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款Ibis Exie XC山地车 竞赛性能 美国制造
2021年08月10日 11:01 来源:pinkbike 作者:Richard Cunningham
Pajaro团队(从左到右):Preston Sandusky, Travis McCart, Scot Nicol, Ruben Reyes, Hans Heim, Colin Hughes, Sara Passantino, Justo Gallardo, Jesus Villarruel。
Ibis Cycles在今年迎来创业四十周年,几乎和山地车运动的历史一样长。对于一个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企业,我可以接受他们花六位数制作一条“我们在你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的视频,还有一些纪念的视觉设计和市场营销活动。
不过Ibis的人们太忙了,没有时间整这些花里胡哨的的东西。为了纪念这个时刻,Ibis秘密赶工三年,悄悄地做了几件事:一是研发出一台全避震的竞技XC山地车;二是在加州圣克鲁兹总部附近兴建工厂,在那里完成新车的生产和组装。对于一个小品牌来说,以上动作耗资甚巨,不过Ibis顺利在四十周年之际完成。以下是相关报道。
Exie的定位是重量能够和山地车世界杯的战车比肩,强度能够驾驭林道。
了解Exie
很少有行业比自行车有更多的市场动态关注者。全世界的网民都盯着,却有一台名字非常简单的XC山地车躲过了大家的眼睛。Exie,对吗?
Exie是一台29寸轮径的XC山地车,朴素的碳纤维车架,和世界杯赛场上那些天马行空的设计相比显得极简主义,不过这并不意外。Ibis钟情扎实的设计元素,抛弃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减重设计,比如像纸片那么薄的后叉,也没有压入式中轴或者无转点设计等。
根据Ibis的数据,M码的Exie重量刚过22磅(不含水壶和脚踏)。这是一个不错的数字,其中还包括了升降坐管。而且,Ibis提供车架七年质保。
Exie参数
轮径:29英寸
行程:后100mm,前120mm
碳纤维车架
Dw-link避震结构
不同尺码拥有等比例几何
67.2°头管角度
整车售价:7999-12799美元
车架售价:4499美元(含Fox DPS2后避震器)
颜色:碳纤维原色
尺码:S、M、L、XL
整车重量(M码):10.1kg
车架重量(M码):2kg(含后避震器)
近期之内Ibis不会有赞助XC山地世界杯车队的计划。他们知道,大部分Exie将会由没有赞助的车手自掏腰包,以零售价购买,在同一台车上比赛和训练。100mm行程的dw-Link避震结构,其中的轴承和衬套拥有终身换新保障。低杠杆比加上传统的190 x 45mm规格后避震器,这个结构适合各种体重的用户。车架提供四个尺码,每个尺码都有各自的立管角度和前轴距,确保每个车手都能获取舒适的爬坡姿势。
内走线的入线口与车架一体。
Dw-Link避震结构以及后避震器锁死功能,能提供最好的踩踏反馈。
特点&几何
Exie的线管是通过内置的通道引导的。视乎车架尺码,你可以在前三角内塞下两个水壶。一体的后下叉护板让骑行保持安静。Exie的立管很低,并且是直的,能让用户用上行程更大的升降坐管。后轮胎最大支持宽度是2.4英寸。
结实的U型连杆向后摇臂传递刚性。立管上的水壶空间勉勉强强,不过你需要的话还是可以装上的。
一体的后下叉护板是可能做到的范围内最薄的,同时能够让骑行保持安静。
传统的XC选手喜欢长把立,Ibis选择缩短把立,通过增加Exie的前轴距来弥补。S码车架的前伸值是413mm,随尺码逐渐增加,到XL码是513mm。Exie的后行程只有100mm,因此可以把五通高度做成非常低的339mm。头管角度是比较适中的67.2°。后下叉长度是435mm,所有尺码相同。
Exie的有效立管角度遵照当前“越竖直越好”的逻辑,但是不算很夸张。Ibis的理由是为了节约能量,特别是在长坡上。当下直立的立管角度,加上较长的前轴距,对陡坡和技术型爬坡来说是最合适的。这样的组合,能够让车手在极端的坡度上保持平衡,压住车头。然而激进的爬坡姿势是有代价的。首先,会让车手的重量从坐垫前移到车把,在平路和缓上坡会增加疲劳。第二,除非你是高个子,在坡度不太陡的时候,前倾的重心会削弱后轮的抓地力。
Exie几何
Ibis通过测试发现,略为保守的立管角度能够抵消许多来自腿部的功率,可以节约上肢的消耗。为了做好Exie的前后平衡,Ibis随着车架尺码增加逐渐递增立管角度。这样,小个子车手可以得到他们需要的后轮抓地力,而体重过多地压于后部的的大个子,则可以让重心前倾,让前轮紧贴地面。我在圣克鲁兹附近的不同地形花了两天,来测试这个理论。
什么时候能买得到:Ibis将在夏季推出车架组和三种配置的整车。车架+Fox Factory DPS线控后避震器的价格是4499美元。整车均配置Fox Factory DPS后避震器和Step-Cast 120mm前叉。Shimano Deore XT配置的整车价格为7999美元;SRAM X01配置的整车价格为9199美元;顶级配置整车价格为12799美元,包括SRAM XX1 AXS、Shimano XTR、Enve、Industry Nine和Cane Creek等高级零件。
为什么对一个精细分类市场投入这么大?
Ibis DV9碳纤维硬尾山地车价格较低,面向青少年车手,比如Hans的女儿Lili。
Exie的诞生是注定的。Ibis一直参与轻量化的竞争。振兴Ibis的男人Hans Heim,是一个从不妥协的XC狂人。他的女儿Lili是北加州NICA高中联赛的高手,Ibis则是联赛的忠实支持者。有人说,Ibis DV9碳纤维硬尾山地车是为了Lili和她的小伙伴们打造的。
山地世界杯那些高难度的赛道,重新激发了人们对XC的兴趣,也对传统山地车设计提出了考验。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为此,Hans启动Exie项目,并提出了一些要求:车子一定要满足最高级别的竞技要求,价格合理,在技术路段操控灵敏,车架(M码含后避震器)重量必须在2kg内。其他方面则可以再看看。
一个时代的终结:多年以来,XC山地世界杯上的赛车都是这样的思路:选一个公路车架,增加后开档,把头管角度减少几度,再抬高一点,能够装得下100mm行程的前叉。拿去测试一下,加上重量限制,搞定。想加上后避震的话,则以硬架为基础,把后行程控制在100mm以内,去掉转点,装上你能找到的最小的后避震器,测试一下,加上重量限制,又好了。
这是很好的,如果你的用户画像是爬坡手,一顿饭只吃六颗葡萄干、三条白水煮鱼和几口豌豆那种。Ibis对Exie的几何要求是要让它成为一辆很好的下坡车,好到测试时车子就能征服远超设计的用途。
Ibis员工Scott Billicitti在一条本地的土坡腾跃线路上对Exie原型车进行测试。
“当我们开始对原型车进行测试之后,我们发现这个车架对于100mm行程前叉来说压力有点大。你会不自觉地骑得很猛。我们换成了120mm前叉,但是又很难做到重量和强度的目标。这让研发进度拖慢了几个月,不过最后做出了一台更好的山地车。”——Colin Hughes
要保证Exie能够承受更激进的使用环境,意味着车架的强度需要增加,同时又不能超过Hans设下的车重的目标。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车架总共9英尺长的管材上3磅的像纸一样薄的单向碳布进行重新排列,直到找出确保最轻重量和最大强度的最佳方案。
Ibis Exie骑行测试
我有足够的时间骑Exie,可以说有很多人都会喜欢上这台车。第一天的测试,开始是一段七英里的爬坡,穿越红树林。接下来是起伏路,那些路线是骑150mm行程的车子也要集中精神的。最近下了点雨,让路线上既有抓地力很好的时候,也有湿滑的泥泞,增加了乐趣。第二天的测试以几英里的快速路段开始,爬升的中间夹杂着一些高难度的陡坡。进入树林后,我们在一些接近现代山地世界杯的路线上互相追逐,有很多爬升,树根和较低难度的下坡,也有一些刺激的高速路段。
关于Exie有很多话要说,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我不需要太关注这台车。上坡时,坐骑和摇车可以无缝切换。我没有一次能感受到加速时车子的质量。我也没有一次需要停下来犹豫车子能否通过复杂路段。上坡和过弯时,车子的抓地力十分充足,而且让人容易把握。
没有任何隐藏式设计,简洁的外观主要是为了满足Exie的设计目标。
我的M码Exie搭载了Shimano XT配置,是Ibis的最高配置。轮胎则换成了2.35寸的Schwalbe Hnas Dampf。前叉是120mm行程的Fox Step-cast,设置起来十分方便。我假装自己是个车手,前后避震的预压值都设成了15%。我也把回弹设得比需要的慢一点。圣迭戈附近的地形并不是很颠簸。胎压是我习惯的数值,前23psi、后25psi。实际骑乘的感觉,在摇车的时候非常硬朗,但不至于在岩石和树根路段弹飞起来。
几年前,我把车子从大行程的enduro换成了小行程的车子。我现在日常使用的是一辆Pivot Switchblade,后行程137mm,前叉行程150mm。不算脚踏,整车重量29.8磅,对于现代林道山地车来说算轻的。然而,在我踩上Exie的第一脚,就能感觉到极大的区别。轻了8磅,让骑行感受完全不同。我对XC山地车的期望是快速响应的加速,而Exie可以用两种不同方式来呈现。在冲刺或者快速的硬化路面,按下锁死按钮,Exie就会化身一台平把沙砾公路车。(我的车子没有这个配置,所以我要手动操控锁死开关。)在其他场合,dw-link后避震结构让后轮紧贴地面,同时保证车子在每一脚踩踏之下能够前进。
Exie出货时将配备前叉和后避震器线控。不过因为今年供货紧缺的情况,我的车上还没有这些。
有一件事情是我没有想到的,那就是这样一台轻量山地车竟然能够如此贴合地形,还不会给人生硬颠簸的骑乘质感。Exie的车架质量很小,所以能够把轮胎触地的路感很清晰地传递给车手。如果车子能够做到像是你的手脚的延申,那么不管是接近抱死的大力刹车,还是在陡峭且颠簸的上坡保持抓地力,都会变得更容易操控。而去到下坡的时候,相信Exie用户会更加欣赏这一点。
骑着重量大、转动质量大的山地车的车手,可以依靠车重去碾压那些吓人的技术路段。而一台搭配碳纤维轮组的轻量山地车,则在稳定性方面显得逊色。这时候车手必须靠自己的技术去弥补,所以如果能够在发生状况之前就感觉到不对劲,是可以让你在高速和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平衡的。在过弯的时候,我能够在轮胎失去抓地力之前,感受到防滑齿抓住泥土的感觉。
最后要说的是,Ibis为Exie设计了合适的几何,无论是原本的目标作为一辆XC竞技山地车,还是作为林道玩法的引路人。转向的感觉轻巧并精准。如果在弯道有点过度转向了,车子会产生简单的漂移,然后抓住地面。经过调整的前伸量和立管角度,让车手在各种场合均处在舒适的、平衡的姿态。正如他们宣传的那样,Exie的73.8°立管角度在陡坡上能够增加后轮的抓地力,在用力踩踏的同时让我的肩膀和双臂得到放松。这就对最近非常流行的前倾、直立、激进的立管角度设计提出了疑问:究竟是否合适所有人。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的是,Exie的67.2°头管角度是一个极佳的平衡。对于下坡来说,这个角度足够倾斜;上坡的时候,也不会为控制车头带来额外的负担。
Exie在操控上的冷静表现,以及在踩踏上的出色效率,让我感到非常愉快。我还没试过这么易于操控、乐趣十足的XC山地车。曾经,大家相信XC比赛都是由上坡决定的,所以车子都优先爬坡性能。然而,胜负是在终点线揭晓的。那些因为车子颠簸带来的能量损失,以及操控不佳造成的失误,都会影响比赛成绩。Exie结合了新派几何理念和部分合理的限制,能让你在比赛中的努力化为冲向终点线的动力。而对于林道玩家来说,则更为简单:少点麻烦,多点乐趣。
Exie能够胜任XC山地世界杯吗?
我最后一次参加XC比赛是Old Pueblo 24小时耐力赛,所以我只能对这个问题进行猜测,不过Exie符合所有要求。在现代XCO赛道,一台轻量化的软尾山地车是最快的,只剩下短道XC才有理由用硬架去比。话虽如此,但在莱奥冈,男子和女子组的胜利都属于软尾。Pinkbike编辑里有一些很快的XC车手,他们会在未来的评测中给出更好的分析。我的想法?Exie没问题。
Exie能成为你的终极林道山地车吗?
可以,不过你需要有良好的技巧。有很多技巧高超的车手从来没骑过真正的轻量山地车。对他们来说,Exie会颠覆他们原来的想法。尼诺·舒尔特可以骑着Scott Spark挑战EWS赛段,不过大部分人都会需要更大的容错空间。大行程、头管角度倾斜的重型山地车能够让普通人享受相同难度的路段。Exie是我二十多年来接触的第一辆XC竞技山地车型。我一直在追求更大的山、更长的距离和探险。Exie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拿来用在林道。
结论
不知怎么的,XC山地车变成了enduro山地车。然后enduro山地车又在向DH车型靠拢。但大部分人的理由只是想拥有一辆重车,而不是去比赛,或是挑战红牛坠山赛级别的骑行。Enduro山地车的缺点是重量,还有踩踏上的劣势。现在,大家开始厌倦骑着35磅重的棉花糖爬坡,只为了享受那三分钟的下坡。大家宁愿换成电助力山地车,更快地登上坡顶,然后畅快地下坡。现在,一辆轻量化、几何出色、踩踏爽快的林道车,可以填补enduro山地车留下的空缺。这就是Exie——你想的话,也可以拿来比赛。
翻译:轮火竞赛 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