连着油管的旋钮是用来调节指拨手感的。拧紧的话,手感更硬、反馈更清晰。旋钮拧出来的话,指拨的力度则变轻。根据指引,在注油之前,应该把旋钮置于居中的位置。

  后拨限位螺丝很容易调整。不过按照Rotor的说法,它的设计是方便进行“无工具操作”的,但实际上用手不太好拧,要用到T30扳手。然而一般的便携工具是没有T30的。




性能


  新的变速系统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不过慢慢就习惯了。只有把手感调成最硬,指拨的换挡反馈才是清晰的,我才能准确地变到我想要的挡位。然而,我还是偶尔会碰到变速不准的问题。拨杆的形状很好摸,但是按动拨杆手指要做出比较大的动作。变速逻辑和SRAM公路变速的DoubleTap一样,浅按就是降到小飞轮,深按就是升到大飞轮。

  虽然把手感调到了最硬,但是指拨的反馈还是很模糊,操作需要的行程也很长。如果我的手指没有按到位,后拨就会不听话。拨杆行程较长,加上一次操作只能变一挡,大拇指挺费劲的。如果你没有按到位的话,链条会有点跳,向着降挡的趋势。但是你再按一次准的话,就能变到你想要的挡位。如果是在爬陡坡的话,这会是一个问题。

  比普通后拨多承担了定位功能的Rotor后拨,在测试期间表现稳定。后拨导轮的张力有点不够,特别是在颠簸的地形,链条抖动比常用的两个S品牌更严重。除了这一点,变速的整体表现不错,在林道和山地车公园都OK,也经受住了雨天的考验。就算我经常洗车,这套变速也不需要额外的维护或调试,不像机械变速要定期更换线管和校准。

  10-52T飞轮(SRAM现在也出了)的齿比范围很宽,上坡下坡都能搞定。和12速相比,13速飞轮之间的齿数差更小,齿比更绵密。我能更好地找到舒服的挡位,而不是太轻或者太重。


10




优点


轻量
几乎无需维护

13速齿比绵密



缺点


变速反馈不清晰
13速需要专用花鼓

变速手感不如SRAM和Shimano的顶级套件流畅




总结


  厂商把技术的边界向前推进,给大家带来新产品,这总是喜闻乐见的。Rotor的液压变速套件是很好的尝试。这套系统还不错,但对于其高昂的售价,理应表现得更好。变速精准。液压系统几乎不需要维护。但是它的手感很模糊,比起SRAM XX1和Shimano XTR的体验还是有差距。13速专用花鼓也不是加分项,响应速度比其他一些高端花鼓慢不少。对于花了大价钱的用户来说,他们肯定不会忽略这一点的。——Daniel Sapp


翻译:轮火竞赛,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