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户外运动摄影师的自我救赎 — 轻蜂电动越野车
2018年03月15日 14:46 来源:轮火竞赛 作者:阮世捷
摄影:阮世捷 赛事:泉林亚洲速降邀请赛
“哎哟,老伴快扶我一把!”画面被左膝盖急促的呻吟声打断,“蹲下来之后就站不起来了,快帮我揉揉。”右膝盖赶忙殷勤地凑上来给左膝盖捶捶揉揉。左膝盖和右膝盖30多年前就生活在一起了,可谓青梅竹马的一对。他们从来没有分开过,甚至没有离开过对方超过1米远,因为小编我不会一字马。两口子偶然也会几天不见,都怪我穿了几天秋裤。幸好我爱穿短裤,大部分时间左右膝盖都能享受到肌肤之亲。这个时候,左膝盖甜蜜地依偎在强壮的右膝盖身上,两口子你一言我一语拉起了家常。
左膝盖:“老伴,我们去年一共爬了几座山?”
正在敲敲打打的右膝盖被这么一问,愣了一下,摸了摸黝黑的皱纹慢吞吞地答道:“咱们…都一大把年纪了,记性不好,多少座山还…真的记不清。掐指一算,打去年3月份起到…12月,以每周爬山…350米计算,39个周末里我们一共爬升了差不多…13650米,这样算对吗?”
左膝盖:“天哪!喜马拉雅山才8800米呢!按照这种节奏,我们是不是很快就可以领退休金了?”
“咳咳…咱们…年纪也老大不小了,上回医生说咱们的年龄可要比主人大多了。” 右膝盖皱了皱眉头。“主人这些年带着我们上天入海,虽然他70kg也不算重,问题…他是个运动控,篮球、登山、蹬山地车,从没停过。这些年还从普通爱好者变成了职业户外运动摄影师,每个周末背着10kg摄影装备爬山,那可是兵家常事。他的体重和装备加起来…就有80kg了,听说啊,下山时压力要乘以三倍,意思是我们要负荷大约…240kg下山。年轻力壮的时候,我们没有怨言,但是…现在年纪大了,就算我们两口子轮流承受这些重量,也是有心无力呀。你知道么,膝盖内的血管很少的,自我修复能力差,半月板和滑膜磨损…可以说是不可逆的,多年积累下来的劳损…终究有一天要爆发,不提早退休才怪呢!”
左膝盖:“还有啊,主人从来不给我们增加福利补贴,听说呀,那些白领节假日都有三倍薪水呢,要不我们趁着新赛季开始之前,罢工抗议抗议,让他改善一下我们的待遇……?”
摄影:阮世捷 赛事:张掖国际速降邀请赛
人体内部之间的对话,现实世界听不到,但可以想象得到。毕竟,宇宙万物皆能量,包括人的诞生、意识的浮现,都是能量的昙花一现。人体内部一样有着很多独立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膝盖第一次严重受伤出现在2009年。全装备负重的行程里,我不小心弄丢了登山杖,全程依靠双腿下降了1千米。抵达山脚时,膝盖已经疼痛难忍,回家之后肿胀了一个多月。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每当我伸直脚睡觉,膝盖里总会有针刺一样的疼痛,辗转难眠。广州体院的医生给我出了个定论:滑膜炎。意思是关节骨头表面的滑膜已经被严重磨损,无法正常分泌润滑液,于是每一个动作就变成了骨头之间的直接摩擦,常常伴随着隐隐约约的刺痛。后来还发现了更多的问题,比如膝盖有虚位,转身时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表明半月板也有一定的磨损。一年之后,膝盖的伤情虽然有所减缓,每当运动上到一定的量,膝盖外侧的老患处就再次发作。经过这一次的意外,小编也不得不承认,人体有承受的极限,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2013年的一个机缘巧合,加盟了现在的轮火竞赛,平时主要任务是拍摄山地车比赛和器材测评场景,此举无疑为火上浇油。有时候为了拍摄速降赛,不得不连续几天攀爬大落差。不知道大家对速降赛的了解程度如何,通常一个完整的超大型比赛,需要有赛道预览新闻、训练新闻、器材新闻、排位赛新闻、正赛新闻。除了器材新闻没有特定的要求,另外四项内容通常安排在四天分别进行。在时间轴里,摄影师最少需要上山4次。如果以赛道落差300米计算,比赛全程需要摄影师负重10kg徒步攀登1200米以上,然后再负重原路下撤。如果说上山对摄影师的体能和耐力有着巨大的挑战,那么下山对摄影师的膝盖半月板、滑膜等身体部位的伤害则达到了极限。外界将我们称为“极限运动摄影师”,可是在同行里大家的心里都非常清楚,我们其实是在“极限地透支健康”。
曙光
好友常常会帮我寻找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2017年中,一个朋友告诉我,川美的老同学正在研发一款电动速降车,既可以利用电机上山,又能像速降单车一样从山顶俯冲而下,完完全全的新品类,说不定能彻底解决摄影师的上山难问题,当时听了也是将信将疑。没想到几个月之后,这款名为轻蜂的电动速降车竟然真的推向了市场,我们向虬龙科技申请的测试车也于1月份寄到了广州。
还清楚地记得,2012年时期的速降单车大约重18kg,到了2017年,速降车已经降到了15kg到16kg之间。这些年,轮径也从26寸变成了27.5寸,头管变得更趴,前伸量变得越来越长,其它基本上是细节上的升级更新。山地速降自行车俗称DH,是山地的下坡之王,在狭窄的林道和单人小径下坡,它甚至比体形和重量大得多的越野摩托车操控更加灵活,速度更快。为解决上坡问题内置了电机和电池的轻蜂重量上升到了50kg,约等同于三台速降单车的总和,但是,它的重量只有市面上顶级越野摩托车KTM 250的一半。这明显是一个新生品类,市场孤品,我们无法正常地去做横向对比,如果一定要找出与之相仿的产品,无疑就是Ebike。
最初朋友向我展示轻蜂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想法是为轮火竞赛添置一台作为摄影师的工具车,而不是娱乐用途。至于轻蜂的产品设计目标,我没有时间去作深入的了解,不过我看到了这个产品在其它领域的完美应用,特别是小编本人所从事的户外运动摄影领域,有点歪打正着。接下来我将会着重在摄影师的角度去体验和把玩轻蜂,看看它到底有那一些特殊潜能来帮助摄影师解放双腿。
在轻蜂出现之前,E-MTB电助动Enduro车放在我的购物篮已经两年多了,高昂的价格将它挡在了我的车库之外。也曾视Ebike为摄影师的救星,但当你背负10kg摄影装备跨上单车,避震器立即被压缩到了中段,还需要用力踩踏爬坡,这种感觉你就不会觉得好玩了。Ebike固然轻巧,如果在广东35℃高温的夏季,,踩它上山执行一个拍摄任务,我能断定,相机一定会被你的汗水污染。这是摄影师很顾忌的方面,因为他们回家后还得清洁滴进机身缝隙的汗液,如 果不及时清洁,分分钟发霉。
相对于高贵的Ebike,轻蜂就像邻家小妹,18500元就可以牵它回家,通常这个价格只够得着买一个进口铝合金速降车架。市面上的电助动速降车只有一个德国品牌在生产,轻蜂更像它的加强版。上图我为大家带来一波帅操作,线路来自于广州龙眼洞森林公园。
19寸轮圈安装外胎之后,接近26寸山地车的轮组直径。 前200mm,后210mm行程避震,轻松通过巨石阵。我把RST油簧前叉的压缩和回弹阻尼全部放开用来适应轻蜂的高速,虽然前后悬挂的簧下质量因为高强度铝合金摩托车轮组而变得不轻,竟然也意外地收到非常好的滤震效果。另外车身重50kg+体重70kg+摄影包10kg=130kg,在这种负重下,避震器还能让我体会到柔顺,已经无可挑剔了。
自主专利Intersect RT悬挂系统推动原车的法斯特油簧后避震器,压缩和回弹可调,你也可以升级成其他品牌同规格后避震器。
前后正新70/100-19轮胎,后胎可以升级成90/100-19,增加宽度,改善上坡时的抓地力。
轻蜂只有一个码数,有三个脚踏安装孔可调整前伸量。如果硬要将现代山地车几何那种恐怖的前伸量数值拿出来说事,对于177cm身高的人来说,将脚踏安装在最远的一个孔里reach值还是略微短了那么一丁点。难道你要像Enduro山地车手那样骑着轻蜂进攻吗?
原装车并没有搭配直装速降把立,而是配置了全山地把立,这样也好,摔跤的时候把立可以在舵管上旋转滑动,避免将车把硬碰硬摔歪。
精美的鱼鳞焊斑将锻造件接合成整体,细微之处见匠心。
据说这里面藏着轻蜂的大脑,操控指令整合到此处进行处理!
钥匙打开之后,有USB标志的地方会亮起,翻开软胶盖子, USB接口可以给手机和车头灯供电。右下角的液晶屏用来显示电池的剩余电量。
多级共轴传动系统,一级传动在左侧,二级传动在右侧。可以把链条拉得很紧,从而减少噪声,让链条不易金属疲劳。
皮皮蜂,咱们走。说好了的,要从摄影师的角度去体会轻蜂。
为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我们决定穿越一条秘密小径,深入敌后。别看轻蜂有着暴力的一面,来到这种狭窄的小径,它的操控细腻而精确。
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停下来补充粮草,休整一番。轻蜂的出现,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有了更多空闲时间来探讨人生哲理。
集齐三人可以召唤神龙。一天的拍摄行程变得轻松有趣,我们甚至在这个干涸了的鱼塘里晒太阳。
就算拿欧美出产的全山地车做比较,轻蜂的做工也毫不逊色,前者的车架部分就已经过万元了。
两位摄影师,一位车手,两台轻蜂、一台山地车。
来晚了,小鱼都不见了。
携带装备总共超过了20kg,包含两只高能(k4t、i6T)户外高速闪光灯(灯罩+引闪器)、1支思锐三脚架、三支佳能镜头(70-200mm、135mm、16-35mm)、两个佳能5D3机身、两支永诺机顶灯(3个永诺引闪器+15只5号电池)、三个人份量的东海堂面包、三瓶怡宝纯净水。以往用徒步的方式带这么多器材进山工作,这几乎不可能。
原车配备48齿飞轮,上图的车子已经使用58齿盘片进行了改装,用来提高扭力,不求速度,只求上山方便。
另一台车已经改好FOX DHX RC2后避震器。

灰色轻蜂改装了FOX40油簧速降前叉和Shimano zee 四活塞刹车以及前碟片,后碟片因为花鼓规格较特殊,只能使用原装碟片。
嘘,发现目标,正常的工作可以变得“很不正经”,高效率让我们多了很多玩乐时间。
午餐过后,我们终于在海拔300米的山顶附近探索出了一个技术点,于是就地展开工作。
摄影:阮世捷
工作成果如上。
太阳下山之前,我们在海拔200多米的山腰提前完成一天的工作,在以往,我们常常需要摸黑下山。
摄影:阮世捷
我们的工作成果生成测评文章:
180mm行程复辟—山大王liteville 601 MK4测评
为了获得这些精美的图文,团队付出了不少血汗,特别是在还没有轻蜂的日子里。
总体评述
多少人会欣赏轻蜂的工业设计美感?抛开高颜值,它的性能特点是否能对你的工作起到帮助作用?我相信,懂的人一定能懂。如果你是活动策划公司的职员、摄影爱好者、商业影像公司、新闻工作者、森林防火巡逻员、山地车赛道施工设计员、城中村协警、公安防暴指挥中心、大型演艺活动指挥调度、或者只是单纯喜欢在山脊线上兜兜风,你们都可以试一试轻蜂。
作为一位膝盖曾经受过重伤的职业户外摄影师,如果可以给轻蜂打分(同类产品严重空缺),我愿意给他99分,扣掉的一分是因为刹车力不足。对于户外摄影界来讲,这种轻量化交通工具的出现堪称划时代,用救赎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只是目前产品还处于接受期,厂商的推广面又不可能做得太宽,所以它还没有被更多摄影爱好者发现,那么,碰巧,我是第一个。
至于轻蜂的出行携带方式,我需要简单地说明一下,第一个方法:在汽车的尾部安装摩托车的携车架,把轻蜂放置在这个高强度架子上;第二个办法是:在汽车尾部安装单车携车架,因为轻蜂比较重,需要拔出电池减轻重量后再挂上去。还有就是像本田奥德赛这种空间比较大的车子可以放倒后座,直接把轻蜂搬进去。
图/文:轮火竞赛 阮世捷、肖晓梦
轮火竞赛网原创测评图文!如有测评需求请致电:020-38899872,邮箱:876048124@qq.com