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过去十年的许多新技术改变了山地车操控感受,比如更宽的车把、更大的轮径、更短的把立,当然还包括车架几何的变化。不过,有一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地优化,那就是转向。转向阻尼器的出现,试图影响前轮保持轨迹的能力,以及转向力度。但是这些尝试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为了弥补这一空缺,Syntace推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但不靠阻尼器来稳定前轮。我们去了趟法国尼斯,以更好了解K.I.S. 技术是如何工作的,它究竟有什么优点能吸引到CanyonLiteville成为最早尝新的品牌。







亮点

目前只有部分Canyon Spectral型号搭载。

完全隐藏于头管内。

碳纤维凸轮,凯夫拉纤维传动带。

主要用于耐力山地,可应用于TT和越野摩托。

110gCanyon车型)/70gLiteville车型)。

预计20231月在欧洲上市,5月在美国上市。



优点


在高速下坡遇到大冲击时增加稳定性

前后轮都处在同一条轨迹上的感觉能让人做出连续可控的漂移

消除爬坡时前轮的不稳

有利于撒把骑?



缺点


大幅度转向更费力

控车的感觉不一样了,需要花时间去适应,而且在一些场合还需要不一样的操控方式





简介


  K.I.S.,全称Keep It Stable(保持稳定),是SyntaceLiteville联合开发的新技术,用来弥补倾斜的头管角度在操控上的一些不足,辅助用户在车把上的操控。这项技术得到了Canyon的采用。它和转向阻尼器不一样。转向阻尼器会吸收车把上的力度,从而减缓转向的速度。K.I.S.通过来自用户控制车把的力量,抵消轮组摆动的倾向,达到平衡和稳定。有大约80%的体重都落在后轮,所以车头是轻飘飘的。K.I.S.尝试让前轮和后轮同样贴地。车把转动时,弹簧张力增加,给人一种前后相连的手感。


2.jpg


  这个设计包括弹簧、传动带和凸轮系统。弹簧和传动带与凸轮相连,前叉舵管穿过凸轮。碗组边缘把凸轮压住,确保其位置。头管前方是可拆除的限制器,防止车把转动360°。


3.jpg

4.jpg

5.jpg

6.jpg


  在摔车或者整个系统偏离中心时,松开固定螺丝,系统的阻力就能将凸轮自动对正。如果手上没有内六角扳手,转动车把也能顶开固定螺丝,将系统重新定位。虽然这套系统是由SyntaceLiteville共同设计的,不过自行车厂商能够做自己的系统,改变凸轮的形状以获取不同的操控特性。我们骑的Canyon Spectral在上管有一个指示器,能够通过4mm内六角对系统进行调整。


7.jpg


  看了K.I.S.的详细介绍,我们最大的疑问是:转弯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





第一印象


把前轮抬起的时候,车把会自动回正

哪怕零件隐藏在车架内,安装过程却意外地简单

在停车场转弯没感觉有很大的不同





测试路线


  为了解答疑问,我们跟着1001 Sentiers Guide Company一起去到尼斯附近的山地路线。尼斯有丰富的山地路线网,只有本地人才记得路。这里结合了快速的陡坡、巨大的岩石和优秀的土壤。这一片出产了差不多50个世界冠军头衔,比如尼克·伍耶兹(Nico Vouilloz)、法比安·巴雷尔(Fabien Barel)、卢瓦克·布鲁尼(Loic Bruni)等山地高手。看到这些崎岖且土质松软的高难度地形,你就知道为什么这里盛产山地车手了。


8.jpg





骑乘感受


  山地车角度一年比一年倾斜,爬坡时前轮不稳的现象更明显了。K.I.S.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在低速时抵消前轮的摆动。在速度很慢的技术路段,我们以往不敢太大力踩,努力保持前轮走直线,有了这套系统以后感觉明显。我们还尝试在一些不算太陡的陡坡上放开车把,完全依靠系统就能让车头保持直行。


9.jpg


  Canyon把张力设置在中间水平,建议我们先骑至少40分钟再考虑调整。第一段下坡狭窄崎岖,有很多需要快速操控的地方,我们马上感觉到有不一样的地方。一开始的几个弯走线比预想靠外,过得有些困难。想起来这套系统的原理,我们便比平时稍微更用力去摆动车把。路线的后半部分比前面更陡,速度更快,骑行姿势不需要很多变化,这时候的感觉就很好。


10.jpg

11.jpg


  骑完第一圈,我们去到更颠簸的高速路线。我们很快就意识到,这套系统增加了控车的稳定性,在颠簸的路况上大大增强信心。我们的测试扯Canyon Spectral搭载了FOX 36前叉,却给人在用双肩前叉的感觉。到了低速、弯多的路段,我们再次遇到转向不足的问题。在半径逐渐缩小的高速过弯,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第二天的路线更考验技术,速度更低,有很多满布石块的急弯。我们再次察觉到在通过狭窄、复杂的转弯时需要更用力,不过我们知道这是适应K.I.S.的过程。很幸运,我们找到了心得:过弯的时候,这套系统需要将车把比平常转动更多,而不是简单把车子压得更低。在过弯时,将车把转动更大角度,我们发现车子更稳,让用户能够用更直立的姿势去过180°的掉头弯。


12.jpg


  第二天中午来到了一些较为开阔的路线,有跳台和弯墙,在经历了一上午的技术型路段后,可以放开来冲了。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最奇怪的手感:空中甩尾的感觉非常奇怪,因为前轮拉着后轮保持同一直线,给人一种会翻车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还不习惯,不过让人很是在意。最后,我们把张力调到四分之一,马上感觉到车子在穿越巨石的时候稳定性下降了。然后我们又把张力调到最大,这样就能够挑战那些我们平常会hold不住前轮的选线,特别是在低速之下。





总结


  K.I.S.提供的独特的操控特性,有机会让日后的山地车能够把角度做得更倾斜。我们喜欢它在非常颠簸的路况上拥有更好的稳定性,认为这套系统对技术难度高的路线是最有用的。虽然我们只试骑了几天,就得出K.I.S.有对提高性能有明显作用的结论,但是Canyon建议用户花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套系统。长年的骑行塑造了我们面对状况时的第一反应,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过来。我们还是更喜欢没有K.I.S.的控车感觉,不过用久了之后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Canyon的这套K.I.S.会为那些想要更好的转向稳定性的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翻译:轮火竞赛  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