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火竞赛 CCbike.CC 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大圈子

管理员提示:
本话题已被锁定。
本话题将在 天后被删除。
2017-08-02 12:03:22 1楼 只看该作者

肖聪的观点:要想发展自行车运动就要从地区联赛开始



关于速降积分联赛

我2014年认识卡哥,认识他的时候他说长沙联赛做了3年了。卡哥94年开始玩车,期间玩过各种车型最后沉迷于速降,起初是参加比赛,现在做的是地区联赛(市级联赛)和培养车手。长沙地区的车手选拔全部来自于地区联赛。

言归正传速降积分联赛
1.发展方向
举办地区积分联赛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建立地区年度排名。一年4次比赛成绩越好积分越高,四站积分加起来并排名。我们在做的是长沙市速降积分联赛,当省内越来越多地区在做的时候,我们就邀请每个地区前几名举办湖南省速降积分联赛。当有更多的省都在做这样的联赛我们就联动起来,说不定那就是中国速降锦标赛了。赛事主办方的盈利可以用于培养车手和支持车手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车友能自己组织比赛,建立本的地区的积分联赛)



2.赛事成本解决
首先我们的目的是建立地区排名,所以比赛必须做得稳定长久,每一年都要有年度排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控制成本,赛事并不需要做大,因为我们的目的只是年度排名,如果赛事做大后期很可能撑不住而导致赛事不能延续。同样  我们不依靠政府资源,运动源于民间,赛事也源于民间。其实可以把积分联赛简单成这样“选手交30块报名费,主办方给参赛选手买好当天保险,比赛当天给选手计时,后续统计积分并排名。最后给获奖选手奖一瓶可乐和证书”简单得就像个活动。这种低成本的运行方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做得长久。大部分车手都是业余时间玩车,只要联赛常规化 ,就能轻松解决车手的时间问题和资金问题。

3为什么不做大型赛事
大型赛事可以有~但不是发展运动的最佳方式。
首先做大型比赛不像地区联赛那么简单,大型比赛需要更多的金钱很多的时间。
其次国内车手水平并不高,如果有那么多金钱和时间来做大型比赛还不如先发展地区,大型比赛的奖金都被邀请过来国外车或国内高水平选手拿走。大型比赛给新生车手的感觉就是遥不可及。我们需要给新生代建立上升的阶梯,要让本地新生车手看得到希望。新生车手越来越多是运动发展的最好证明,地区联赛就是他们最好的舞台。



4.关于自行车行业发展

最近几年国内自行车行业在走下坡路 ,很多人都说要想发展行业就要多搞骑游活动,毕竟销售最多的还是代步类型的单车,说速降太危险,游骑才是需要发展的主流。这句话我们认真想过,我只能说他不懂。我觉得山地车真正的乐趣在于下山,我们不是天生就能飞跃,而是通过不断的山地骑行才有现在的骑行技巧,我们不会贸然尝试自己做不到的,我们不断的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骑行,水平逐步提升。现在中国自行车不再是几十年前用自行车代步就能发展行业了。现在代步都是用汽车了。所以想要发展自行车行业就必须发展自行车运动(自行车运动并不只是山地车公路车同理)。游骑只能说是休闲。(以上均为个人看法,不喜轻喷)



5.积分联赛的优势:
▲解决车手的参赛费用问题(本地车手开销甚至只有报名费)
 解决车手的时间问题(只需要一下午时间~你就可以参与一次纯正的速降赛)

▲举办赛事所需资金并不多

▲给新生代的上升阶梯能能使水平迅速提升。



我们做出如下总结:
1.要想发展行业就要发展运动,要想发展运动就要从地区联赛开始做。
2.不只是速降赛事,公路赛事也是同理。
3.山地车运动是涵盖速降自行车的,最终是推广发展山地自行车运动,山地自行运动不是极限运动,下山速降也是大众运动。
2017-08-02 13:57:36 2楼 只看该作者
我们视乎夸夸其谈了很多什么市场经济,什么体育产业,但终究做的全国,国际大型赛事根本就是只为一些国家资助,以及一些应付了事的群众运动(这算什么群众运动,和游行活动有何两样?)而其根本本质运动发展从未想过,也从未规划过,我们到底有思考过这些大型运动帮助运动已经行业做了实质的提升么?要论运动发展看青年,(我们有少年运动参与没?)要论行业,远的不说,就说自行车行业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显然结果已经非常清楚了,可是我们还是很多人在夸夸其谈他们的商业,他们的体育产业,同时依然责怪我们的政府和体育不够关心,不够关注(没帮助哪来每年那么多全国国际赛事)。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身运动认识水平低下,因为连小型区域活动都没举办和完善的一些组织,却总能期待希望利用大型赛事来完善制度,这根本就是个灾难想法,可以称之为运动发展的末本倒置,就以自行车运动发展史为例,山地车发展仅仅三十年,我们向往欧美自行车运动文化,在九十年代开始就有了全国大型赛事,历经二十多年,看看我们为这个运动做了一些啥成就出来。。。。我们有全国锦标赛么?有地区常规赛事么?但看看我们的全国国际赛事吧。。。。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预算,因为政府出面。。。。这就让很多并不是爱好者的人开始动心彷徨了,他们从一开始就为了利益,说白了就是赚钱,赚钱,商业本无错,也是应该的,但他们趋向认为政府都是猪,只是为了完成政绩,完成任务。而一直期望运动发展的爱好者,一次一次失望,他们根本就是毫无希望,政府投入了如此多的心力和投资,却被一些人曲解为一种政治需求。。。。可惜,可笑至极。所有全国自行车赛事几乎没人任何关联性,也没人任何权威性,试问,这二十多年到底市场经济做了些啥,就像读小学,读了二十多年,还是小学文化。我们的全国国际赛事只有两个组别,大众和精英,而精英实际上是任何人都可以报名。这种不思进取,毫无创造的赛事问题实在太多太多了, 就不一一吐槽了。 总结:运动源于民众,只有地区爱好者足够团结,发展了运动,形成阶梯形式,才能发展运动的权威性,如果做不到,请不要言商业操作,言体育产业,这是没文化,也是毫无基础的运动,也请不要来侮辱运动。这话可以放在国内任何一个运动发展上面。 以上纯个人观点,我为我们目前的自行车运动发展感到深深的悲哀,但绝对不代表作为爱好者的我们,不会坚持发展属于真正的运动探索和求知。
 
2017-08-02 19:50:12 3楼 只看该作者

nicolai 说:
业余爱好者的“参与权利”这几十年来的确是被剥离了,这个说得非常到位,如果问我有什么话想说,我想说,“把原来的权利还给我们”。中国的单车运动发展了20余年,孽根就在这里。没有“存在感”导致了这个运动水平没法提高。国家花费了巨额的金钱用在体制内里,结果产出寥寥


所以说,如果真是爱好者,即便他们拿到了自行车所有的金牌,那到底有什么意义?是证明了这个圈养体育制度是优秀的么?普通民众都不应该有这个权利选拔。

 
2017-08-02 21:09:50 4楼 只看该作者

并不是指谁没机会。。。。是指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人才,也无研发,不踢球的当了足协主席。


那个比喻并没错,山地车和公路车完全两个概念,公路百年历史,山地仅仅三十多年,只是比喻不专业。

 
2017-08-03 00:46:28 5楼 只看该作者
以下应用一些已经认识到的观点,以此参考下: 中体产业竞赛集团副总裁王奇从事了多年的体育产业工作。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十几年,由于国家体育总局崇尚金牌至上的政绩观,中国体育的发展成绩基本上和竞技成绩画上了等号。 “这不仅导致群体运动发展的严重滞后,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准逐步变差;也使得中国体育产业缺乏全民参与的根基,根本无力创造产业价值,别说乒超、羽超、排球等联赛形同鸡肋,就连中超、CBA联赛都连年亏损。”王奇说。 2015年底,新华社刊发了一组“聚焦十三五”的系列报道,其中一篇聚焦体育圈,分析了中国体育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当中国代表团在奥运奖牌榜上排名迅速攀升、在亚运奖牌榜上一骑绝尘的同时,旧有体制的积弊也逐渐暴露。”文章称,竞技体育金牌含金量不足, ”文章称,竞技体育金牌含金量不足,影响力大的基础大项和职业项目积弱不振,反映出资源配置脱离市场和培养方式的局限性;体育产业发展滞后、结构失衡,一些民间社会体育组织与体育主管部门出现办赛纠纷等问题,反映出体育行政部门习惯于垄断资源、与市场争利。 而上述所有问题的核心,均指向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现状的错位,也就是国家体育总局系统最受诟病的一环:中心管理制。 ———————————— 这证明,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金牌不等同于运动发展,也更不可能促进什么体育产业,这毫无对等性。。。。环法是别人的牌子,别人丁IP,我们参加了一个选手,是因为环法是邀请制度赛事,并不等同于我们就有了国际性的运动选手。。。。我们总不至于需要依靠自欺欺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发展运动信心吧,那只能说洗脑式发展运动是不会有出路的。
 
2017-08-03 00:43:21 6楼 只看该作者
车车车车 说:

有点信心,说白了就是国内自行车运动成型和发展的事件太短了,才十几年而已,起步起得晚这没办法,这个只能靠时间的积累一点点的去解决问题了。最终还是,发展的时间太短,太多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

运动发展的核心不是依靠国家政府来解决这些东西,给谁时间?给你么?错误的认识,只会继续依靠他人来发展,所谓的信心不是指靠政府和国家,个文章的观点是让爱好者自强不息。。。。仅此而已,依靠爱好者自己发展才是运动的核心,靠国家养出来的金牌,已非本质运动的意义了,于职业选手,业余爱好者才能真正的明白运动的营造性,因为归根结底他们都是爱好者,无职业业余之分。运动的发展也才能真正生生不息。是自发的,是本质需求。这很难理解么?
 
2017-08-03 06:20:55 7楼 只看该作者
nicolai 说:


曾经,一个省队BMX选手告诉我,队里的队员们其实对BMX泥地竞速的现状和发展漠不关心,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从体校的某一个无关BMX的项目选送过来的。很多人原本就不是BMX爱好者,那么进来后训练和学习的动力肯定不如那些真正的爱好者。

而有几个爱好者能知道我们有亚锦赛BMX泥地竞速女子冠军过,她们多么期待爱好者能够了解这也是自行车运动,他们为此做了贡献。。。。奥运会在2008就有标准的场地,投资巨大,同样的场地在大连等地方都有,投资巨大。。。。但仅仅给了省队训练过外,北京老山的场地更是再无人使用。最终取消该项目,并拆卸了此场地。。。。要知道,泥地竞速BMX几乎在国内没有爱好者,而培养其兴趣的核心场地因为没有培训和赛事,干脆作废拆除,这些实质的浪费,怎么不会让众多山地公路爱好者痛心,我们可连亚锦赛都没出过什么成绩过,然我们在山地骑行场地方面几乎没有几个有认识度的。。。。。场地更无研发人才团体,临时抱佛脚请国外设计。要说我们没有经济能力,没有行政支持,从BMX运动上看,就能了解,我们不缺,但为何出现这种尴尬的结果。。。。是时间问题么?显然不是,同样的道理放在山地车发展上面来论证,自然可以看到有关机构执行的还是老套路,可以这么说,稍微对中国于自行车运动了解的,都能能发现,我们相对于目前的山地车民间运动氛围,改革的一些成效等同于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不为过。 因为我们很多投入只是在奖牌成绩上,方向认识是错误的,不管站在多高的战略层面,都是夸夸其谈,因为没有从运动本质需求出发,没有从运动发展本身出发。金牌业绩体制即便是在自行车范围,也凸现其诟病。 还有,国际自行车协会就是UCI,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本应是民众组织,就是因为爱好者认识不足,我们并不知道原本属于我们的权利被剥离了。 最后,BMX亚锦赛冠军头衔促进了民众BMX泥地竞速么?结果明确点说,自行车民众爱好者不知道或者不关心,职业BMX选手看不到自己任何价值,也无任何希望。。。。不可悲,不气壮
 

快速回复

内容
转到高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