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Norco上一次推出大行程29er新车已经是2018年的事情了。新的2020Range能够让那些专注速度的用户感到兴奋。Vital对新车进行了初评,发现新款和上一年的旧款相比,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新款RangeNorco采用新的品牌形象之后首款发布的车型。这款大行程29er车型采用了高虚拟转点结构,加上新的几何,旨在征服未知地形时为你增添更多信心。这台车在过去三年的开发期间备受期待,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拿到真车进行测试,看看它是否名副其实。





主要参数


碳纤维车架

29寸轮径

170mm后轮行程,170mm前叉行程

高虚拟转点避震结构,带有惰轮

锥形头管

车架内走线

可拆卸尾钩

可容纳750mL水壶,并额外提供工具盒安装空间

一体式车架橡胶保护器

PF92中轴,独家MRP安装座

148mm Boost后开档,12mm桶轴

重量:16.8kgXL码,不含脚踏)

建议零售价:8999美元



优点


虚拟高转点避震结构

下坡整体性能出色

过弯稳定

骑行姿势舒适

重量分配合理

踩踏不错



缺点


走线方式导致变速手感不佳

在长期使用中,中轴区域需要关注

下连杆保护经常派上用场

重量感人



2.jpg


  Range是目前市面上几款采用高转点避震结构的enduro车型之一。它和其他类似车型的最大区别在于采用了虚拟转点,而不是连杆驱动的单转点。后轴心前方有一个转点,BB区域的同心Y型下连杆推动避震器Range的结构在市面上是比较罕见的。不过它依然能带来一些不错的骑行特性。Norco使用不同尺寸的连杆来匹配特定长度的后下叉,无需使用双向垫片来调节几何。可以看出Norco在确保不同尺码都拥有相同的骑行质感这点上做了不少功课。


3.jpg


  车架仅支持单盘系统,采用标准的148mm Boost规格。在关键部位有充足的橡胶和塑料保护器,包括一个小小的挡泥板让后避震器免受泥土玷污。Range的BB同心下连杆有一个下挡泥板,位于五通颇为靠下的地方。后避震器的位置非常低,周围有足够的空间排水。不过,可能对于大部分人,不找一根小号的内六角扳手,是很难调节DHX2的高速回弹的。Range还用了一个专用的MRP导链器安装座,所以导链器的选择变得十分有限。


4.jpg





几何


  NorcoRide Aligned几何,是市面上最深入地针对不同身材的用户都有合适的车架的设计。每个车架尺码都有自己的后轴距长度、立管角度。在这个车架上,甚至连头管角度也是各尺码独立的,让所有用户都有最佳的骑乘体验。Range的几何在enduro车型里面绝对算是比较激进的,已经接近速降的领域。长低趴的几何做到了极致。几何表上的数据显示出来的,和我们最初的预测有所不同。Range在实际骑行中,比它在纸面上看起来要灵活得多。


5.jpg





设置


6.jpg


  我们一开始用Norco根据测试车手提供的数据来进行设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骑,我们将前叉气压增加到110psi,低速压缩增加两格,让骑行姿势可以更靠前。后避震器使用推荐的600lb线圈弹簧,感觉不错。

 

7.jpg


Norco Ride Aligned给出的避震设置建议


  我们第一次坐上车的时候,很惊讶地发现尺码非常具有欺骗性。新款的Norco Range,骑起来感觉并不像它的几何数据所显示的那么大。踩踏的时候,我们马上就感觉到比较舒服。下坡的时候,车子的长度才突显出来。Range给人的感觉是空间充足,而不是太过拉伸。这样的几何让人更倾向摆出“进攻”的姿势。一开始我们打算将车把截短到780mm款,但是经过几次测试,我们还是觉得800mm的宽度和XL码的测试车辆比较搭配。原厂配备的DMR Deathgrip把套,骑了几次觉得不太适应,就换成了Sensus Meaty Paws。除此之外,我们都是使用整车出厂配置的零件。几次骑行过后,我们将车头升高了5mm,让骑行姿势更加直立。后来就没有再改动了。





实地测试


8.jpg



测试路线


  我们去了很多不同的路线,从温柔的XC到火力全开的DH。有一些路线是我们熟悉的,有一些则是我们从来没有去过的。这些路线包括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South Mountain,地面比较多松弛的石块,速度不快。亚利桑那州佩森是一些树林中的高速路线。爱达荷州博伊西的Bogus Basin是比较传统的山地车公园地形。加利福尼亚州特拉基的Northstar是一些颠簸且不容易预判的高速山地车公园路线。内华达州雷诺的Peavine是速度较慢、比较温柔的路线。加州唐尼维尔有一些比较长的高速路线,enduro风格。内华达斜坡村的Tyrolian也有一些不错的跳台和高速下坡。我们发现,Range在各种场合都得心应手,不过肯定是最合适高速路线的,特别是地形变得更加颠簸。


  下坡才是Range真正闪耀的时候,在那些我们曾经以为需要用到速降山地车才能搞定的地形。



下坡/技术路段表现/乐趣


  下坡时的Range,用“激发自信心”来形容是最贴切的。前后重量分配做得非常出色,给人一种紧贴地面的感觉,特别是在过弯的时候。在低速的时候,想要操控Range转向确实会稍微费劲。这台车给大多数人来评价,都不会是“充满乐趣”的那一类。不过我们觉得这台车在大的滞空时还是足够容易做动作的。另外,我们认为这台车在弯道上能够比一般山地车推得更狠,这也算一个好玩的地方。上了速度,这辆车让我们在高速的起伏路段更加放松;在遇到那些平常会让人心惊胆颤的落差,它也能让我们保持冷静。我们故意选了一些不熟悉的路线,想试试这台车的转向能力究竟可以有多大帮助。对于这样一台在数据上如此长而倾斜的山地车,Range的实际表现让我们感到印象深刻。这对一台专注于enduro竞技的山地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坡才是Range真正闪耀的时候,在那些我们曾经以为需要用到速降山地车才能搞定的地形。我们得出结论,让Range表现出骑行乐趣的关键因素是速度。飞快的速度。


9.jpg

10.jpg

11.jpg



后避震的表现


  Norco对不同尺码的车架使用不同的连杆,以匹配不同的后下叉长度,确保所有尺码的骑乘表现是一致的。这使得一种避震调校就能在所有尺码上通行。Norco甚至在所有不同型号的整车上都使用同一款后避震器。考虑到Range搭配的是FOX DHX2 Factory线圈弹簧避震,这还不赖。结果是,无论是遇到小的震动还是直角的障碍,脚踏传来的反馈几乎完全消失,双脚有一种牢牢固定住的感觉。起跳的时候,低速压缩提供充分的支撑,重重落地也不会打底。避震非常灵敏,行程的前半段很好用。同时在行程末段又有足够的支撑,防止在遇到猛烈冲击时出现打底。我们的测试车辆配备了Sprindex可调压缩率线圈弹簧,可以在骑行途中进行调节,方便我们尝试不同的压缩率。


12.jpg


  Norco的高虚拟转点避震结构在遇到直角障碍和过弯时表现出色。然而,我们发现它在低速的跳台上显得迟钝。想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路线上增添一点乐趣的时候,会发现车子在低速状态下想要抬起前轮或者前后两轮是比较费劲的。我们没有在踩踏或刹车过程中感觉到避震结构出现什么负面的效果。避震在刹车的时候保持稳定,在踩踏的时候则十分结实。行程中段的支撑增加得非常合适,不会太软也不会太硬。在进入行程的后半段之前,中段的支撑恰到好处,和我们自己设置好的前叉配合在一起非常舒服。



特色


  Range的惰轮最能引起大家的讨论。有很多不知道最近流行高转点结构的车友,或者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车友,向我们问了很多问题。我们认为,它做到了Norco宣称的所有事情。虚拟高转点结构消除了脚踏回击,在上坡和下坡都能提供坚实的踩踏平台。我们认为,考虑到这台车的设计用途,这是非常实在的优势。下坡过程中,避震的表现让人感觉似乎链条是不存在的。这在路况变得困难的时候是非常大的优势。

 

13.jpg



几何实测感受


  Range第一个让人感受明显的特点是它的踩踏姿势。这台车顺应了当下立管角度更直立的潮流,让你有一个舒适的坐骑姿势,没有大部分现代enduro山地车那种拉伸的感觉。爬坡时,能够感受到后轮非常贴地,前轮也十分稳。Range可以轻松地登上颠簸、陡峭的地形,你无需更改姿势去实现。下坡时,Range的前轮继续拥有良好的贴地,在你认为需要把重心后移的场合也可以让你保持更前倾的姿势。五通高度在各种环境下都是没问题的,但是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那是因为下连杆不时会碰到地上的障碍物。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随车的下导链器可以保护下连杆,挺实用的。


14.jpg


  Range给人稳定的感觉,和它驾驭高速、转向灵活的轻松几乎是自相矛盾的。



体感车重


  我们刚把车子从车箱拿出来的时候,感觉它是有点重的。话虽如此,在实际骑行中并没有感觉到车子有多重。Range给人稳定的感觉,和它驾驭高速、转向灵活的轻松几乎是自相矛盾的。这台车在山路上的感觉,比你拿在手上来得更加轻巧。当我们在不熟悉的路线上试骑的时候,面对一些未能提前判断的过弯,我们惊喜地发现能够轻易地完成最后时刻的急转弯。这对参加路线不熟悉的比赛来说非常重要。



冲刺


  站立摇车冲刺,车辆反应迅速,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力量流失。由于惰轮的存在,踩踏弹跳消失了,同时这台车在预压值行程吃得比较浅。我们对Range发力踩踏时的表现比较满意。



上坡


  Range在上坡的表现并不符合你对这样一台倾斜的重型山地车的期望。正如前文所述,你在坐骑的时候可以得到舒服的姿势,从而提高你的踩踏效率。除此之外,它在低速上坡也十分不错。一般来说,在South Mountain那些颠簸的爬坡上,重车都会有些问题。不过Range没有遇到问题。前后轮的十分贴地,哪怕速度比较慢,骑起来也比较舒服。在一些紧凑的路段,Range作为一台大车,表现意外地灵活。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整车配置


  这台车有着顶级配置,也有着相应的价格。We Are One轮圈和Onyx花鼓的组合,作为C1整车的标配,让人高兴。XL码配备了210mm行程的升降坐管,十分合适;其他码数也配备了行程与码数相符的升降坐管。Deity Skywire碳纤维车把加上DMR把套,让这台车能够做到“拿出箱子就能上路”。久经考验的FOX Factory避震,则为车子的竞技血统增添几分厚度。前轮Maxxis Assegai 2.5WT加后轮Dissector 2.4WT(前后均为Double Down编织层)的轮胎组合,在各种地形都有出色的抓地力。全套SRAM X01 Eagle传动加上CODE RSC刹车,让车头保持整洁的同时,提供可控的刹车力度,以及广泛的变速齿比。尽管我们希望看到X01 Eagle飞轮出现在一台顶级车上,而不是GX的飞轮。OneUp Two Ten升降坐管的性能无可挑剔,Ergon SM10 Comp坐垫适合各种类型的骑行,包括全天的长距离骑行。整车配置的零件和车子的设计用途完美匹配,为比赛准备,拿出箱子就能参赛。



前叉表现


19.jpg


  我们的测试车辆搭载了FOX 38 Factory。久经考验的EVOL空气弹簧和Grip 2阻尼器提供了顺滑、稳定的避震表现,符合我们的期待。Norco Ride Aligned给出的建议设置比较符合我们的需要,只需稍作调整。



轮胎表现


20.jpg

21.jpg


  Maxxis的轮胎组合在各种环境都有充足的抓地力,和这台车完美搭配。过弯是这台车的一大亮点。我们感觉自己就像是顺着轨道一样,车子指哪走哪,很有信心地通过每一个弯道。Assegai是滚阻比较大的款式,而Dissector的胎纹则是滚阻比较小的。两者的组合是很好的平衡,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无论是刹车还是过弯,都能提供足够的前轮抓地力和后轮操控感。不管是松软的路面还是山地车公园的大型弯道,Maxxis轮胎都能很好地驾驭。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发现车子能够在想要的时候抱死,在过弯的时候可以试着漂移而不是沿正常路线走,或者是作出急转弯。这增添了新的乐趣。



轮组表现


22.jpg


  C1整车上的We Are One / Onyx轮组,对于一台整车来说是可能做到的最好的轮组了,大概能够用一辈子。这对轮组刚性十足,滚动轻快,响应迅速,30mm的内宽能够让轮胎装出很好的外形。我们认为这对轮组和车子的其他部分完美匹配,无论是价值还是骑行品质都很好。在整个评测过程中表现稳定。



刹车表现


23.jpg


  SRAM Code RSC刹车的力度和线性都非常不错,良好的手感能够精准地传递想要的刹车力度,操控不需要过于费神。




传动表现


24.jpg


  SRAM Eagle X01变速一如既往,在装车架上能够精准地工作。然而,在山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跳档。虽然我们用旋钮拉紧了变速线,但是在变到高挡位,或者是大力冲刺、爬陡坡的时候,会出现跳齿的问题。我们能想到的唯一可能是因为变速线管在离开上管进入立管处的角度不好。线管在这里弯折比较多,车子有了负载之后更为严重。这可能让线管内的摩擦增加。这个问题在评测过程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5.jpg


  除了以上问题,没有发生掉链,又或者由于惰轮引起的问题。虽然是会有一点噪音,不过除非你仔细去听,不然不容易发现。



异响


  这台车在大部分场合都能保持安静,这要感谢内走线设计和车架保护器,还有静音的Onyx Vesper花鼓。尽管我们会碰到车头的线管会发出一些响声。不过只需要把线管固定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车架纤薄的管壁,似乎会放大石子打到车架下管产生的响声。连杆在行程的任意位置都没有异响。


  Range C1的配置是极好的,也对得起它的价格。它确实是一台拿起来就能参加比赛的车子。除了变速,我们对这台车几乎没有不满的地方。如果我们要保留这辆车的话,我们会考虑用SRAM GX AXS无线电变换掉机械套件X01 Eagle,来解决因为线管导致的变速问题。



长期使用耐久度


  我们感觉这台车在结构上是十分结实的,只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并注意一些细节,是可以使用很多年的。话虽如此,我们对一些铝合金零件表示关注,主要是五通附近由螺丝固定的铝合金套。压入式中轴的金属套,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产生异响。我们要看看经过一年的暴力使用后,会变成怎样。


26.jpg


这里设计就是要承受冲击的,不是吗?


  油漆看起来很耐用,虽然被山路上的石头击中过。我们在测试中遇到过几次连杆保护器派上用场的情况,我们要看看它能够坚持多久才需要更换。如果出现任何质量问题,NorcoRange的一手车主提供三年的保修(需要在购买后90天内为产品注册)。





结论


  2022Range是一台目的性很强的竞技型enduro山地车,有着舒适的骑乘体验,能够让你充满自信地闯入未知地带。这台车适合那些认真对待enduro比赛的车手,让你无需怀疑自己的车辆能否胜任。Range在高速路线上表现优异,上坡也比较轻松。虚拟高转点避震结构,在它的设计用途上性能出色。Range是那么的稳定,让我们都想用它来取代短行程的速降山地车来试试。


  更多关于Range的信息,请见Norco官网


翻译:轮火竞赛  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