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火竞赛 CCbike.CC 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大圈子

管理员提示:
本话题已被锁定。
本话题将在 天后被删除。
2017-08-02 12:03:22 1楼 只看该作者

肖聪的观点:要想发展自行车运动就要从地区联赛开始



关于速降积分联赛

我2014年认识卡哥,认识他的时候他说长沙联赛做了3年了。卡哥94年开始玩车,期间玩过各种车型最后沉迷于速降,起初是参加比赛,现在做的是地区联赛(市级联赛)和培养车手。长沙地区的车手选拔全部来自于地区联赛。

言归正传速降积分联赛
1.发展方向
举办地区积分联赛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建立地区年度排名。一年4次比赛成绩越好积分越高,四站积分加起来并排名。我们在做的是长沙市速降积分联赛,当省内越来越多地区在做的时候,我们就邀请每个地区前几名举办湖南省速降积分联赛。当有更多的省都在做这样的联赛我们就联动起来,说不定那就是中国速降锦标赛了。赛事主办方的盈利可以用于培养车手和支持车手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车友能自己组织比赛,建立本的地区的积分联赛)



2.赛事成本解决
首先我们的目的是建立地区排名,所以比赛必须做得稳定长久,每一年都要有年度排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控制成本,赛事并不需要做大,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是年度排名,如果赛事做大后期很可能撑不住而导致赛事不能延续。同样  我们不依靠政府资源,运动源于民间,赛事也源于民间。其实可以把积分联赛简单成这样“选手交30块报名费,主办方给参赛选手买好当天保险,比赛当天给选手计时,后续统计积分并排名。最后给获奖选手奖一瓶可乐和证书”简单得就像个活动。这种低成本的运行方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做得长久。大部分车手都是业余时间玩车,只要联赛常规化 ,就能轻松解决车手的时间问题和资金问题。

3为什么不做大型赛事
大型赛事可以有~但不是发展运动的最佳方式。
首先做大型比赛不像地区联赛那么简单,大型比赛需要更多的金钱很多的时间。
其次国内车手水平并不高,如果有那么多金钱和时间来做大型比赛还不如先发展地区,大型比赛的奖金都被邀请过来国外车或国内高水平选手拿走。大型比赛给新生车手的感觉就是遥不可及。我们需要给新生代建立上升的阶梯,要让本地新生车手看得到希望。新生车手越来越多是运动发展的最好证明,地区联赛就是他们最好的舞台。



4.关于自行车行业发展

最近几年国内自行车行业在走下坡路 ,很多人都说要想发展行业就要多搞骑游活动,毕竟销售最多的还是代步类型的单车,说速降太危险,游骑才是需要发展的主流。这句话我们认真想过,我只能说他不懂。我觉得山地车真正的乐趣在于下山,我们不是天生就能飞跃,而是通过不断的山地骑行才有现在的骑行技巧,我们不会贸然尝试自己做不到的,我们不断的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骑行,水平逐步提升。现在中国自行车不再是几十年前用自行车代步就能发展行业了。现在代步都是用汽车了。所以想要发展自行车行业就必须发展自行车运动(自行车运动并不只是山地车公路车同理)。游骑只能说是休闲。(以上均为个人看法,不喜轻喷)



5.积分联赛的优势:
▲解决车手的参赛费用问题(本地车手开销甚至只有报名费)
 解决车手的时间问题(只需要一下午时间~你就可以参与一次纯正的速降赛)

▲举办赛事所需资金并不多

▲给新生代的上升阶梯能能使水平迅速提升。



我们做出如下总结:
1.要想发展行业就要发展运动,要想发展运动就要从地区联赛开始做。
2.不只是速降赛事,公路赛事也是同理。
3.山地车运动是涵盖速降自行车的,最终是推广发展山地自行车运动,山地自行运动不是极限运动,下山速降也是大众运动。
2017-08-02 16:08:56 2楼 只看该作者
车车车车 说:

上面各位大佬分析的很透彻了,但是作为一个速降几乎绝迹的安徽地区其中的一员,我来从政治经济文化上解读一下为什么国内的自行车运动会如此的落后。

说一段高中政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应。

首先:经济是基础。欧美的自行车赛事运动可以追溯到60年代末,那时候欧美地区所有人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本国经济,加强与外界交流,引进先进技术,革新劳动生产力。也正是最关键的六十和七十年代,奠定了之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力上的巨大差异,那时候的中国在干什么?文化大革命!这场荒唐的“革命”竟然还维持了十年之久!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大多数中国人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连饭都吃不饱,还有钱买自行车?还有心思发展体育运动?而80年代,欧美国家已经有世界顶级的自行车赛事以及制造商了。

其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70年代初的欧美,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拉动数以千万计的就业,人们在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逐渐开始注重个人效率的提升,去工厂工作有点远,走路太慢,坐汽车太贵,怎么办?自行车,在当时可以说是最简单,最高效,最便宜的交通工具。与此同时,当今各大自行车巨头们看到了这个无比巨大的市场!自行车开始在欧美大量的普及开来。不仅仅提高了人们的个人生活效率,还提高了政府税收,拉动了经济增长,于是政府开始制定一系列政策,呼吁全国人名骑自行车!政府在当时对自行车这项交通工具的推广对欧美当时的自行车运动影响巨大。骑车的人多了,就会有比赛。中国呢?社会荒谬的“革命“还在继续,甚至到70年代末才恢复高考制度,国家的政局非常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自行车运动?别逗,中国人还***吃不饱饭呢。

最后: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应。是的,那时候中国才刚恢复高考制度,哪来的文化?你跟我说中国的五千年的封建文化?别逗。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中国人,个个都是文盲!都在通过效率极地的体力劳动来解决温饱问题。经济和政治上对自行车运动的双重不支持,哪来的自行车文化??看看欧美。80年代已经有顶级的自行车赛事组织,有顶级的自行车制造商,有顶级的自行车运动员。这就是60年代末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政治政策带来的必然结果!

但是。中国的自行车运动一定会越来发达!中国自行车运动在奥运会上首枚金牌的突破,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坚信在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富裕,广大自行车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会成为一个自行车运动强国!


哈哈,涨知识啦,牛啊。我想看续集,

 
2017-08-02 19:56:15 3楼 只看该作者
业余爱好者的“参与权利”这几十年来的确是被剥离了,这个说得非常到位,如果问我有什么话想说,我想说,“把原来的权利还给我们”。中国的单车运动发展了20余年,孽根就在这里。没有“存在感”导致了这个运动水平没法提高。国家花费了巨额的金钱用在体制内里,结果产出寥寥。何不把这些经费预算补贴到民间,扶持业余运动员的发展,扩大爱好者的基数上,修建更多供给普通爱好者训练的设施。扶不上墙的项目和队伍估计需要解散,这很残酷,今年XC锦标赛上排到业余车手之后的,国家还用经费养着吗?
 
2017-08-03 04:45:46 4楼 只看该作者

http://www.ccbike.cc/bbs/?m=art&aid=10711  今年XC锦标赛的战况在这里。


女子


男子


不是针对这些车手,所有人都是无辜的。红线是业余车手所能去到的位置,而且他们都不是尽力的状态,他们的工资是靠自己挣回来的,全部靠自己养自己,国家为什么不把一些资金补贴到这些优秀的业余车手身上?如果有外部援助,这些业余车手的提升空间不会更大吗?




 
2017-08-03 03:15:27 5楼 只看该作者

caroat 说:
以下应用一些已经认识到的观点,以此参考下: 中体产业竞赛集团副总裁王奇从事了多年的体育产业工作。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十几年,由于国家体育总局崇尚金牌至上的政绩观,中国体育的发展成绩基本上和竞技成绩画上了等号。 “这不仅导致群体运动发展的严重滞后,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准逐步变差;也使得中国体育产业缺乏全民参与的根基,根本无力创造产业价值,别说乒超、羽超、排球等联赛形同鸡肋,就连中超、CBA联赛都连年亏损。”王奇说。 2015年底,新华社刊发了一组“聚焦十三五”的系列报道,其中一篇聚焦体育圈,分析了中国体育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当中国代表团在奥运奖牌榜上排名迅速攀升、在亚运奖牌榜上一骑绝尘的同时,旧有体制的积弊也逐渐暴露。”文章称,竞技体育金牌含金量不足, ”文章称,竞技体育金牌含金量不足,影响力大的基础大项和职业项目积弱不振,反映出资源配置脱离市场和培养方式的局限性;体育产业发展滞后、结构失衡,一些民间社会体育组织与体育主管部门出现办赛纠纷等问题,反映出体育行政部门习惯于垄断资源、与市场争利。 而上述所有问题的核心,均指向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现状的错位,也就是国家体育总局系统最受诟病的一环:中心管理制。 ———————————— 这证明,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金牌不等同于运动发展,也更不可能促进什么体育产业,这毫无对等性。。。。环法是别人的牌子,别人丁IP,我们参加了一个选手,是因为环法是邀请制度赛事,并不等同于我们就有了国际性的运动选手。。。。我们总不至于需要依靠自欺欺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发展运动信心吧,那只能说洗脑式发展运动是不会有出路的。


强而有力的证词!


 
2017-08-03 03:23:27 6楼 只看该作者

caroat 说:
运动发展的核心不是依靠国家政府来解决这些东西,给谁时间?给你么?错误的认识,只会继续依靠他人来发展,所谓的信心不是指靠政府和国家,个文章的观点是让爱好者自强不息。。。。仅此而已,依靠爱好者自己发展才是运动的核心,靠国家养出来的金牌,已非本质运动的意义了,于职业选手,业余爱好者才能真正的明白运动的营造性,因为归根结底他们都是爱好者,无职业业余之分。运动的发展也才能真正生生不息。是自发的,是本质需求。这很难理解么?


曾经,一个省队BMX选手告诉我,队里的队员们其实对BMX泥地竞速的现状和发展漠不关心,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从体校的某一个无关BMX的项目选送过来的。很多人原本就不是BMX爱好者,那么进来后训练和学习的动力肯定不如那些真正的爱好者。

 
2017-08-04 01:06:32 7楼 只看该作者

Louis06 说:
身为江苏南京玩速降的。。其实是觉得南京这一块发展这种运动是蛮困难的,首先不说山少,为数不多的几座小山,政府都是我们修一条路毁一条,并且是命令禁止速降这项运动的,如有不信我有图为证,面对这种情况。。。说句老实话,我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曾经南京也有过很好的速降道和联赛,但是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并且很多以前玩车的人都渐渐退出了。。。我也很想让这项运动发展,但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我和几个朋友觉得唯一的指望就是正在修建的杭州勇峰自行车公园了。


南京这座城的主管部门是病态的,由中国山地车公开赛水墨大捻站就看出来,一个好好的山地车比赛,派来全幅武装的JC层层包围整个比赛的范围,,不准观众进入观看,甚至,,连参加比赛的车手都不准进入。于是大量车手没有看过赛道就上场比赛,造成大量车手在技术点摔倒。。。。。。。。。太离谱了,,太夸张,太不可思议了,这就是南京。,,,

 

快速回复

内容
转到高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