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1A2674.jpg


摄影:阮世捷  赛事:泉林亚洲速降邀请赛


左膝盖和右膝盖的悄悄话


  彩带纸屑在舞台上空盘旋着,久久不愿滑落,紫红色的泡沫仿佛宇宙开端,迅速向四周膨胀着,嗅觉似乎也闻到了那熟悉的芳香。漫长的冬歇期即将离我们远去,刚刚苏醒不久的右膝正在憧憬着新赛季的喧嚣。

  “哎哟,老伴快扶我一把!”画面被左膝盖急促的呻吟声打断,“蹲下来之后就站不起来了,快帮我揉揉。”右膝盖赶忙殷勤地凑上来给左膝盖捶捶揉揉。左膝盖和右膝盖30多年前就生活在一起了,可谓青梅竹马的一对。他们从来没有分开过,甚至没有离开过对方超过1米远,因为小编我不会一字马。两口子偶然也会几天不见,都怪我穿了几天秋裤。幸好我爱穿短裤,大部分时间左右膝盖都能享受到肌肤之亲。这个时候,左膝盖甜蜜地依偎在强壮的右膝盖身上,两口子你一言我一语拉起了家常。

  左膝盖:“老伴,我们去年一共爬了几座山?”

  正在敲敲打打的右膝盖被这么一问,愣了一下,摸了摸黝黑的皱纹慢吞吞地答道:“咱们…都一大把年纪了,记性不好,多少座山还…真的记不清。掐指一算,打去年3月份起到…12月,以每周爬山…350米计算,39个周末里我们一共爬升了差不多…13650米,这样算对吗?”

  左膝盖:“天哪!喜马拉雅山才8800米呢!按照这种节奏,我们是不是很快就可以领退休金了?”

  “咳咳…咱们…年纪也老大不小了,上回医生说咱们的年龄可要比主人大多了。” 右膝盖皱了皱眉头。“主人这些年带着我们上天入海,虽然他70kg也不算重,问题…他是个运动控,篮球、登山、蹬山地车,从没停过。这些年还从普通爱好者变成了职业户外运动摄影师,每个周末背着10kg摄影装备爬山,那可是兵家常事。他的体重和装备加起来…就有80kg了,听说啊,下山时压力要乘以三倍,意思是我们要负荷大约…240kg下山。年轻力壮的时候,我们没有怨言,但是…现在年纪大了,就算我们两口子轮流承受这些重量,也是有心无力呀。你知道么,膝盖内的血管很少的,自我修复能力差,半月板和滑膜磨损…可以说是不可逆的,多年积累下来的劳损…终究有一天要爆发,不提早退休才怪呢!”


  左膝盖:“还有啊,主人从来不给我们增加福利补贴,听说呀,那些白领节假日都有三倍薪水呢,要不我们趁着新赛季开始之前,罢工抗议抗议,让他改善一下我们的待遇……?”


14I339143-I38.jpg


摄影:阮世捷  赛事:张掖国际速降邀请赛


膝盖的抗争

  人体内部之间的对话,现实世界听不到,但可以想象得到。毕竟,宇宙万物皆能量,包括人的诞生、意识的浮现,都是能量的昙花一现。人体内部一样有着很多独立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正在收拾出差需要用到的装备,忽然感觉到膝盖周围的肌肉紧绷了起来,隐隐约约还夹杂着丝丝刺痛。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在很多出行的前夜这种现象很普遍,明显,这是身体的一种条件反应,每一条肌肉,其实都有记忆。有时候他们会惧怕即将从事的行动,会退缩、会抗议、会提醒你,如果你一意孤行,他们甚至会报复你,当然他们也有经受不住压力,完全被击溃的一天。

AH1A5772.jpg


人生中第一次膝关节严重受伤

  膝盖第一次严重受伤出现在2009年。全装备负重的行程里,我不小心弄丢了登山杖,全程依靠双腿下降了1千米。抵达山脚时,膝盖已经疼痛难忍,回家之后肿胀了一个多月。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每当我伸直脚睡觉,膝盖里总会有针刺一样的疼痛,辗转难眠。广州体院的医生给我出了个定论:滑膜炎。意思是关节骨头表面的滑膜已经被严重磨损,无法正常分泌润滑液,于是每一个动作就变成了骨头之间的直接摩擦,常常伴随着隐隐约约的刺痛。后来还发现了更多的问题,比如膝盖有虚位,转身时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表明半月板也有一定的磨损。一年之后,膝盖的伤情虽然有所减缓,每当运动上到一定的量,膝盖外侧的老患处就再次发作。经过这一次的意外,小编也不得不承认,人体有承受的极限,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2013年的一个机缘巧合,加盟了现在的轮火竞赛,平时主要任务是拍摄山地车比赛和器材测评场景,此举无疑为火上浇油。有时候为了拍摄速降赛,不得不连续几天攀爬大落差。不知道大家对速降赛的了解程度如何,通常一个完整的超大型比赛,需要有赛道预览新闻、训练新闻、器材新闻、排位赛新闻、正赛新闻。除了器材新闻没有特定的要求,另外四项内容通常安排在四天分别进行。在时间轴里,摄影师最少需要上山4次。如果以赛道落差300米计算,比赛全程需要摄影师负重10kg徒步攀登1200米以上,然后再负重原路下撤。如果说上山对摄影师的体能和耐力有着巨大的挑战,那么下山对摄影师的膝盖半月板、滑膜等身体部位的伤害则达到了极限。外界将我们称为“极限运动摄影师”,可是在同行里大家的心里都非常清楚,我们其实是在“极限地透支健康”。

曙光

  好友常常会帮我寻找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2017年中,一个朋友告诉我,川美的老同学正在研发一款电动速降车,既可以利用电机上山,又能像速降单车一样从山顶俯冲而下,完完全全的新品类,说不定能彻底解决摄影师的上山难问题,当时听了也是将信将疑。没想到几个月之后,这款名为轻蜂的电动速降车竟然真的推向了市场,我们向虬龙科技申请的测试车也于1月份寄到了广州。

  还清楚地记得,2012年时期的速降单车大约重18kg,到了2017年,速降车已经降到了15kg到16kg之间。这些年,轮径也从26寸变成了27.5寸,头管变得更趴,前伸量变得越来越长,其它基本上是细节上的升级更新。山地速降自行车俗称DH,是山地的下坡之王,在狭窄的林道和单人小径下坡,它甚至比体形和重量大得多的越野摩托车操控更加灵活,速度更快。为解决上坡问题内置了电机和电池的轻蜂重量上升到了50kg,约等同于三台速降单车的总和,但是,它的重量只有市面上顶级越野摩托车KTM 250的一半。这明显是一个新生品类,市场孤品,我们无法正常地去做横向对比,如果一定要找出与之相仿的产品,无疑就是Ebike。

AH1A5546.jpg


  码到这里的时候,虬龙科技官博刚刚推送了一则关于轻蜂夺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消息。其实,如果你有留意国际专业设计搜索引擎https://www.pinterest.com/ ,输入“电动越野摩托”或者“电动车”英文词条时,你会发现,轻蜂无论从外观设计还是量产实物,它的成熟度已经远远地抛离了国外同行,很大程度上,他们还停留在产品的初始架构层面上。小编的工业设计师朋友看到这个产品时无不赞叹这个品类的突破性和它精美的外观,所以我对轻蜂夺得红点奖的消息一点儿也不觉得震惊。

虬龙轻蜂全地形越野电动自行车 60V RST

整车IP65防水
全锻造轻量铝合金车架,整车仅重50kg
自主专利Intersect RT后悬挂系统
体形小巧,可进大部分电梯,直接放到客厅里供友人观赏
3小时充满电池,最大续航可达100km(20km/小时),运动模式可续航80km(20-80km/小时)
强大的扭力,配合越野大齿胎,爬坡角度可超过45度
和速降自行车一样的几何角度,前轮200mm行程,后轮210mm行程

  最初朋友向我展示轻蜂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想法是为轮火竞赛添置一台作为摄影师的工具车,而不是娱乐用途。至于轻蜂的产品设计目标,我没有时间去作深入的了解,不过我看到了这个产品在其它领域的完美应用,特别是小编本人所从事的户外运动摄影领域,有点歪打正着。接下来我将会着重在摄影师的角度去体验和把玩轻蜂,看看它到底有那一些特殊潜能来帮助摄影师解放双腿。


AH1A5753.jpg


  在轻蜂出现之前,E-MTB电助动Enduro车放在我的购物篮已经两年多了,高昂的价格将它挡在了我的车库之外。也曾视Ebike为摄影师的救星,但当你背负10kg摄影装备跨上单车,避震器立即被压缩到了中段,还需要用力踩踏爬坡,这种感觉你就不会觉得好玩了。Ebike固然轻巧,如果在广东35℃高温的夏季,,踩它上山执行一个拍摄任务,我能断定,相机一定会被你的汗水污染。这是摄影师很顾忌的方面,因为他们回家后还得清洁滴进机身缝隙的汗液,如 果不及时清洁,分分钟发霉。


AH1A5719.jpg


  相对于高贵的Ebike,轻蜂就像邻家小妹,18500元就可以牵它回家,通常这个价格只够得着买一个进口铝合金速降车架。市面上的电助动速降车只有一个德国品牌在生产,轻蜂更像它的加强版。上图我为大家带来一波帅操作,线路来自于广州龙眼洞森林公园。

  19寸轮圈安装外胎之后,接近26寸山地车的轮组直径。 前200mm,后210mm行程避震,轻松通过巨石阵。我把RST油簧前叉的压缩和回弹阻尼全部放开用来适应轻蜂的高速,虽然前后悬挂的簧下质量因为高强度铝合金摩托车轮组而变得不轻,竟然也意外地收到非常好的滤震效果。另外车身重50kg+体重70kg+摄影包10kg=130kg,在这种负重下,避震器还能让我体会到柔顺,已经无可挑剔了。


AH1A5532.jpg


  自主专利Intersect RT悬挂系统推动原车的法斯特油簧后避震器,压缩和回弹可调,你也可以升级成其他品牌同规格后避震器。


AH1A5555.jpg


  老字号RST油簧前叉,反应灵敏,压缩和回弹可进行精细化调校。在50kg车身加上70kg体重的压力下,预压值偏大,毕竟它原本就是一支自行车前叉。前叉以及前轮的改装空间很大,你可以替换成任何一款自行车速降前叉,或者使用自行车轮组增大轮径,改善通过性,减轻重量。不过自行车轮组相比原配摩托车轮组在强度上会弱一些。

  前后正新70/100-19轮胎,后胎可以升级成90/100-19,增加宽度,改善上坡时的抓地力。

AH1A5634.jpg


  如果你有留意泉林亚洲速降邀请赛,你可能会看到2017UCI速降单站冠军法约尔骑着轻蜂飞越10几米土坡的小视频,所以负重下这些陡峭的盘根地带并不会对轻蜂构成什么困难。先声明一下,这里的实际陡度要比视觉上陡很多。


AH1A5535.jpg


  在陡坡上我发现了轻蜂身上唯一的软肋,那就是刹车。原厂搭配的这款油刹在起伏路况能够轻松应对,如果遇到一些较长的速降线路,你的手指会很吃力,进而产生紧张的情绪。解决的办法很简单,800块钱就可以升级四活塞刹车。车把右侧的油门收放相当柔顺。

AH1A5664.jpg


  轻蜂只有一个码数,有三个脚踏安装孔可调整前伸量。如果硬要将现代山地车几何那种恐怖的前伸量数值拿出来说事,对于177cm身高的人来说,将脚踏安装在最远的一个孔里reach值还是略微短了那么一丁点。难道你要像Enduro山地车手那样骑着轻蜂进攻吗?


  轻蜂的角度更像速降车,而不是越野车,因为越野摩托车的车头很高的。固定式脚踏让人体重心比骑着单车时要高,单车可以高低踏骑行,重心可以压得很低。


AH1A5527.jpg


  原装车并没有搭配直装速降把立,而是配置了全山地把立,这样也好,摔跤的时候把立可以在舵管上旋转滑动,避免将车把硬碰硬摔歪。


AH1A5868.jpg


  负显仪表盘, 1000:1以上高对比度,强光下能看得清,晚上就觉得它太亮了,屏幕有里程和速度等数据显示。最大的那只红色按键是运动档,另一个是普通模式。按下运动档,最高速度可以开到80公里/小时,最高扭力可达200N.m;普通模式下最高速度40公里/小时。你一旦升级成58齿爬坡齿盘后,速度和里程数据都会变得不准确,它的感应器只适用48齿盘。


副本副本AH1A5515.jpg


  流线形轻量铝合金车架由6000吨压力锻造而成,加上平叉、副车架总共才7.8公斤。你要知道,锻造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强度完全可以碾压CNC加工工艺。竞技版电池60V/32AH, 3小时即可让它满血。


AH1A5575.jpg


  精美的鱼鳞焊斑将锻造件接合成整体,细微之处见匠心。


AH1A5541.jpg


  自主研发电机,超强扭矩。这台车还自带声浪,轻轻一拧油门,就能发出密集的“咯咯咯”声音,同时输出频密的推力。不过,晚上回到小区就要注意一点,不要轰油门。刚刚拿到实车的时候,操控还不熟悉,有一次过小区闸门,不小心用力拧了一下油门,整台车竟然竖了起来,差点儿从手中飞走,这次算是见识了轻蜂暴躁的一面。


AH1A5533.jpg


  据说这里面藏着轻蜂的大脑,操控指令整合到此处进行处理!


AH1A5538.jpg


  钥匙打开之后,有USB标志的地方会亮起,翻开软胶盖子, USB接口可以给手机和车头灯供电。右下角的液晶屏用来显示电池的剩余电量。


AH1A5539.jpg


  优雅而富有强度的脚撑,并且贴心地带有断电功能。

副本AH1A5546.jpg


  多级共轴传动系统,一级传动在左侧,二级传动在右侧。可以把链条拉得很紧,从而减少噪声,让链条不易金属疲劳。


AH1A5389.jpg


  皮皮蜂,咱们走。说好了的,要从摄影师的角度去体会轻蜂。


AH1A5394.jpg


  游弋在龙眼洞森林公园的林道上。我背负10.6kg摄影器材,潘大师背着6.5kg户外摄影闪光灯。在路况平坦的地方,可以将身后的摄影包稍稍放低一点,倚靠在后座上,这样肩部就可以减少很多压力。行进到颠簸路面时则可以将背包提高,离开后座,减少摄影器材受到的震动。下坡时,最好弓下身子放低重心,屁股离开座包。没骑过山地车的朋友可能需要花点时间适应一下,通过学习山地骑行,能让摄影师和轻蜂融为一体,让大家的工作变得更顺利。


AH1A5418.jpg


  前方尘头大起,看似有伏兵,我们俩停下来从长计宜。


AH1A5458.jpg


  为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我们决定穿越一条秘密小径,深入敌后。别看轻蜂有着暴力的一面,来到这种狭窄的小径,它的操控细腻而精确。


AH1A5488.jpg


  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停下来补充粮草,休整一番。轻蜂的出现,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有了更多空闲时间来探讨人生哲理。


AH1A5612.jpg


  集齐三人可以召唤神龙。一天的拍摄行程变得轻松有趣,我们甚至在这个干涸了的鱼塘里晒太阳。


AH1A5607.jpg


  就算拿欧美出产的全山地车做比较,轻蜂的做工也毫不逊色,前者的车架部分就已经过万元了。


AH1A5606.jpg


  两位摄影师,一位车手,两台轻蜂、一台山地车。

AH1A5577.jpg


  来晚了,小鱼都不见了。


AH1A5610.jpg


  携带装备总共超过了20kg,包含两只高能(k4t、i6T)户外高速闪光灯(灯罩+引闪器)、1支思锐三脚架、三支佳能镜头(70-200mm、135mm、16-35mm)、两个佳能5D3机身、两支永诺机顶灯(3个永诺引闪器+15只5号电池)、三个人份量的东海堂面包、三瓶怡宝纯净水。以往用徒步的方式带这么多器材进山工作,这几乎不可能。


副本AH1A5515.jpg


  原车配备48齿飞轮,上图的车子已经使用58齿盘片进行了改装,用来提高扭力,不求速度,只求上山方便。


AH1A5551.jpg


  另一台车已经改好FOX DHX RC2后避震器。

AH1A5568.jpg

  灰色轻蜂改装了FOX40油簧速降前叉和Shimano zee 四活塞刹车以及前碟片,后碟片因为花鼓规格较特殊,只能使用原装碟片。


AH1A5569.jpg


  能轻松购置到各式各样的前叉挡泥板。


AH1A5596.jpg


  嘘,发现目标,正常的工作可以变得“很不正经”,高效率让我们多了很多玩乐时间。


AH1A5738.jpg


  午餐过后,我们终于在海拔300米的山顶附近探索出了一个技术点,于是就地展开工作。


AH1A7832.jpg


摄影:阮世捷  


  工作成果如上。


AH1A5828.jpg


  太阳下山之前,我们在海拔200多米的山腰提前完成一天的工作,在以往,我们常常需要摸黑下山。


AH1A7857.jpg


摄影:阮世捷  


我们的工作成果生成测评文章:

180mm行程复辟—山大王liteville 601 MK4测评 


  为了获得这些精美的图文,团队付出了不少血汗,特别是在还没有轻蜂的日子里。


AH1A5796.jpg


  徒步负重上山工作已经成为轮火竞赛摄影师的过去式,我们已经在使用更健康、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去替代它。


AH1A5853.jpg


总体评述


  多少人会欣赏轻蜂的工业设计美感?抛开高颜值,它的性能特点是否能对你的工作起到帮助作用?我相信,懂的人一定能懂。如果你是活动策划公司的职员、摄影爱好者、商业影像公司、新闻工作者、森林防火巡逻员、山地车赛道施工设计员、城中村协警、公安防暴指挥中心、大型演艺活动指挥调度、或者只是单纯喜欢在山脊线上兜兜风,你们都可以试一试轻蜂。


  作为一位膝盖曾经受过重伤的职业户外摄影师,如果可以给轻蜂打分(同类产品严重空缺),我愿意给他99分,扣掉的一分是因为刹车力不足。对于户外摄影界来讲,这种轻量化交通工具的出现堪称划时代,用救赎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只是目前产品还处于接受期,厂商的推广面又不可能做得太宽,所以它还没有被更多摄影爱好者发现,那么,碰巧,我是第一个。

  至于轻蜂的出行携带方式,我需要简单地说明一下,第一个方法:在汽车的尾部安装摩托车的携车架,把轻蜂放置在这个高强度架子上;第二个办法是:在汽车尾部安装单车携车架,因为轻蜂比较重,需要拔出电池减轻重量后再挂上去。还有就是像本田奥德赛这种空间比较大的车子可以放倒后座,直接把轻蜂搬进去。


图/文:轮火竞赛 阮世捷、肖晓梦

轮火竞赛网原创测评图文!如有测评需求请致电:020-38899872,邮箱: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