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R 4060ST GX林道山地车评测
2023年03月29日 16:31 来源:vitalmtb.com 作者:iceman2058
瑞士品牌BMC的公路车和XC山地车最为有名,这让他们一些骑山地车的员工感到有些失望,于是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寻找世界级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做大行程山地车的原型。后来BMC认为这些项目非常有意思,不推向市场实属遗憾,但BMC的品牌形象还是偏重公路车,于是另立一个新品牌SCOR。SCOR首批车型在2021年末上市,其中包括两款普通山地车和两款电助力山地车,四个型号基本上都是采用同样的车架几何与设计理念。过去五个月,我们对短行程的4060ST进行了测试。
优点
非常均衡的避震
在颠簸路面表现出色
爬坡高效,踩踏良好
非常安静
可调度高
全面
车架储物舱自带后背UDH后拨挂耳
缺点
后端形变使得大力踩踏时出现蹭碟
车架容易积灰,有些位置不好清理
车架储物舱非常小
出厂配置的升降坐管行程短
不兼容部分后避震器
SCOR 4060ST GX 参数
全碳纤维车架
下连接驱动即时转点连杆结构
29寸轮径
140mm后轮行程
双向垫片可调几何
旋转碗组可调头管角度
PF92五通规格
31.6mm坐管口径
PM180后刹车安装座
一个水壶架安装位,一个工具安装位
全内走线
储物舱
Boost 148后开档
SRAM UDH后拨挂耳
ISCG 05下导链器安装座
SCOR 4060 X Slicy MySublimistick车架保护器
三年车架质保
建议零售价:7199美元
第一印象
早期在开发原型时,大量精力围绕避震结构,所以我们从这里说起。4060开箱的时候,巨大的五通区域第一时间就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再加上纤细的上管,整辆车一副重心非常低的样子。SCOR采用多根连杆同时旋转的设计,在避震压缩是沿着相同方向。后避震器通过下连杆驱动,并且穿过立管中间的开孔,位于尽可能靠近地面的地方。
SCOR想做出一辆既好玩又高效的山地车。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对避震曲线进行调校,不断修改杠杆比和抗下沉,达到想要的目标。最终的避震结构拥有足够的渐进度,兼容线圈弹簧和空气弹簧两种后避震器,在预压附近提供充足的抗下沉保证良好的踩踏,并且在行程深入、遇到大冲击时,避免脚踏回击。要注意检查后避震器型号与车架兼容性,比如Cane Creek Kitsuam Air和Ohlins TTX Air等小部分后避震器就无法安装。
4060有两个不同行程的版本,分别是评测的4060ST和4060LT,两款采用同一个车架。ST的后轮行程为140mm,后避震器行程为57.5mm;LT的后轮行程为160mm,后避震器行程为65mm(两者的孔到孔距离是相同的)。双向垫片能够稍微将五通抬高(LT只能使用高挡位,否则后轮在行程用尽时有可能撞到立管)。所以你“仅仅”需要更换避震(或者更改它们的行程),就能体验两辆车。
可以微调的地方可不止这些。SCOR 4060搭配可调角度碗组,有倾斜和直立的不同设定。最开始倾斜的角度是为长行程的LT设计的,而直立的角度则是为短行程的ST设计,不过你也可以随意搭配。SCOR的前叉舵管留得比较长,让你有更多空间调整堆高。
车架的其他地方有全内走线设计;带波浪的厚实的后下叉保护器能更好地减少链条打在上面产生噪音;下管和五通交界的下方有一个储物舱。这个储物舱的大小刚好能放下一个小工具和真空补胎工具之类的小物件,里面还有一个备用SRAM UDH后拨挂耳,非常贴心。车架已经安装了上导链器,ISCG5安装座可以让你选择加装全护链器。
几何
4060的几何相当现代,对于一个在2021年末才首次亮相的品牌来说并不意外。我们的L码测试车有着485mm的前伸量,XL码则达到515mm,除了特别高的个子,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姿势。头管角度在较直立的设定下是65.5°,在较倾斜的设定下是64.5°。立管大约是77°(坐垫高度750mm时),后轴距则是比较短的433mm。虽然后轴距较短,但三个最大尺码的轴距依然超过了1200mm,可见其前伸量十分长。
骑行表现
骑上4060ST进山,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轻。这辆车不算重,在踩踏时也非常有力,在平路和上坡都能保持住速度。抗下沉值在避震预压位置是100%左右,不过后避震器打开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一定的车架上下弹跳。充足的前伸量使得骑行姿势靠前,而35mm把立和较高的车头则让你保持直立舒适的上半身。后避震器锁死后非常硬,最后是在路面平整的上坡再用。打开后避震器时,4060在技术性爬坡有良好的贴地性,所以我们在90%的时间都会让后避震器保持打开。
路面变得颠簸后,4060的避震才开始展现实力。最新款的RockShox Lyrik是一根优秀的前叉,不过我们要再说一次,RockShox Lyrik差不多已经做到它能做到的最好。它非常柔软,同时控制良好,能够在极佳地保持高度的同时避免生硬的感觉。前叉这么优秀,我们常常觉得后端会无法匹配前端。但在SCOR 4060上并没有这种问题。后端和前端一样柔软,尽管行程只有140mm,却几乎没有会打底的感觉,一部分是由于连杆的渐进,但我们认为RockShox Super Ultimate Deluxe的液压防打底阻尼也有功劳。不管原因如何,总的避震性能十分亮眼,对于一辆林道山地车来说有着舒适性和支撑性的完美结合。后三角挺柔软,增加了舒适性和操控性。这辆车在急弯表现很干脆,不过后轮在侧向上感觉到有点软,在后面更加明显。
随着测试的深入,我们更用力地使用4060ST,结果同样不俗。它不会显出软弱,避震在速度提高后依旧出色。骑在这辆车上会感觉有点高,不是不好的意思,但确实没有那种坐在车子中间的很低重心的感觉。我们尝试把前叉调成较倾斜的设定,稍微改变了这种感觉,但还是在行程前段、飘在地上的感觉,而不是五通贴住泥土的感觉。我们又把设定调回较直立的状态,因为这样更适合这个行程的山地车。较长的前伸量和轴距意味着你想要拉起车头的话需要更加用力,不过很快就会习惯。这种稍微偏高的感觉带来的好处是,车子在地上漂浮的感觉,不像是这个行程能做到的。这让我们不禁想象大行程版本的4060,如果能保持灵活的特点,同时加上160/170mm的行程,那会是一辆怎样的山地车。
配置
我们测试的是4060ST GX配置,搭配150mm的RockShox Lyrik,整车零售价7199美元(搭配Pike前叉的GX配置整车便宜600美元)。此车采用了SRAM、DT Swiss和Maxxis的零配件。
避震
我们在上面已经讲了很多关于避震零件的内容了,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优秀。前叉和后避震器在测试中的表现近乎完美。如果你是那种一定要对车上的避震进行升级的人,那么你就不应该买这辆车——换掉任何零件只会让整车变得更糟糕!我们觉得有三档的后避震器会更适合这个车架(整车配的只有两档),因为完全锁死会让车子太硬,这种只在爬坡需要踩踏的时候比较实用。这是个小问题,实际骑行中影响不大。
刹车
SRAM Code RSC是很好的选择。SCOR在山里诞生,瑞士人清楚刹车的重要性,哪怕是一辆林道山地车。也许Code的手感比目前市面上其他高端刹车显得稍微硬朗,不过它们制动力强劲,并且比Guide更稳定。
变速
SRAM GX Eagle无需再证明自己。它十分给力,变速干脆利落,拥有单盘所能提供的所有齿比范围。我们也喜欢SRAM UDH后拨挂耳,这样你在路上弄坏一个的时候,随便到一家车店就能买到修补件了。实际上,你要弄坏两个才有必要找车店,因为车架储物舱里面已经有一个备用后拨挂耳了。
升降坐管
好消息——SCOR选择的是BikeYoke Divine,世界上最好的升降坐管之一。坏消息——SCOR没有为他们的行程可变车架选择行程更大的升降坐管。一辆前伸量485mm的车子选择160mm的升降坐管,我们觉得不是很搭,特别是这跟坐管还可以缩短20mm的行程(每5mm一档)。车架的可调性这么充足,也许搭配一根185mm的升降坐管才是最合理的。大家希望整车就配上,身高较矮的用户也可以把它缩到165mm。我们觉得这有点可惜。
轮组和轮胎
DT Swiss XM1700 Spline是一对高质量的轮组,轮圈结实耐用。SCOR选择了36齿行星棘轮,花鼓响应速度稍微不足,不过比54齿棘轮更耐用可靠,也许是明智的选择。不过我们喜欢更快的响应,尤其是一辆7000美元的山地车!轮胎方面,Maxxis Assegai加Dissector的组合很难出错。良好的抓地力加滚阻,以及应对广泛环境的全面,这对轮胎组合是非常好的选择。后轮胎的EXO+编织层在测试之后留下了基础补丁,于是我们想这是不是库存的旧款轮胎。EXO+在2022年进行了更新换代。这条后轮胎搭配DT Swiss较窄的轮圈宽度,在岩石较多的路况也许需要把气压稍微打高一些。
车把
SCOR选择了较短的35mm Burgtec把立,搭配自家的31.8mm口径碳纤维车把。这个有点意思,因为目前市场主流倾向选择35mm的车把,不过我们在测试中没有发现这有什么问题。车把的缓震不算很好,但也不糟糕。我们把原厂的坐垫和把套都换了,但这更多是个人喜好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对此作出评价。车子能不能从箱子拿出来就马上下地开骑?当然可以。你应该换上自己喜欢的坐垫和把套吗?必须的。


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们提到后避震非常柔软和稳定,是均衡的避震曲线和后避震器的优异性能的共同作用。后三角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形变,我们认为这对舒适性和操控性也有一定贡献。不过有一个小缺点,就是在踩踏的时候会蹭碟,因为后三角在侧向的形变会造成碟片和来令片擦碰,产生烦人的噪音,在铺装路面爬坡的时候尤为明显。
车架内的储物舱十分小,让你没办法随便把东西塞进去。组合工具必须要尺寸合适,如果是一般的功能齐全的组合工具会塞不进,而太小又会在储物舱里晃荡。你可以把真空补胎工具放进去,却放不下一个CO2气瓶。
车架五通附近的区域非常复杂,有几个地方非常容易积聚泥土。后避震器没有什么遮盖,虽然有个小小的挡泥板,但也会积不少灰尘。后三角和主车架之间的缝隙也有可能会卡住小石头,然后在避震工作的时候塞得更近,可能会导致车架损坏。我们测试了五个月,暂时没有出现问题,但如果你的骑行环境非常泥泞,这是值得留心的。
我们在上面提到了升降坐管的行程。SCOR选择了一根行程可调的升降坐管,那么他们应该选择行程更长的,然后让用户根据自身需要缩减。BikeYoke Divine很容易实现这一点,所以有些可惜。
长期耐用度
我们已经将SCOR结结实实地骑了五个月,有两个不同的测试车手,经历了干燥的沙漠,也经历了湿滑的林道,各种不同的场景。总体而言,车子和刚开始的时候一样坚挺,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前面提到过,后避震器附近容易积灰,后避震器在骑行过后也常常显得比较脏。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我们觉得石子卡进后下叉和下管、五通区域这种事情,虽然在测试期间没有发生,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的。不过车子相当安静,保护器也表现良好。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把4060挂在皮卡的后箱,原厂的保护贴和下管靠在停车架上的位置中间刚好有一点没有覆盖到的地方,所以你大概需要在这里补上一点。
总结
一车通吃的市场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也是潜在用户比较难搞明白的领域。你会发现,一辆全副武装的耐力山地车,和一辆大行程XC山地车,都宣传自己是“终极林道山地车”,让你上坡和下坡都毫无障碍。SCOR 4060ST在这个分类里处于中间的位置,避震行程让你能搞定大部分的地形,又不会在一些较为简单的地形过度重装。想要挑战长距离的穿越?没问题。想要在家附近的林道玩耍?去就好了。想要到山地车公园?你可以骑ST,或者把前叉和后避震器一换,变身LT!SCOR 4060身手全面,但可不是样样都行但样样都不精,它可以称得上是万金油。避震表现是我们评测过的山地车之中的佼佼者。整体轻快的骑乘感受则让这辆车同样适合那些需要踩踏的场景。我们感到非常惊艳。
Vital MTB评分
上坡:4.5
下坡:4.5
乐趣:5
性价比:3.5
总分:4.5
翻译:轮火竞赛 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