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g超轻软尾XC | 丹格霍姆组装SCOTT Spark
2020年11月14日 02:27 来源:轮火竞赛 作者:丹格霍姆

数字可以是有趣的。对于我们的生活,数字不总代表着很重要的意义,但它可能是促进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有时候是你想刷新某条路线的成绩,有时候是你在健身房想冲击的重量。有时候是银行卡存款的余额,有时候是周末想喝的六罐啤酒。
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把一个数字作为自己的目标,以此鞭策自己向前。
如果要为这个数字找个参照的话,那么它比我们在世界杯赛场上一般看到的全避震XC山地车少了15-20%。或者是那些富如牙医看了也要抖一抖的高端山地车。把车子从10kg减到9kg还挺好办的,但是想再进到8.5kg就要花点心思了。降到8kg以内,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至少你要保证这样一台车骑起来还是舒服的。我不会牺牲这一点去换取单纯的轻量。
所以不能搞作弊的方法,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整车重量必须包括脚踏、码表架、水壶架与合适的轮胎(这点千万不要忘记)。如果你的轮胎毫无抓地力,或者一上山就爆,那么车子搞得再轻都是白搭。
但是光追求数据还不行,我还想要车子的外观足够好看。轻量自行车常常没有涂装。为了追求绝对的轻量,油漆是可以去掉的累赘。我很清楚这一点,毕竟我自己在几年前就搞了一台没有涂装的全世界最轻的29寸山地车。这一次,我想让车子看起来正常一点,要有涂装,而且不能用自制的整合零件。这次的目标是装一台让大家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与众不同的山地车,然而不靠近仔细看是看不出车子究竟特别在哪里的感觉。
这台车肯定值得大家仔细欣赏,因为它充满了太多有意思的细节。纺线辐条、空心碳管制成的8克的水壶架,各种有趣的零件。如果控制后避震的合成纤维线芯不能引起你的好奇,那么钛合金变速线芯又如何?

零件
车架和前叉
前叉是FOX 32 SC Factory,桶轴和旋钮换掉了,减轻了一点点重量。不用快拆,意味着我能把桶轴的螺纹底座拆掉,又扣掉几克,外观也更加整洁。
车把
请注意,这样的操作并不建议大家模仿。吊心盖能防止碗组松开,甚至有些厂商会要求用户在把立上方留一个1-3mm的垫圈。这样的偷轻方法和这根Schmolke把立一起用没问题,但是请不要模仿,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指引去做。
车把也是Schmolke TLO,720mm的宽度,重量为105g。把套是Extralite的海绵把套。碗组也是Extralite的。
和车把一样,后面也是碳纤维的:Schmolke TLO坐管和TLO 55坐垫。坐垫的重量恰如其名,仅为55.2g,但是限重100kg。在XC和山地马拉松,坐垫上的填充物和舒适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重要的是找准坐垫的形状。全碳坐垫的优点是减少短裤和坐垫之间的摩擦。如果这个坐垫尖尖的造型把你劝退,那你可以考虑另一款,造型更加圆润,不过重量增加20g。也有带填充的版本,不过在上称党面前就不要提这些煞风景的东西了。
为什么不装升降坐管呢?虽然升降坐管很实用,但是并不是所有路线都需要用到。当然,我也为这台车准备了一根升降坐管。虽然Schmolke的坐管很轻,不过换上升降坐管以后也还行。比如装BikeYoke Divine SL的话,整车的重量会去到8.4kg/18.52lbs左右。
刹车
Trickstuff Piccola已经连续几年保持市场上最轻量刹车的地位了,而且提供惊人的制动力。但德国人对细节的执着,让这款刹车总是有进步的空间。最新款的名字加入了Carbon,意味着刹把是更轻的碳纤维材质。夹器也经过了重新设计,提高了性能,降低了重量。标志性的顺畅和轻盈的刹车手感得到保留,加上Hopp的碳纤维夹环,一对刹车的重量仅为323.2g。

刹车碟片看起来就很轻,是一对旧款Ashima Ai2。螺丝则全部是Extralite的钛合金螺丝。这对碟片显然不是以性能为中心,但是它们和Piccola配合得不错(我并没有机会尝试其他夹器)。初段的刹车力度很足,不过碟片很容易升温,这并不意外。如果你要下长坡,请不要一直拖着刹车不放。
传动
这套非常特别的传动系统的前端是一对THM Clavicula M3曲柄。THM在山地车界不算常见,不过这家1996年成立的公司,在公路车圈久负盛名,特别是他们生产的美丽的碳纤维曲柄。左曲柄的锁紧部位是我尤其喜欢的一个地方。这对Clavicula M3曲柄(没错,THM用人的骨头来命名自家产品)的重量是334.3g,上面装着一个36T的Garbaruk盘片。我还有一块38T的盘片以备所需。
飞轮也是Garbaruk出品,规格是11速10-46T。现在12速已经成为标准,性能当然也很好,不过11速用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肯定要轻一点。
向8kg内冲刺的最后几克实在难搞,作为最终手段,我祭出了钛合金变速线芯。它们的性价比低于你的想象,不过确实能再省下几克。线管也是隐藏的减重利器,于是我选择了铝合金内管的线管,而不是一般的钢内管。
轮组&轮胎
这台车的一大亮点,是PiRope Sub 1.1轮组上的纺线辐条。这个技术来自德国,和其他材质的纤维的辐条不同,用了Vectran聚芳酯纤维,并采用了专利的拉紧系统。这些辐条不仅很轻,而且强度和刚性都很够,足以用在enduro。辐条的一端旋进花鼓耳,另一端则被螺母拉在轮框的外侧,以调整张力。
其他细节
后避震线控是标配的SCOTT Twinloc,不过线芯换成了合成纤维的,线管则是铝合金线管。线芯是PowerCordz,已经停产,我用了手上最后一份来装这台车。这种线芯的表面是塑料,如果你像普通钢线芯一样收紧,会造成损坏。所以线芯的末端要打个结,锁紧的力度也要稍微小一点。
以为前面说好了,整车重量要包括码表架和水壶架,所以这里也要用轻的。又是德国的一家超轻品牌CarbonWorks在几年前推出过一款轻到爆炸的水壶架,连螺丝只有8.0g。它的秘诀是使用了空心的碳管,所以轻的同时还很硬。又是一件手感让人震惊的毒品。他们也为各种把立推出整合式码表架,包括我用的这款Schmolke。
SCOTT Spark – 7997.1g / 17.63lbs
我曾经让一个朋友试了下我以前那台超轻Spark。他是一个国家级运动员,他对这台车的评价是“加速的感觉像在骑公路车”。这样的超轻山地车,在一定的使用环境里,一样可以有很好的性能和可玩性。这台车的反应非常敏捷,在高难度爬坡上尤其明显。你可以轻松地爬坡。
但是,这台车也许并不适合所有人。虽然总的来说很耐用,但它有重量限制。钛合金脚踏轴的限重是85kg,轮组的限重是95kg,坐垫的限重是100kg。不过就算把这些零件换成更加结实的,比如限重提高到110kg,这台车仍然是非常轻的。放开这些技术问题不说,可能你喜欢比较重的山地车。不过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试一试,这样一台超轻山地车的感受是其他车子无可比拟的。
所以,为什么我要装这样一台车?原因很简单——这样的车子很好玩。它鼓励你去爬坡,去参加长距离、快速的比赛。虽然我不是奥运选手,但享受超级赛车的乐趣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目标。同时,作为一个狂热的自行车爱好者,忘记装车花费的时间,这台车只是放在家里,就让人赏心悦目。
我还要装更多的车子,请关注我的Instagram。
请注意,对车架、零件或安全装备进行脱漆、重新喷漆、打磨等操作,可能会导致危险的发生。此类操作也会使得产品的质保失效,厂家将不对此负任何责任。也不要为随便一个车架搭配任意行程的前叉。如果你不确定车架是否支持,请先咨询经销商或品牌。如果你真的要这么做,请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记住上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